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译者序前言第1章简介 11.1什么是VerilogHDL? 11.2历史 11.3主要能力 1第2章HDL指南 42.1模块 42.2时延 52.3数据流描述方式 52.4行为描述方式 62.5结构化描述形式 82.6混合设计描述方式 92.7设计模拟 10第3章Verilog语言要素 143.1标识符 143.2注释 143.3格式 143.4系统任务和函数 153.5编译指令 153.5.1`define和`undef 153.5.2`ifdef、`else和`endif 163.5.3`default_nettype 163.5.4`include 163.5.5`resetall 163.5.6`timescale 163.5.7`unconnected_drive和`nounconnected_drive 183.5.8`celldefine和`endcelldefine 183.6值集合 183.6.1整型数 183.6.2实数 193.6.3字符串 203.7数据类型 203.7.1线网类型 203.7.2未说明的线网 233.7.3向量和标量线网 233.7.4寄存器类型 233.8参数 26第4章表达式 284.1操作数 284.1.1常数 284.1.2参数 294.1.3线网 294.1.4寄存器 294.1.5位选择 294.1.6部分选择 294.1.7存储器单元 304.1.8函数调用 304.2操作符 304.2.1算术操作符 314.2.2关系操作符 334.2.3相等关系操作符 334.2.4逻辑操作符 344.2.5按位操作符 354.2.6归约操作符 364.2.7移位操作符 364.2.8条件操作符 374.2.9连接和复制操作 374.3表达式种类 38第5章门电平模型化 395.1内置基本门 395.2多输入门 395.3多输出门 415.4三态门 415.5上拉、下拉电阻 425.6MOS开关 425.7双向开关 445.8门时延 445.9实例数组 455.10隐式线网 455.11简单示例 465.122-4解码器举例 465.13主从触发器举例 475.14奇偶电路 47第6章用户定义的原语 496.1UDP的定义 496.2组合电路UDP 496.3时序电路UDP 506.3.1初始化状态寄存器 506.3.2电平触发的时序电路UDP 506.3.3边沿触发的时序电路UDP 516.3.4边沿触发和电平触发的混合行为 516.4另一实例 526.5表项汇总 52第7章数据流模型化 547.1连续赋值语句 547.2举例 557.3线网说明赋值 557.4时延 557.5线网时延 577.6举例 577.6.1主从触发器 577.6.2数值比较器 58第8章行为建模 598.1过程结构 598.1.1initial语句 598.1.2always语句 618.1.3两类语句在模块中的使用 628.2时序控制 638.2.1时延控制 638.2.2事件控制 648.3语句块 658.3.1顺序语句块 668.3.2并行语句块 678.4过程性赋值 688.4.1语句内部时延 698.4.2阻塞性过程赋值 708.4.3非阻塞性过程赋值 718.4.4连续赋值与过程赋值的比较 728.5if语句 738.6case语句 748.7循环语句 768.7.1forever循环语句 768.7.2repeat循环语句 768.7.3while循环语句 778.7.4for循环语句 778.8过程性连续赋值 788.8.
2024/11/28 20:22:43 4.72MB verilog
1
加密算法在信息技术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于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SHA(SecureHashAlgorithm)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散列函数,它将任意长度的数据转换为固定长度的摘要值。
SHA512是SHA家族中的一员,提供更强大的安全性能,尤其适合大数据量的处理。
本文将深入探讨SHA512加密算法的原理、C++实现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SHA512算法基于密码学中的消息摘要思想,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数学运算(如位操作、异或、循环左移等),将输入数据转化为一个512位的二进制数字,通常以16进制形式表示,即64个字符。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意味着无法从摘要值推导出原始数据,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完整性验证和密码存储。
在C++中实现SHA512算法,首先需要理解其基本步骤:1.**初始化**:设置一组初始哈希值(也称为中间结果)。
2.**预处理**:在输入数据前添加特殊位和填充,确保数据长度是512位的倍数。
3.**主循环**:将处理后的数据分成512位块,对每个块进行多次迭代计算,每次迭代包括四个步骤:扩展、混合、压缩和更新中间结果。
4.**结束**:将最后一个中间结果转换为16进制字符串,即为SHA512的摘要值。
C++代码实现时,可以使用位操作、数组和循环来完成这些计算。
为了简化,可以使用`#include`中的`uint64_t`类型表示64位整数,因为SHA512处理的是64位的数据块。
同时,可以利用`#include`中的`memcpy`和`memset`函数来处理内存操作。
