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获取局域网中计算机名和IP地址,并把结果输出到Name_IP.ini文件中!运行程序后,点击确定,等待界面退出后,程序结束!
2024/5/14 5:20:12 3.29MB VC,IP
1
使用KinectforWindowsSDK2.0实现基本的手势识别(左右手分别上下左右和抓取共十个手势),然后将socket客户端将识别结果(手势类型,手势结束的坐标)发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接受到后打印到控制台窗口
2024/5/14 3:06:01 19.49MB kinect v2.0 手势识别 socket
1
程序完成段页式虚拟存储管理存储分配、地址重定位和缺页中断处理   为一个进程的内存申请(多少个段,每个段多大)分配内存,当一个进程(完成)结束时回收内存;
   (2)对一个给定逻辑地址,判断其是否缺段、缺页,若不缺段、不缺页,则映射出其物理地址;
   (3)若缺段则进行缺段中断处理,若缺页则进行缺页中断处理。
   假定内存64K,内存块(页框)1K,进程逻辑地址空间最大16个段,每个段最大64K。
假设进程运行前未预先装入任何地址空间。
   输出每次存储分配/回收时,内存自由块分布情况、相关进程的段表和页表信息。
2024/5/12 22:26:31 23KB 段页式 存储管理 重定位
1
项目38-结束
2024/5/10 22:03:51 891KB JavaScript
1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生产者-消费者模型模拟进程调度一、实验任务1、在WINDOWS2000环境下,创建一个控制台进程,此进程包括4个线程:2个生产者线程和2个消费者线程。
2、用信号量机制解决进程(线程)的同步与互斥问题。
二、实验目的1.掌握基本的同步互斥算法,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型。
2.了解Windows2000/XP中多线程的并发执行机制,线程间的同步和互斥。
3.学习使用Windows2000/XP中基本的同步对象,掌握相应的API。
三、实验要求1.生产者消费者对缓冲区进行互斥操作。
2.缓冲区大小为10,缓冲区满则不允许生产者生产数据,缓冲区空则不允许消费者消费数据。
3.生产者消费者各循环操作50次。
四、设计思路和采取的方案1.利用windows提供的API函数CreateSemaphore()创建信号量对象;
CreateThread()创建线程;
WaitForSingleObject()执行P操作;
ReleaseSemaphore()执行V操作;
WaitForMultipleObjects()主进程等待线程的结束等函数进行设计。
2.在Windows中,常见的同步对象有:信号量(Semaphore)、互斥量(Mutex)。
使用这些对象都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创建或者初始化;
接着请求该同步对象,随即进入临界区,这一步对应于互斥量的上锁;
最后释放该同步对象,这对应于互斥量的解锁。
这些同步对象在主进程中创建,在其子线程中都可。
实验二存储管理一、目的和要求1.实验目的(1)掌握时间片轮换的进程调度算法;
(2)掌握带优先级的进程调度算法;
(3)选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
2、实验学时:2学时3、实验要求(1)自定义PCB的数据结构;
(2)使用带优先级的时间片轮转法调度进程,每运行一个时间片,优先级减半。
(3)命令集A)create随机创建进程,进程的优先级与所需要的时间片随机决定;
B)ps查看当前进程状态C)sleep命令将进程挂起D)kill命令杀死进程E)quit命令退出二、实验内容根据教师指定的实验课题,完成设计、编码、测试工作。
实验三虚拟存储器一、目的和要求1.实验目的(1)掌握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
(2)掌握随机替换页面置换算法;
(3)掌握OPT页面置换算法;
(4)掌握最近最少使用页面置换算法;
(5)熟悉抖动现象及其产生原理;
(6)熟悉C/C++编程。
2、实验学时:2学时3、实验要求(1)进程占用内存空间共640K,页面大小是1K/2K/4K/8K;
(2)随机生成256个页面置换次序;
(3)用于分配页面大小的内存总空间是32K;
(4)给出四种页面置换算法的换页过程,并计算各自的缺页率。
二、实验内容编写程序,使用四种不同的页面替换策略算法进行页面替换。
分别是先进先出,随机替换,时钟页面替换,最近最久未使用页面替换,并计算缺页率。
