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回顾了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以及基于石墨烯量子点自旋和电荷量子比特操作的研究进展,由于石墨烯材料相对较轻的原子重量使其具有较小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另外含有核自旋的碳同位素13C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大约只占1%,这使得超精细相互作用(即核自旋和电子自旋相互作用)较弱,所以石墨烯比其他材料具有较长的自旋退相干时间,在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本文计算了5种静电约束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1)扶手型单层石墨烯纳米条带,2)单层石墨烯圆盘,3)双层石墨烯圆盘,4)ABC堆积型三层石墨烯圆盘,5)ABA堆积型三层石墨烯圆盘.石墨烯量子点中自旋比特应用的关键是破坏谷简并,在1)中,主要是利用边界条件破坏谷简并,而2)3)4)和5)中是利用外磁场破坏谷简并.文章进一步介绍了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和超精细相互作用对石墨烯量子点中自旋操作的影响.
1
反演控制方法与实现《反演控制方法与实现》系统地介绍了反演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不确定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反演控制方法与实现》共分为6章,在介绍反演法的一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抑制参数漂移的自适应反演方法,考虑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弱抖振滑模反演方法,针对系统模型部分未知的情况,使用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估计系统中的未知部分,给出了基于智能系统的反演设计方法,同时本书介绍了系统状态未知情况下的反演设计方法。
针对各种情况本书均给出了详细的理论设计方法和Matlab仿真。
 《反演控制方法与实现》是作者在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
本书适用于从事非线性控制方法研究的工作人员和研究生参考。
前言第1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2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1·2·1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的稳定性1·2·2有界性1·2·3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1·3微分几何理论基础1·3·1李导数和李括号1·3·2微分同胚1·3·3控制系统的相对阶1·3·4输入状态线性化1·3·5状态反馈线性化的设计1·4反演法的基本原理1·5反演法的研究概况1·5·1自适应反演控制1·5·2鲁棒自适应反演控制1·5·3滑模反演控制1·5·4智能反演控制1·5·5其他反演控制方法1·6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章自适应反演控制方法2·1引言2·2常规自适应反演法2·2·1自适应反演法设计思路2·2·2仿真算例2·3抑制参数漂移的自适应反演控制2·3·1问题描述及预备知识2·3·2抑制参数漂移的自适应反演控制器设计2·3·3系统稳定性分析2·3·4仿真算例2·4扩展的自适应反演控制2·4·1问题描述2·4·2参数自适应律的设计2·4·3基于动态面的扩展反演控制器设计2·4·4稳定性分析2·4·5仿真算例2·5仿真算例的Matlab实现2·5·1节仿真算例的Matlab实现2·5·2节仿真算例的Matlab实现2·5·3节仿真算例的Matlab实现2·6本章小结第3章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弱抖振滑模反演控制3·1引言3·2滑模控制基本原理3·3匹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弱抖振滑模反演控制3·3·1问题描述3·3·2滑模反演控制器设计3·3·3滑模反演控制稳定性分析3·3·4自适应滑模反演控制器设计3·3·5自适应滑模反演控制稳定性分析3·3·6非线性干扰观测器3·3·7匹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弱抖振滑模反演控制3·3·8仿真算例3·4非匹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多滑模反演控制3·4·1问题描述3·4·2多滑模反演控制3·4·3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多滑模反演控制3·4·4系统稳定性分析3·4·5仿真算例3·5仿真算例的Matlab实现3·5·1节弱抖振滑模反演控制的Matlab实现3·5·2节自适应弱抖振滑模反演控制Matlab实现3·5·3节多滑模反演控制Matlab实现3·6本章小结第4章基于模糊系统的非线性系统反演控制4·1引言4·2基于模糊系统的非线性系统控制4·2·1问题的提出4·2·2模糊系统描述4·2·3控制器设计4·2·4仿真算例4·3节Matlab实现4·4本章小结第5章