此外,`#include`和`#include`库可用于将二进制数据转换成16进制字符串。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C++SHA512实现框架:```cpp#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定义常量和初始化哈希值conststd::arraykInitialHashValues{...};std::arrayhashes=kInitialHashValues;//主循环函数voidProcessBlock(constuint8_t*data){//扩展、混合、压缩和更新中间结果}//输入数据的处理voidPreprocess(conststd::string&input){//添加填充和特殊位}//将摘要转换为16进制字符串std::stringDigestToHex(){//转换并返回16进制字符串}//使用示例std::stringmessage="Hello,World!";Preprocess(message);constuint8_t*data=reinterpret_cast(message.c_str());size_tdataSize=message.size();while(dataSize>0){if(dataSize>=128){ProcessBlock(data);dataSize-=128;data+=128;}else{//处理剩余数据}}std::stringresult=DigestToHex();```这个框架只是一个起点,实际的SHA512实现需要填充完整的扩展、混合和压缩步骤,以及处理边界条件。
此外,为了提高效率,可能还需要使用SIMD(SingleInstructionMultipleData)指令集或其他优化技术。
SHA512算法在多种场景下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文件校验**:通过计算文件的SHA512摘要,可以验证文件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是否被篡改。
-**密码存储**:在存储用户密码时,不应直接保存明文,而是保存SHA512加密后的哈希值。
当用户输入密码时,同样计算其SHA512值并与存储的哈希值比较,不匹配则表明密码错误。
-**数字签名**:在公钥加密体系中,SHA512可以与非对称加密算法结合,生成数字签名,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发送者的身份验证。
了解并掌握SHA512加密算法及其C++实现,对于信息安全专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提升系统的安全性,也有助于应对不断发展的网络安全威胁。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强大的工具。
2024/11/12 20:26:46 2.14MB 加密算法
1
GJK计算碰撞代码的应用//-----------------------------------------------------------------------------//Torque3D//Copyright(C)GarageGames.com,Inc.////Thecorealgorithmsinthisfilearebasedoncodewritten//byG.vandenBergenforhisinterferencedetectionlibrary,//"SOLID2.0"//-----------------------------------------------------------------------------#include"core/dataChunker.h"#include"collision/collision.h"#include"sceneGraph/sceneObject.h"#include"collision/convex.h"#include"collision/gjk.h"//----------------------------------------------------------------------------staticF32rel_error=1E-5f;//relativeerrorinthecomputeddistancestaticF32sTolerance=1E-3f;//DistancetolerancestaticF32sEpsilon2=1E-20f;//ZerolengthvectorstaticU32sIteration=15;//Stuckinaloop?S32num_iterations=0;S32num_irregularities=0;//----------------------------------------------------------------------------GjkCollisionState::GjkCollisionState(){a=b=0;}GjkCollisionState::~GjkCollisionState(){}//----------------------------------------------------------------------------voidGjkCollisionState::swap(){Convex*t=a;a=b;b=t;CollisionStateList*l=mLista;mLista=mListb;mListb=l;v.neg();}//----------------------------------------------------------------------------voidGjkCollisionState::compute_det(){//Dotnewpointwithcurrentsetfor(inti=0,bit=1;i0)returnfalse;}}returntrue;}//----------------------------------------------------------------------------inlineboolGjkCollisionState::closest(VectorF&v){compute_det();for(ints=bits;s;--s){if((s&bits)==s){if(valid(s|last_bit)){ bits=s|last_bit;if(bits!