【DM365启动机制与Boot】深入解析

DM365是一款由德州仪器(TI)推出的DaVinci系列数字媒体处理器,广泛应用于多媒体设备、视频处理和图像处理等领域。
其启动过程涉及到复杂的硬件初始化和软件加载流程,理解这一过程对于开发和调试基于DM365的系统至关重要。


DM36X的启动机制遵循一个标准的流程,当系统加电或复位后,CPU会从预先设定的地址读取第一条指令。
DM36X提供了多种启动方式,主要分为两种: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AEMIF(NOR Flash/OneNand)引导启动和通过ARM内部ROM(AIROM)引导启动。
启动模式的选择由BTSEL[2:0]引脚的状态决定。


例如,当BTSEL[2:0]设置为001时,系统将从AEMIF执行引导启动代码,即从外部的OneNand或Nor Flash启动。
而AIROM则支持多种启动模式,包括BTSEL[2:0]=000的NAND Boot,BTSEL[2:0]=010的MMC/SD Boot,以及BTSEL[2:0]=101的SPI Boot等。


Nand Boot Mode是DM365的一种常见启动方式,但因为处理器的AIRAM空间有限且NAND Flash不支持XIP(执行-in-place)技术,因此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的代码来完成从NAND Flash引导启动操作系统。
这一流程包括了初始化硬件、加载用户引导加载器(UBoot)到内存以及执行UBoot。


User Bootloader是DM365启动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其源码主要位于PSP包的board_utilities/flash_utils目录下。
入门代码由汇编文件start.S开始,负责切换操作模式、建立堆栈,并跳转到main函数。
在main函数中,LOCAL_boot函数负责实际的引导功能,包括调用Device_init()和NANDBOOT_copy()。


Device_init()函数完成了平台的底层初始化,如电源域、时钟、DDR、EMIF、UART、I2C和TIMER等模块的设置。
它首先屏蔽和清除中断,然后通过调用DEVICE_PSCInit启用各模块的电源和时钟,接着配置PINMUX,设置PLL1,配置DDR控制器,EMIF模块,串口0,TIMER0和I2C控制器。


当检测到启动模式配置寄存器(BOOTCFG)的BTSEL[2:0]为000时,系统将调用NAND_init()初始化NAND Flash,并通过NANDBOOT_copy()将紧随其后的Bootloader代码复制到DDR2内存中,以便于后续的程序执行。


Bootloader是嵌入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操作系统提供加载环境。
Bootloader的特点包括:早期系统初始化、设备驱动加载、引导操作系统、支持交互式操作等。
根据工作模式,Bootloader可以分为固件阶段和加载阶段,前者主要负责硬件初始化,后者则负责加载操作系统映像。