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反演控制5·1引言5·2非线性系统的鲁棒小波神经网络控制5·2·1问题的提出5·2·2小波神经网络结构5·2·3控制器的设计5·2·4稳定性分析5·2·5仿真5·3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渐近跟踪控制5·3·1控制目标5·3·2控制器设计5·3·3仿真算例5·4算例的Matlab实现5·4·1节算例的Matlab实现5·4·2节算例1的Matlab实现5·4·3节算例2的Matlab实现5·5本章小结第6章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反演控制器设计6·1滑模观测器控制器设计6·1·1滑模观测器设计6·1·2滑模反演控制器设计6·2仿真算例6·3节仿真实例的Matlab实现6·4本章小结参考文献
2025/1/11 13:03:55 49.9MB 反演控制 backstepping
1
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左心室心脏分割模型,在医学界广泛使用该模型描述疾病对心肌区域和壁功能的影响。
该模型图类似于靶心图、牛眼图、嵌套环形图、bullseyechart.在matplotlib中常用axes.pie,或axes.bar+polar坐标系绘制。
axes.bar+polar更加灵活。
本资源包含AHA心肌模型的元数据,axes.bar+polar绘制模型图的完整代码,和高清成图。
2025/1/8 3:54:53 130KB matplotlib
1
变增益控制一直是工程界最为常用的控制方法之一,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特别是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领域"传统的变增益控制设计方法缺乏保证系统在整个工作区域内的稳定性理论证明,同时设计步骤繁琐,已逐渐不能适应目前系统要求"LPV系统是一类重要的时变系统,由于能够描述一类实际动态系统本身存在的非线性和时变特性,所以应用LPV系统进行变增益设计可以避免传统变增益出现的问题"
2025/1/3 16:12:52 8.78MB 多胞LPV
1
人工智能课程总结转眼之间,研一的上半学期就要结束了,陪伴了自己一学期的人工智能课也在今天结束了最后的考试。
回顾这半个学期来学习人工智能的感受,确实还是有点可说的东西。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听AI这个名字是上大二时一个北航软件学院朋友提起的,他特别想去微软做AI方面的研究,然后他热情的向我介绍了这个领域是多么多么好,当时的自己完全没有印象,只觉得可能和机器人有关,AI的目的就是做出和人类一模一样的机器人。
现在看来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等到了大三的时候,软件学院正好开设了这门课,我便抱着好奇的心态选了这门课,无奈当时授课老师胡晶晶讲解极其乏味,也没有教材,每节课上课就照着PPT念,完全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在这门课上我学到的唯一的知识点就是可以用遗传算法来求解走迷宫问题,因为那次是老师用一个程序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的。
当时觉得挺有意思,可惜自己并没有做进一步的学习,结果第一次上人工智能课就这么草草收场。
如今上了研究生,再次碰到了这门课,我又一次选了,因为我觉得计算机学院的老师讲课和软件学院的老师应该不一样,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
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了解到了人工智能原来包含这么多内容,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机器人所能概括的,计算机图形学,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这些看起来似乎不相关的东西在都被包含在其中。
尽管上课时间有限而且这门课也比较基础,但老师的讲课却毫不含糊。
说实话,在老师快讲完第三章之前我还一直坐在靠后的位置看不清PPT,后来觉得还是要认真听讲,于是每次都是占前两排的座位,当然这种做法事后证明也是对的,看来有时候一念之差能改变很多。
针对这门课的内容没有什么要说的,个人觉得刘峡壁老师的个人魅力较强,能让学生喜欢听这门课,这一点和林永刚老师极其相似,而大学里面缺少的正是这样的老师。
当然,光听课是没用的,课后还需要进行做题,弄不懂的还需要和同学进行讨论,这在做作业时得到了体现。
我觉得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不是让我们知道这些知识,而是要让我们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刘峡壁老师所说“我给你们提供了各种武器,关键看你们遇到问题会不会拿出来用”,而这也是做研究所必须的。
同时,我也在其中体会到了发散思维不局限于某一领域的奇妙之处,例如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就是来自生物界,这种跨学科之间的联系已经成为当下的潮流,知识本来就不应该有局限性,联系无处不在。
就写到这里吧,如今我知道了AI无处不在,而且我在以后的学习阶段中会不断接触到AI。
记得之前看过很多AI题材的电影,比如《我,机器人》,《黑客帝国》等等,真希望自己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些电影中所展现出来的AI成为现实,人类也一定会因为AI而不断进步。