=15) compute_vector(bits,v); returntrue;}}}if(valid(last_bit)){bits=last_bit;v=y[last];returntrue;}returnfalse;}//----------------------------------------------------------------------------inlineboolGjkCollisionState::degenerate(constVectorF&w){for(inti=0,bit=1;imState=this;mListb=CollisionStateList::alloc();mListb->mState=this;}//----------------------------------------------------------------------------voidGjkCollisionState::reset(constMatrixF&a2w,constMatrixF&b2w){VectorFzero(0,0,0),sa,sb;a2w.mulP(a->support(zero),&sa);b2w.mulP(b->support(zero),&sb);v=sa-sb;dist=v.len();}//----------------------------------------------------------------------------voidGjkCollisionState::getCollisionInfo(constMatrixF&mat,Collision*info){AssertFatal(false,"GjkCollisionState::getCollisionInfo()-Thereremainscalingproblemshere.");//ThisassumesthattheshapesdonotintersectPoint3Fpa,pb;if(bits){getClosestPoints(pa,pb);mat.mulP(pa,&info->point);b->getTransform().mulP(pb,&pa);info->normal=info->point-pa;}else{mat.mulP(p[last],&info->point);info->normal=v;}info->normal.normalize();info->object=b->getObject();}voidGjkCollisionState::getClosestPoints(Point3F&p1,Point3F&p2){F32sum=0;p1.set(0,0,0);p2.set(0,0,0);for(inti=0,bit=1;isupport(va);a2w.mulP(p[last],&sa);VectorFvb,sb;w2b.mulV(v,&vb);q[last]=b->support(vb);b2w.mulP(q[last],&sb);VectorFw=sa-sb;if(mDot(v,w)>0)returnfalse;if(degenerate(w)){++num_irregularities;returnfalse;}y[last]=w;all_bits=bits|last_bit;++num_iterations;if(!closest(v)||num_iterations>sIteration){++num_irregularities;returnfalse;}}while(bitssEpsilon2);returntrue;}F32GjkCollisionState::distance(constMatrixF&a2w,constMatrixF&b2w,constF32dontCareDist,constMatrixF*_w2a,constMatrixF*_w2b){num_iterations=0;MatrixFw2a,w2b;if(_w2a==NULL||_w2b==NULL){w2a=a2w;w2b=b2w;w2a.inverse();w2b.inverse();}else{w2a=*_w2a;w2b=*_w2b;}reset(a2w,b2w);bits=0;all_bits=0;F32mu=0;do{nextBit();VectorFva,sa;w2a.mulV(-v,&va);p[last]=a->support(va);a2w.mulP(p[last],&sa);VectorFvb,sb;w2b.mulV(v,&vb);q[last]=b->support(vb);b2w.mulP(q[last],&sb);VectorFw=sa-sb;F32nm=mDot(v,w)/dist;if(nm>mu)mu=nm;if(mu>dontCareDist)returnmu;if(mFabs(dist-mu)sIteration){++num_irregularities;returndist;}y[last]=w;all_bits=bits|last_bit;if(!closest(v)){++num_irregularities;returndist;}dist=v.len();}while(bitssTolerance);if(bits==15&&mu<=0)dist=0;returndist;}
2024/11/12 17:21:22 50KB GJK 碰撞
1
在msys环境下编译的可使用于Mingw编译器的poppler-qt4库。
使用方法:1、将poppler-qt4文件夹放到Qt的include目录下2、将libpoppler-qt4.a文件放到QT的lib目录下,在使用poppler-qt4的工程的pro文件中加入LIBS+=-lpoppler-qt43、打包时带上里面的三个dll文件。
2024/11/11 5:34:14 4.58MB poppler-qt4 poppler 编译
1
tesseract库,能够在vs2013中运用,字符识别,其中包含了include、lib和dll
2024/11/10 14:53:06 12.91MB tesseract vs2013
1
#include#includesbitSRCLK=P3^6;sbitRCLK=P3^5;sbitSER=P3^4;//--定义要使用的IO口--//#defineCOMMONPORTSP0
2024/10/29 12:44:18 8KB c语言 51单片机
1
