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比(Gebbie)和马赛厄斯(Mathias)等人曾证明:于法布里-珀罗谐振腔中,在气压不太高的HCN、CH3CN或BrCN蒸汽中脉冲放电时,可以产生受激振荡。
2025/10/8 14:41:55 1.22MB
1
利用中心波长1064nm、脉宽12ns、重复频率5Hz的NdYAG激光系统,对800nm、0°Ta2O5/SiO2高反膜进行三种能量台阶数的激光预处理扫描改性;
控制扫描速度使辐照脉冲能量重叠70%的峰值能量,辐照模式1-on-1。
利用Ti:sapphire激光系统输出800nm、135fs超短脉冲激光进行损伤测试。
结果表明,纳秒激光表面改性并未提高Ta2O5/SiO2膜飞秒激光诱导损伤阈值,三种台阶数的预处理改性均使Ta2O5/SiO2膜的阈值降低20%以上。
说明缺陷(本征的或激光诱导产生的,如带间电子态)对氧化物介质膜的飞秒损伤过程有重要贡献,而这种贡献在样品经过纳秒激光改性后
2025/10/8 13:44:35 2.2MB 薄膜 缺陷 表面改性 Ta2O5/SiO
1
具有超窄波长间隔的多波长光纤参量振荡器
2025/10/3 16:09:58 768KB 研究论文
1
针对近红外InGaAs焦平面(FPA)调制传递函数(MTF)的测量要求,设计了一种全反射式Offner光学系统,由两块共轴的球面反射镜构成,11成像,F数为4。
在焦平面工作波长1.7μm下对光学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结果显示,在8mm×30mm的宽视场(FOV)内任一点,空间频率20lp/mm处(对应光敏元尺寸25μm×25μm的焦平面的Nyquist频率),光学系统的MTF在1.7\mm达到0.82,接近衍射限。
Zygo激光干涉仪在0.6328μm波长下的测量结果显示,系统的波前差均方根(RMS)值在0.6328\mm约为1/20λ,20lp/mm处MTF在0.6328\mm达到0.93。
将测量得到的波前差数据代入CODEV中计算,结果表明波长1.7μm下系统在8mm×30mm的视场内任一点,空间频率20lp/mm处的MTF实验值仍高于0.8,满足要求。
2025/8/28 10:37:02 2.85MB 近红外 焦平面调 全反光学 Offner
1
用MATLAB做的激光课程设计:菲涅尔衍射迭代法分析谐振腔光场分布。
有GUI界面,圆形腔、矩形腔、腔的大小、波长、腔长、迭代精度可调。
做这个课程设计的同学,可以互相学习学习。
2025/8/17 10:57:51 305KB 谐振腔 课程设计 matlab 源代码
1
报道了利用周期极化铌酸锂晶体外腔谐振增强倍频技术获得波长分别为1560nm和780nm双色量子关联光场。
由于该量子关联系统的激光波长分别位于量子态传输波段与原子存储波段,可应用于研究实用化量子信息处理系统。
在利用谐振倍频获得10mW倍频光输出、倍频效率达45%的基础上,实测1560nm基频光与780nm倍频光的量子关联为1.2dB。
2025/8/13 12:10:14 1.13MB 非线性光 量子关联 谐振倍频 1560
1
受激喇曼散射可以将紫外准分子激光辐射频移到特定的近紫外和可见光波长.采用喇曼整形技术还可以获得衍射极限发散角的斯托克斯输出.本文研究了注入光束质量对喇曼整形的影响,并求得不同氢压力下的喇曼增益系数和饱和参量.
2025/8/11 7:39:42 5.07MB 准分子激 受激喇曼 喇曼整形 excimer
1
用该工具箱可以计算10分1波长到10被波长的粒子的光散射导致的光钳力。
Matlab程序编的超有水平。
2025/7/11 2:04:51 50KB 光镊
1
飞秒激光的低热输入、极小热影响区的特点使其在微纳米尺度材料连接领域有明显的优势。
为了将石英玻璃与硅可靠地连接在一起,使用功率为4~30mW,频率为1kHz,波长为800nm的飞秒激光对石英玻璃与硅进行连接,测试了接头的剪切强度,对接头横截面进行腐蚀处理,观察截面,分析了接头断裂前后的形貌特征,研究了激光参数,如激光功率、扫描速度、聚焦物镜的数值孔径以及离焦量对接头强度的影响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根据焊接工艺的不同,接头强度分布在7~54MPa之间。
将激光准确定位到界面处,在合适的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下可以降低焊缝缺陷,得到剪切强度较高的接头。
2025/7/2 13:17:45 3.03MB 激光技术 微连接 飞秒激光 石英玻璃
1

【大功率近红外半导体激光对蝗蝻致死作用的研究】这篇研究主要探讨了大功率近红外半导体激光对蝗蝻(Oedaleus asiaticus B.Bienko Nymphae)的致死效应,旨在寻找一种环保且高效的蝗虫防控方法,以替代传统的化学药剂。
研究中使用的激光器具有2W的功率和808nm的波长,这种类型的激光属于近红外范围,其热效应可能会对生物组织产生显著影响。
研究者针对三龄及以前龄期和三龄期后的亚洲小车蝗蝻进行了分组实验。
实验中,激光束直接照射蝗蝻的头部,以不同的功率密度和照射时间进行测试,并在照射后立即、5小时后以及次日观察蝗蝻的存活状态。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发现激光照射的蝗蝻在照射部位出现热损伤,活动能力显著下降。
随着激光剂量的增加和照射时间的延长,蝗蝻的活动能力进一步降低,死亡率逐渐升高。
研究结果显示,近红外激光对蝗蝻头部的照射具有良好的致死效果,且年龄较小的蝗蝻对激光的敏感度更高,致死效果更佳。
这是因为较年轻的蝗蝻身体结构相对脆弱,对热能的耐受性较低。
这一发现对于早期防治蝗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蝗虫发育初期就有效控制其数量,防止其进一步扩散和造成更大的农作物损失。
激光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杀虫手段,具有精准、快速和环境污染小的优点。
然而,该研究并未深入探讨激光对其他生物的影响,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成本效益和技术难题。
未来的研究可能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激光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杀虫效果,同时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此外,该研究得到了高校博士点基金的支持,表明了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作者姚明印和周强分别是博士研究生和教授,他们的研究方向包括光机电生物诱导技术,这为理解激光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专业背景。
这项研究为利用大功率近红外半导体激光控制蝗虫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实际应用仍需结合生物学、环境科学和技术工程等多方面的考量。
通过深入研究和优化,激光技术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生物控制策略,为全球的蝗虫防治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2025/6/19 18:22:09 99KB
1
共 125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