1
问题描述:当我击F5开始一个项目的调试时,程序在我设置的断点处停止,这时我按下Shift+F5后,vc6可以退出调试状态,但是WINDOWS系统的任务栏上会留下前面调试时产生的进程图标。
该进程不能被结束,即使我使用任务管理器,也不可以。
这时如果我再次按下F5,并按下Shift+F5后,任务栏上会留下两个这样的图标,这两个进程都可以在任务管理器上看到,不占CPU资源,但占用一定的内存。
我想结束该进程的唯一的办法是(在任务栏上去掉该图标):关闭VC6,并重新开启.一般的解决方法:不使用"结束调试"这个功能,让程序正常结束(就是放个可以退出的菜单或者按钮,而不是使用Shift+F5的退出)。
终极解决方法:检查文件DM.dll版本,DM.dll在程序安装目录的“Common/MSDev98/Bin”-----------正确的版本是6.0.9782.0。
下载TLLOC.DLL版本:和DM.DLL(程序解压后大小为28KB)将下载的版本替换到程序安装目录“Common/MSDev98/Bin/TLLOC.dll”这样VC6在windows764位的系统调试时,就可以任意退出了。
2024/5/6 12:05:27 59KB vc 64位WIN7 调试 退出
1
设计一个SP00LING输出进程和两个请求输出的用户进程,以及一个SP00LING输出服务程序。
当请求输出的用户进程希望输出一系列信息时,调用输出服务程序,由输出服务程序将该信息送入输出井。
待遇到一个输出结束标志时,表示进程该次的输出文件输出结束。
之后,申请一个输出请求块(用来记录请求输出的用户进程的名字、信息在输出井中的位置、要输出信息的长度等),等待SP00LING进程进行输出。
SP00LING输出进程工作时,根据请求块记录的各进程要输出的信息,将其实际输出到打印机或显示器。
这里,SP00LING输出进程与请求输出的用户进程可并发运行。
(1)功能分析当输入“第一个用户进程的请求为:”,“第二个用户进程的请求为:”后,按下“确定”键,再右侧文本区中将显示两个请求输出的用户进程请求的数据,以及SPOOLING输出进程输出的数据。
其中两个请求输出的用户进程的调度的概率各为0.45,SPOOLING输出进程的调度为0.10,该调度以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随机数来模拟。
(2)进程状态进程基本状态有3种,分别为可执行、等待和结束。
可执行态就是进程正在运行或等待调度的状态;
等待状态又分为等待状态1、等待状态2和等待状态3。
状态变化的条件为:①进程执行完成时,置为“结束”态。
②服务程序在将输出信息送输出井时,如发现输出井已满,将调用进程置为“等待状态1”。
③SP00LING进程在进行输出时,若输出井空,则进入“等待状态2”。
④SP00LING进程输出一个信息块后,应立即释放该信息块所占的输出井空间,并将正在等待输出的进程置为“可执行状态”。
⑤服务程序在输出信息到输出井并形成输出请求信息块后,若SP00LING进程处于等待态,则将其置为“可执行状态”。
⑥当用户进程申请请求输出块时,若没有可用请求块时,调用进程进人“等待状态3”。
2024/5/4 18:22:36 9KB spooling 假脱机 JAVA
1
根据频率的定义和频率测量的基本原理。
测定信号的频率必须有一个脉宽为1秒的输入信号脉冲计数允许的信号;
1秒计数结束后,计数值被锁入锁存器,计数器清零,为下一测频计数周期作好准备。
基于FPGA数码管的频率计设计
2024/5/3 11:39:05 798KB FPGA
1
排序作业选择题(每题2分,共22分)。
1.若表R在排序前已按键值递增顺序排列,则(  )算法的比较次数最少。
A.直接插入排序           B.快速排序     C.归并排序               D.选择排序2.对各种内部排序方法来说,(  )。
A.快速排序时间性能最佳                           B.归并排序是稳定的排序方法C.快速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                        D.堆排序所用的辅助空间比较大3. 排序算法的稳定性是指(  )。
A.经过排序之后,能使值相同的数据保持原顺序中的相对位置不变。
B.经过排序之后,能使值相同的数据保持原顺序中的绝对位置不变。
C.排序算法的性能与被排序元素的数量关系不大D.排序算法的性能与被排序元素的数量关系密切4.如下序列中,(  )序列是大顶堆。
A. {4,5,3,2,1}              B. {5,3,4,1,2}       C. {1,2,3,4,5}              D. {1,2,3,5,4}5.若将{3,2,5,4,1}排为升序,则实施快速排序一趟后的结果是(  )(其中,枢轴记录取首记录)。