QT5.15.0静态编译好的目录打包,包含所有的lib、bin、include、plugin目录等。
编译真的很麻烦,我打包好了,需要的拿去吧!使用方法:把目录解压,在Qtvstools里面配置一下路径就可以使用了注:完全静态编译方式:MT(多线程),不需要任何外部运行库,包括QT和VC运行库64位版本,支持VS2017和VS2019,QWebEngine不是静态编译的
2024/10/27 4:41:39 697.52MB QT 静态编译 vs2017 vs2019
1
ffmpeg编译好的include,lib,dll库文件,可以直接使用
2024/10/26 7:32:48 13.14MB ffmpeg
1
Lua远程调试器在许可下介绍LRDB是Lua编程语言的调试器。
Currentry调试客户端仅是。
命令行界面调试器未实现。
产品特点具有条件和命中计数的断点。
跨步,跨步,跨步显示本地,上值,全局值手表,在调试控制台上评估通过TCP网络进行远程调试要求Lua5.1或更高版本C++11编译器嵌入到您的主机程序LRDB是仅标头库包含路径LRDB/包含带有-DLRDB_USE_BOOST_ASIO的LRDB/third_party/asio/asio/include或boost.asioLRDB/third_party/pic
2024/10/16 7:12:26 2.22MB debugger lua LuaC++
1
No.4简单的MFC多对话框演示程序“MultiDialog”演示如何在工程中拥有多个对话框,及如何在一个对话框中调用另一个对话框。
重点:1、多个对话框类的建立;
2、对话框的模式(Modal)调用方法;
3、Spin控件的使用。
新建一个基于对话框的MFC工程,通过菜单"Insert>>Resource"打开添加资源对话框,在其中选择Dialog后点击New创建一个新的对话框按Ctrl+W打开ClassWizard,系统会提示刚才创建了一个新的对话框资源,是否建立对应的类,选择建立,然后在NewClass窗口中ClassName栏输入它的名称:CSubClass1,确定后系统会自动生成SubClass1.h和SubClass1.cpp并加入工程中,其中有已经创建好的CSubClass1的类的基本代码。
把这个对话框的Caption属性改为“难度选择”,在它上面画三个Radio“简单”、“标准”、“困难”,并建立相关联的变量m_Option1。
(要注意的是在ClassWizard中注意ClassName中应该选CSubClass1而不是之前的主对话框类)按照相同方法建立第二个新对话框,类名“CSubClass2”,Caption为“关卡选择”。
在上面画一个Edit和一个Spin,注意先画Edit后画Spin,将Spin的Autobuddy和Setbuddyinteger勾上。
按Ctrl+W打开ClassWizard,为Edit建立关联变量,不过注意是int型而不是CString型,也为Spin建立关联变量m_Spin1,注意这次是Control型变量CSpinButtonCtrl。
下面为这两个对话框添加代码。
双击“难度选择”对话框的OK按钮,建立对话框的OnOK映射。
在其中加入(在CDialog::OnOK();之前):UpdateData(TRUE);if((m_Option1>2)||(m_Option1<0)){MessageBox("错误的选择!","提示",MB_OK);return;}下面对“关卡选择”对话框添加初始化代码,由于关卡的有效值只有1到6,因此需要在初始化时设置Spin控件的有效值范围。
按Ctrl+W打开ClassWizard,在左侧列表选择这个对话框类CSubDialog2,在右侧列表中选择WM_INITDIALOG,点击右边的“AddFunction...”按钮,接着点击右边的“EditCode”按钮,在其中中加入(在CDialog::OnInitDialog()那句之后,在returnTRUE那句之前):m_Spin1.SetRange(1,6);m_Text1=1;m_Spin1.SetPos(1);其中CSpinButtonCtrl::SetRange()函数的作用是设置和他关联的Spin控件的范围,两个参数分别是下界和上界。
而CSpinButtonCtrl::SetPos()是设定Spin的当前位置。
两个新的对话框都已建立完毕,下来是如何在主对话框中使用的问题。
首先,两个新对话框都有各自的类,分别在SubDialog1.h和SubDialog2.h中有定义。
(类的细节则在对应的cpp中定义)因此,主对话框想要调用这两个新对话框,需要先包含这两个头文件,在你要使用的地方(本例是MultiDialogDlg.cpp中)文件前面加上#include"SubDialog1.h"#include"SubDialog2.h"然后在想要调用的地方就可以使用了。
本例中,首先为主窗口的两个Edit建立CString型关联变量m_Text1和m_Text2,然后在两个按钮的消息映射函数中分别加入:CSubDialog1dialog1;//定义CSubDialog1型对话框的一个新对象dialog1.DoModal();//使用“模式”调用,显示对话框m_Text1.Format("%d",dialog1.m_Option1);//此句在上面对话框没有关闭前不会执行到UpdateData(FALSE);和CSubDialog2dialog1;dialog1.DoModal();m_Text2.Format("%d",dialog1.m_Text1);UpdateData(FALSE);其中第一句均为定义对话框新实例的语句,定义一个你想要的类型的对话框。
第二句是通过调用CDialog::DoModal()方法,来显示这个对话框,并进入“模式”(Modal)状态在“模式”状态,当子对话框没有关闭之前,调用它的父对话框不能被响应,并且其语句执行会停留在刚才的DoModal语句上等待,直到子对话框关闭才接着执行下一个语句。
第三第四句将子对话框得到的数据(即类的成员变量)显示在父对话框的Edit上。
四句执行完后退出该函数,这时刚才定义的CSubDialog1等对话框类变量被销毁,因此创建的话框也被销毁。
2024/10/14 12:21:15 3.52MB MFC VC 多窗口 multiwidows
1
共 217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