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应用数学系本科生、工科硕士研究生所写的有关最优化知识的一本教材,作为教材,本书的基本观点是:采用简单、基本直观的方法,向学生介绍最优化的有关理论、基本原理和相应的算法,并试图让学生了解算法的来龙去脉,以便使他们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
本书的基础是“数学分析”和“线性代数”,对于工科学生,只需具备“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知识就可读懂大部分内容。
第一章绪论1.1引言1.2最优化问题1.3数学预备知识1.4凸集和凸函数第二章线性规划2.1引言2.2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2.3线性规划的基本性质2.4单纯形方法2.5改进单纯形法第三章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3.1对偶问题3.2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3.3对偶单纯形法3.4第一个正则解的求法第四章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一般结构4.1无约束问题的最优性条件4.2无约束问题的一般下降算法4.3算法的收敛性第五章一维搜索5.1试探法5.2插值法5.3非精确一维搜索方法第六章使用导数的最优化方法6.1Newton法6.2共轭梯度法6.3变度量法6.4变度量法的基本性质6.5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第七章直接方法7.1Powell方法7.2模式搜索方法7.3单纯形调优法第八章约束问题的最优性条件8.1约束问题局部解的概念8.2约束问题局部解的必要条件8.3约束问题局部解的充分条件8.4Lagrange乘子的意义第九章二次规划问题9.1二次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9.2等式约束二次规划问题9.3有效集法9.4对偶问题第十章可行方向法10.1可行方向法10.2投影梯度法10.3既约梯度法第十一章乘子法11.1惩罚函数法11.2等式约束问题的乘子法11.3一般约束问题的乘子法
2017/3/25 14:36:01 3.5MB 最优化原理和方法
1
1)对数字通信系统次要原理和技术进行研究,包括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及解调技术、高斯噪声信道原理、以及信道编码中循环码的基本原理等。
2)建立完整的基于2FSK和循环码的数字通信系统仿真模型,包括2FSK调制解调及循环码的编译码。
3)在信道中加入高斯噪声,观察系统的纠检错能力,统计误码率,并进行分析。
2016/7/2 21:48:03 774KB 循环码,2FSK
1
本文来自36kr,本文介绍了R-CNN基本结构和原理,YOLO的基本原理,推理过程,计算loss以及具体实用过程等。
知识图谱最初是由谷歌提出用来优化搜索引擎的技术,在不断发展中外延也一度扩大。
盘点目前知识图谱的发展,其已经助力了很多抢手的人工智能场景的应用,例如语音助手、聊天机器人、智能问答等。
当前的人工智能其实可以简单划分为感知智能(主要集中在对于图片、视频以及语音的能力的探究)和认知智能(涉及知识推理、因果分析等),知识图谱就是认知智能领域中主要的技术之一。
从使用的范围来讲,知识图谱分为通用知识图谱和领域知识图谱。
通用知识图谱主要应用于面向互联网的搜索、推荐、问答等业务场景。
通用知识图谱强
1
要牢固掌握基本内容,必须认真完成课外作业,验证自己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
学生做作业之前应认真阅读有关内容,掌握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回答作业中提出的问题。
作业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并在每章后给出答案,供读者参考。
书中还专门为教材每章指定的综合习题作了详细解析。
2021/4/21 15:32:45 483KB 组成原理 计算机 习题答案 唐朔飞
1
天线圣经,国内的天线原理书籍基本都是注重理论推导不注重基本原理和模式分析,实际做天线的90%的理论公式都用不上,所以国内没有太推荐的天线原理教材。
国外的话,Balanis的天线圣经讲得很详细,比国内的很多书籍都详细得多,非常适合入门,如果语言无障碍的话可以选择这本。
视频的话,天线领域的视频本来就不多,而且也没几个好的。
2015/1/23 6:02:50 55.87MB antenna balanis
1
讲述粒子零碎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实现过程,对于想了解粒子零碎的初学者提供一个引导。
2017/8/5 1:56:11 667KB 粒子系统;分形
1
本系统基于客户端/服务器基本原理,程序即是服务端,也是客户端,通过IP就可以相互添加好友,并且实现点到点通信,有聊天记录(未实现根据用户发送的音讯而改变字体颜色,只能在客户端改),字体颜色设置(一改全改~),包含主界面MaindBord和聊天Talk两大功能模块。

2017/7/16 20:55:58 460KB mfc
1
实验1直线段的扫描转换实验类型:设计性实验类别:专业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直线段扫描转换的DDA算法、中点bresenham算法及bresenham算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以上算法生成直线段的基本过程;
3.通过编程,会在C/C++环境下完成用DDA算法、中点bresenham算法及bresenham算法对任意直线段的扫描转换。
实验设备及实验环境计算机(每人一台)VC++6.0或其他C/C++语言程序设计环境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内容用DDA算法中点bresenham算法及bresenham算法实现任意给定两点的直线段的绘制(直线宽度和线型可自定)。
实验步骤:1、复习有关算法的基本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
2、依据算法思想,绘制程序流程图;
3、设计程序界面,要求操作方便;
4、用C/C++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执行;
5、分析实验结果6、对程序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
7、打印源程序或把源程序以文件的方式提交;
8、按格式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1、各种算法的基本原理;
2、各算法的流程图3、实验结果及分析(比较三种算法的特点,界面插图并注明实验条件)4、实验总结(含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1
实验一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模块1)一、实验目的1.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图1-1正弦波振荡器(4.5MHz)将开关S3拨上S4拨下,S1、S2全部断开,由晶体管Q3和C13、C20、C10、CCI、L2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振荡电路反馈系数:F=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3(10P)加到由Q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3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射随器输出信号Q1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J1输出。
三、实验步骤1.根据图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2.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3.将开关S3拨上S4拨下,S1、S2全拨下,构成LC振荡器。
4.改变上偏置电位器RA1,记下发射极电流,并用示波器测量对应点的振荡幅度VP-P(峰—峰值)记下对应峰峰值以及停振时的静态工作点电流值。
5.经测量,停振时的静态工作点电流值为2.23mA6.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按以上调整静态工作点的方法改变Ieq,并测量相应的,且把数据记入下表。
Ieq(mA)1.201.401.591.802.23Up-p(mV)304348384428停振7.晶体振荡器:将开关S4拨上S3拨下,S1、S2全部拨下,由Q3、C13、C20、晶体CRY1与C10构成晶体振荡器(皮尔斯振荡电路),在振荡频率上晶体等效为电感。
8.拍摄晶振正弦波如下:f=4.19MHz四、实验结果分析分析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F对振荡器起振条件和输出波形振幅的影响,并用所学理论加以分析。
答:晶体管的起振条件是约等于0.6V,使静态工作点处于此电压附近,并加入正反馈。
同时随着静态电流的增大,输出波形的幅度也增大。
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和电源电压的限制,输出波形振幅不再增长,振荡建立的过程结束,放大倍数的值下降至稳定。
|AF|=1,输出波形振幅维持在一个确定值,电路构成动态平衡。
五、实验仪器1.高频实验箱1台2.双踪示波器1台3.万用表1块
1
锁相环(PLL)基本原理,ADI的重要技术文档。
结构明晰,内容很经典。
2019/7/1 11:54:03 1.6MB PLL 锁相环
1
共 437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