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原理】ARP协议简介  ARP,全称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中文名为地址解析协议,它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在本层和硬件接口联系,同时对上层提供服务。
  IP数据包常通过以太网发送,以太网设备并不识别32位IP地址,它们是以48位以太网地址传输以太网数据包。
因而,必须把IP目的地址转换成以太网目的地址。
在以太网中,一个主机要和另一个主机进行直接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但这个目标MAC地址是如何获得的呢?它就是通过地址解析协议获得的。
ARP协议用于将网络中的IP地址解析为的硬件地址(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ARP和RARP报头结构
2023/2/5 21:43:08 496KB 计算机网络 计网 实验报告 ARP
1
第一章1、异构网络互连的问题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举例来说,用户A可以通过接入使用以太网技术的校园网,与另外一个使用电话点对点拨号上网的用户B之间进行邮件通信,同时还和一个坐在时速300公里的高铁上的使用WCDMA手机进行3G上网的用户C进行QQ聊天。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采用不同技术的异构网络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它们的信道访问方式和数据传送方式不同,其帧格式和物理地址方式也各不相同。
2、请描述图1-2中,用户A和用户C进行QQ聊天似的数据转换和传输过程。
用户A的主机将发送的邮件数据先封装到IP数据包中,再封装到以太帧中,发送到其接入的以太网中,并到达路由器R1。
路由器R1从以太帧中提取IP数据包,根据目标IP地址选择合适的路径,再将其封装成SDH帧,转发到因特网主干网中,经过因特网主干网中若干路由器的选路和转发,到达路由器R3路由器R3从SDH帧中提取IP数据包,转换成WCDMA帧,发送到3G网络中,到达用户C的主机。
用户C的主机提取出IP数据包,最总交付到上层的邮件应用程序,显示给用户C。
4、画出TCP/IP模型和OSI模型之间的层次对应关系,并举例TCP/IP模型中各层次上的协议。
应用层:应用层对应OSI模型的上面三层。
应用层是用户和网络的接口,TCP/IP简化了OSI的会话层和表示层,将其融合到了应用层,使得通信的层次减少,提高通信的效率。
应用层包含了一些常用的、基于传输层的网络应用协议,如Telnet、DNS、DHCP、FTP、SMTP、POP3、HTTP、SNMP、RIP、BGP等。
传输层:传输层位于IP层之上,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传输层协议是TCP和UDP。
网络层:网络层又称为网际层、互联网层或IP层,是TCP/IP模型的关键部分。
该层主要完成IP数据包的封装、传输、选路和转发,使其尽可能到达目的主机。
该层包括的协议主要有IP、ARP、RARP、ICMP和IGMP,其中,IP协议是网络层的核心。
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层对应OSI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只要底层网络技术和标准支持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就可以作为TCP/IP的网络接口,包括前面提到的各种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技术,如以太网、电话拨号、3G网络等。
......
2023/1/13 21:50:30 44.23MB 杭电研一 徐明 高级计算机 网络
1
基于WinPcap的MFC抓包程序,可以分析ICMP,IGMP,TCP,UDP,ARP协议,并且带有流量统计功能,功能界面完全仿照Ethereal来写,外面包含文档,源码,WinpCap安装包,开发包等。
2016/1/17 19:48:46 11.79MB WinpCap 抓包 嗅探 网络
1
c#完成的网络嗅探器,即sniffer,网络攻防课程大作业,完成了对于tcp,arp,ip等基本协议的捕获分析。
2016/6/16 15:28:56 455KB sniffer c# 嗅探器
1
合适有一定网络基础,想了解链路层ARP协议,以及以太网链路层转发原理的读者
2021/1/17 20:49:09 798KB tcpip 以太网 linux
1
Android单线程获得局域网在线设备,极速刷新arp文件并读取内容从4分30s优化到0.150s
2016/7/25 7:40:33 120KB Android
1
UDP协议在fpga上的实现,verilog代码共有11部分,分为:•arp_rcv.v•arp_send.v•IP_recv.v•IP_send.v•udp_rcv.v•udp_send.v•mac_cache.v•recv_buffer.v•send_buffer.v•toplevel.v•DE2_NET.v
2015/5/23 20:02:13 17KB fpga verilog UDP 以太网通信
1
在IPv6中,用邻居发现协议(NeighborDiscovery)代替了IPv4下的ARP协议来获取局域网内部机器的Mac地址,这是局域网内主机之间通信的前提条件。
邻居发现协议次要包括两种格式的ICMP6报文:邻居请求NS(NeighborSolicitation)和邻居宣告NA(NeighborAdvertisement)。
2020/10/19 4:26:18 293KB RS RA 原理 配置
1
在IPv6中,用邻居发现协议(NeighborDiscovery)代替了IPv4下的ARP协议来获取局域网内部机器的Mac地址,这是局域网内主机之间通信的前提条件。
邻居发现协议次要包括两种格式的ICMP6报文:邻居请求NS(NeighborSolicitation)和邻居宣告NA(NeighborAdvertisement)。
2020/10/19 4:26:18 293KB RS RA 原理 配置
1
ARP协议的c言语实现源代码
1
共 90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