DM365的启动过程涉及到硬件配置、软件加载和系统初始化等多个环节,对开发人员理解和优化系统性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调试基于DM365的系统,提高其稳定性和效率。
2025/5/20 13:14:23 530KB
1
就像我们假设Google的底层系统经常出问题那样,SRE同样假设任何一个数据保护机制都可能在最不适合的时间出现问题。
在所依赖的软件系统不停改变的情况下保障大规模数据的完整性,需要很多特定选择的、相互独立的手段来各自提供高度保障。
由于数据丢失类型很多(如上文所述),没有任何一种银弹可以同时保护所有事故类型,我们需要分级进行。
分级防护会引入多个层级,随着层级增加,所保护的数据丢失场景也更为罕见。
图26-2显示了某个对象从软删除到彻底摧毁的过程,以及对应的分级数据恢复策略。
第一层是软删除(softdeletion)(或者是某些API提供的“懒删除”机制)。
这种类型的保护在实
1
wave底层接口的简单应用
2025/5/1 14:53:52 37.9MB wave底层接口
1
###Android视频的放大和缩小这个还是在很久以前的时候写的,当时公司有一个需求,就是需要仿360或者是小蚁的app,做一个视频的放大缩小,当时是搜遍了,搜到的都是关于图片的放大缩小等,无奈之下,就自己去研究了一下,布局啊,自定义控件啊,手势啊,话说好久都没有做过纯上层的开发,现在做的智能家居一块的产品,更多的是倾向于底层着一块的实现,现在趁还没有怎么忘记,就把当时写的东西粘出来分享出来吧,希望能给大家啊一点小的帮助;
主要涉及到的东西就是滑动的算法,onLayout的使用,android系统手势的操作,自定义控件的开发等。
也写了好久了:不赘述,直接上代码:
2025/4/30 7:57:23 14.73MB 视频放大缩小
1
ECharts,一个纯Javascript的图表库,可以流畅的运行在PC和移动设备上,兼容当前绝大部分浏览器(IE8/9/10/11,Chrome,Firefox,Safari等),底层依赖轻量级的Canvas类库ZRender,提供直观,生动,可交互,可高度个性化定制的数据可视化图表。
ECharts提供了常规的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饼图,K线图,用于统计的盒形图,用于地理数据可视化的地图,热力图,线图,用于关系数据可视化的关系图,treemap,多维数据可视化的平行坐标,还有用于BI的漏斗图,仪表盘,并且支持图与图之间的混搭。
由于最近做项目开发需要使用echarts图表,所以抽出时间总结一下echarts图表的用法。
2025/4/25 14:05:24 4.85MB echarts图表
1
VisualBasic6.1底层版(很好用,和VB6企业版一样,比其它精简版好太多了)。
所有的VB6编程文件都完美关联,其它的VB6精简版没有做到这点。
2025/4/20 8:04:06 20.83MB vb6 vb 精简版
1
分析storm的相关框架,底层实现原理。
2025/4/18 2:17:40 1.76MB storm
1
采用VisualC++6.0开发的一个TCP文件传输系统,采用多线程的传输方式,支持断点续传,利用配置文件设置基本的初始化信息。
文件包括源代码和安装包,源代码里包括自定义的文件传输通信协议。
程序采用分层的设计方案,将底层的配置文件和文件操作封装成基本模型组件,并定义了文件传输模型,提供视图和底层模型进行交互的外观;
视图层分离为视图和控制两块,视图信息的更新由控制层进行控制。
新版本利用内存文件映射的技术重写了文件模型,使得程序支持大文件的传输(最大16EB),提高了文件操作效率;
此外,改善了视图的显示方式,更加方便了传输进度信息的查看。
2025/4/15 21:20:30 2.6MB TCP 内存文件映射 文件传输 断点续传
1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统一管理,需要通过统一调查技术标准,统一确权登记,建立统一的资源基础数据信息平台,统筹空间开发利用。
实现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多库合一”管理平台。
通过打造一套数据、一个库、一个平台,真正做到各区域自然资源“一张图”管理,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在自然资源一张图平台上进行统一监管有利于统筹协调资源开发利用与权益保护、环境保护,大大提高管理效能,是实现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科学管理方式。
自然资源一张图管理平台基于JLKEngine中间件平台库进行二次扩展开发,为满足地理空间数据综合管理需要而设计的一个应用系统。
JLKEngine中间件平台采用VS2013+C#+ArcEngine10.2进行开发,是按AE对象的处理为目的进行的AO底层类库的二次封装,它是以快速进行GIS应用系统开发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开发的,他是一个易学易用的二次开发工具、支持多元化语种、高开发效率、具有统一编程模型,统一中间件运行库。
自然资源一张图管理平台以GIS数据为核心,采用先进的数据管理模式,具有海量数据管理能力,实现了多源空间数据的一体化集成管理。
为便于用户对空间数据的有效管理和维护,采用树状结构方式进行数据的组织和维护,系统主要按空间数据的逻辑关系实现对地理空间数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以满足对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及应用的需要。
2025/4/12 17:09:10 323.88MB 领君 一张图 自然资源软件 一张图平台
1
非专业人员勿关注,先修课程是离散数学,计算理论,自动机理论,编译原理等。
人总是很浮躁,不肯静心钻研底层的理论。
编程原理类似于最高深的内功,内功修炼的深厚了,什么招式学不会?有志于成为绝顶高手的人士可以看看。
2025/4/12 11:36:01 5.66MB 编译
1
共 399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