A. {1,2,3,4,5}                 B. {1,2,4,5,3}       C. {1,3,5,4,2}                 D. {2,5,4,1,3}.若将{1,2,3,4,5,6,7,9,8}排为升序,则(  )排序方法的“比较记录”次数最少。
A. 快速排序                  B. 简单选择排序    C. 直接插入排序              D. 冒泡排序7.若将{5,4,3,2,1}排为升序,则(  )排序方法的“移动记录”次数最多。
A. 快速排序                               B. 冒泡排序C. 直接插入排序                      D. 简单选择排序8.用简单选择排序将顺序表{2,3,1,3′,2′}排为升序,实施排序1趟后结果是{1,3,2,3′,2′},则排序3趟后的结果是(  )。
A. {1,2,3,3′,2′}                      B. {1,2,2′,3,3′}C. {1,2′,2,3,3′}                     D. {1,2,2′,3′,3}9.下列排序算法中,(   )排序在某趟结束后不一定选出一个元素放到其最终的位置上。
A.选择            B.冒泡          C.归并          D.堆10.下列排序算法中,稳定的排序算法是( )。
A.堆排序               B.直接插入排序  C.快速排序             D.希尔排序11.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   )。
A.O(n*n)                B.O(n*logn)      C.O(n)                  D.O(logn)填空题(每空4分,共4分)。
对n个元素进行归并排序,空间复杂度为        。
综合题(共24分)。
1.(共12分)有一组待排序的关键字如下:(54,38,96,23,15,72,60,45,83)分别写出希尔排序(d=5)、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第一趟升序排序后的结果(其中堆排序的第一趟指序列完成初始建堆、将堆顶元素置为最末位置后其余元素调整为堆的结果)(每个3分)。
希尔排序:  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 2.(共12分)已知数据序列为(12,5,9,20,6,31,24),对该项数据序列进行排序,分别写出直接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二路归并排序及基数排序第一趟升序排序结果(其中堆排序的第一趟指序列完成初始建堆、将堆顶元素置为最末位置后其余元素调整为堆的结果)(每个2分)。
直接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二路归并排序:基数排序:
2024/5/3 7:27:51 15KB 排序作业 数据结构
1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V6.0:设计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学生成绩信息数据的求和、排序、查找、模糊查找、分类统计、输出、读写文件等基本操作,要求编程实现如下菜单驱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1)录入每个学生的学号、姓名、学院和各科考试成绩;
(2)计算每个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
(3)计算每门课程的总分和平均分;
(4)计算每个学院的学生人数;
(5)按每个学生的总分由高到低排出名次表;
(6)按姓名的字典顺序排出成绩表;
(7)按学号查询学生排名及其考试成绩;
(8)按姓名查询学生排名及其考试成绩;
(9)模糊查找:打印出学号以用户输入的数字开头的学生的信息;
(10)按A(90~100)、B(70~89)、C(0~69)3个类别,对每门课程分别统计每个类别的人数以及所占的百分比;
(11)输出每个学生的学号、姓名、学院、各科考试成绩,以及所有课程的总分、平均分、排名;
(12)将每个学生的记录信息写入文件;
(13)从文件中读出每个学生的记录信息并显示;
(14)结束程序。
2024/5/2 16:55:32 14KB C语言
1
共 529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