2024/11/30 8:53:29 114.46MB 人工智能 AI 课件 作业题
1
江阴市2015版到镇级分界的GEOJSON数据,可以用在ECHART等地图工具里面。
2024/11/29 13:43:41 823KB 江阴 镇级 GEOJSON
1
前言第1章 绪论第2章 算法复杂度与问题的下界2.1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2.2 最好、平均和最坏情况的算法分析2.3 问题的下界2.4 排序的最坏情况下界2.5 堆排序:在最坏情况下最优的排序算法2.6 排序的平均情况下界2.7 通过神谕改进下界2.8 通过问题转换求下界2.9 注释与参考2.10 进一步的阅读资料习题第3章 贪心法3.1 生成最小生成树的Kruka1算法3.2 生成最小生成树的Prim算法3.3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3.4 二路归并问题3.5 用贪心法解决最小圈基问题3.6 用贪心法解决2终端一对多问题3.7 用贪心法解决1螺旋多边形最小合作警卫问题3.8 实验结果3.9 注释与参考3.10 进一步的阅读资料习题第4章 分治策略4.1 求2维极大点问题4.2 最近点对问题4.3 凸包问题4.4 用分冶策略构造Voronoi图4.5 voronoi图的应用4.6 快速傅里叶变换4.7 实验结果4.8 注释与参考4.9 进一步的阅读资料习题第5章 树搜索策略5.1 广度优先搜索5.2 深度优先搜索5.3 爬山法5.4 最佳优先搜素策略5.5 分支限界策略5.6 用分支限界策略解决人员分配问题5.7 用分支限界策略解决旅行商优化问题5.8 用分支限界策略解决O,1背包问题5.9 用分支限界方法解决作业调度问题5.10 A*算法5.11 用特殊的A*算法解决通道路线问题5.12 用A*算法解决线性分块编码译码问题5.13 实验结果5.14 注释与参考5.15 进一步的阅读资料习题第6章 剪枝搜索方法6.1 方法概述6.2 选择问题6.3 两变量线性规划6.4 圆心问题6.5 实验结果6.6 注释与参考6.7 进一步的闷读瓷料习题弟7章 动态规划方法7.1 资源配置问题7.2 最长公共f序列问题7.3 2序列比对问题7.4 RNA最大碱基对匹配问题7.5 0,1背包问题7.6 最优二卫树问题7.7 树的带权完垒支配问题7.8 树的带权单步图边的搜索问题7.9 用动态规划方法解决1螺旋多边形m守卫路由问题7.10 实验结果7.11 注释与参考7.12 进一步的阅读资料习题第8章 NP完全性理论8.1 关十NP完垒性理论的非形式化讨论8.2 判定问题8.3 可满足性问题8.4 NP问题8.5 库克定理8.6 NP完全问题8.7 证明NP完全性的例子8.8 2可满足性问题8.9 注释与参考8.10 进一步的阅读资料习题第9章 近似算法9.1 顶点覆盖问题的近似算珐9.2 欧几里得旅行商问题的近似算法9.3 特殊瓶颈旅行商问题的近似算珐9.4 特殊瓶颈加权K供应商问题的近似算法9.5 装箱问题的近似算法9.6 直线m中心问题的最优近似算法9.7 多序列比对问题的近似算珐9.8 对换排序问题的2近似算法9.9 多项式时间近似方案9.10 最小路径代价生成树问题的2近似算法9.11 最小路径代价生成树问题的Pns9.12 NP0完全性9.13 注释与参考9.14 进一步的阅读资料习题第10章 分摊分析10.1 使用势能函数的例子10.2 斜堆的分摊分析10.3 Av1树的分摊分析10.4 自组织顺序检索启发式方法的分摊分析10.5 配对堆及其分摊分析10.6 不相交集合并算法的分摊分析10.7 一些磁盘调度算法的分摊分析10.8 实验结果10.9 注释与参考10.10 进步的阅读资料习题第11章 随机算法11.1 解决最近点对问题的随机算珐11.2 随机最近点对问题的平均性能11.3 素数测试的随机算法11.4 模式匹配的随机算法11.5 交互证明的随机算法11.6 最小生成树的随机线性时间算法11.7 注释与参考11.8 进一步的阅读资料习题第12章 在线算法12.1 用贪心法解决在线欧几里得生成树问题12.2 在线K服务员问题及解决定义在平面树上该问题的贪心算法12.3 基于平衡策略的在线穿越障碍算法12.4 用补偿策略求解在线二分匹配问题12.5 用适中策略解决在线m台机器调度问题12.6 基于排除策略的三个计算几何问题的在线算法12.7 基于随机策略的在线生成树算法12.8 注释与参考12.
2024/11/10 12:04:19 12.76MB 算法
1
近几年,混合云在IT界异军突起,各大厂商纷纷布局混合云市场。
然而,人们对混合云的认知却各不相同,有人把物理机、虚拟机和容器的混合部署管理称为混合云,也有人认为只有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用才叫混合云。
那么,到底什么是混合云?混合云又有哪些应用场景呢?本白皮书首先从广义和狭义给出了混合云的概念,同时从发展历程、市场调查、服务产品、基础架构等方面梳理了混合云的发展现状,然后归纳出混合云的主要应用场景,并介绍了典型的混合云应用案例,最后提出混合云未来发展的趋势。
2024/11/3 20:43:34 2.13MB 混合云
1
陈立杰(WJMZBMR),现就读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
自2010年8月以来,多次在信息学奥赛(OI)中取得令人震惊的好成绩,是OI界的奇迹人物之一。
他的《可持久化数据结构研究》[2],《区间众数解题报告》[3],《后缀自动机讲稿》[1]是重要的信息学学习材料。
1
seo界神一般的存在,肆拾伍泛目录html伪静态泛目录内置百度普通推送。
2024/11/1 0:01:33 937KB 肆拾伍泛目录
1
共 283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