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用户评分和用户属性(性别、年龄等)加权混合推荐1、解压下载的CollaborativeFilteringBasedUserAndGener压缩文件2、操作系统中需装javajdk1.7或者以上版本3、点击start.bat,在运行过程中,会输出评分时间,然后输出用户id进行推荐,同时会输出平均绝对误差MAE4、数据集movielens
1
用MATLAB脚本实现,使用LMS和RLS两种算法分别实现系统辨识和逆辨识,通过脚本实现过程可比对LMS和RLS两种算法收敛速度、稳态误差变化趋势等特征,模仿本段代码可作为理解自适应滤波算法的入门练习。
2023/8/19 21:04:26 1KB 系统辨识 系统逆辨识 LMS RLS
1
两个通用的三层前向神经网络反向传播算法程序,一个采用批量方式更新权重,另一个采用单样本方式更新权重。
其中,隐含层结点的激励函数采用双曲正切函数,输出层的激励函数采用sigmoid函数。
目标函数采用平方误差准则函数。
2023/8/19 17:44:54 5KB ML BPnet
1
内容简介本书阐述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各种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理论,如系统的动态性能、静态性能、稳定性的分析和各种设计方法的运用等。
  本书从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入手,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以时域分析方法为主线,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并进,在严谨的数学推导的基础上,利用直观的物理概念,引出系统参数与系统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书在《自动控制原理》前四版基础上,对各章内容都进行了修订。
修订的基本思想是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知识起点,努力拓宽专业口径,以增强培养人才的适应性。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自动化、仪表、电气传动、计算机、机械、化工、航天航空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再学习时参考。
作者简介王建辉,女,工学博士,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生于辽宁。
宝钢教育奖获得者,沈阳市优秀教师。
国家级精品课“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负责人之一。
1982年东北工学院(今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自动化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任自动控制教研室副主任、自动控制系副主任、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控制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网络环境下先进控制技术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等。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教育教学成果奖10余项,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课题10余项、各类教改课程项目近10项。
发表有关论文100余篇。
编著《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详解》、《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与辅助设计》。
目录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1.2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微分方程式的编写  2.2 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2.3 传递函数  2.4 系统动态结构图 2.5 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2.6 信号流图 2.7 用MATLAB求解线性微分方程和化简系统方框图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第3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3.1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指标  3.2 一阶系统的跃响应 3.3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3.4 高阶系统的动态响应 3.5 自动控制系统的代数稳定判据 3.6 稳态误差 3.7 用MATLAB进行系统时域分析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第4章 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4.2 要轨迹的绘制法则 4.3 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 4.4 用MATLAB绘制根轨迹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第5章 频率法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5.2 非周期函数的频谱分析  5.3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5.6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及其应用 5.7 系统动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5.8 闭环系统频率特性 5.9 系统动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5.10 用MALTAB绘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  6.1 控制系统校正的一般概念 6.2 串联校正 6.3 反馈校正 6.4 复合校正 6.5 应用MATLAB进行系统校正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第7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 7.1 非线性系统动态过程的特点 7.2 非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7.3 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7.4 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 7.5 改善非线性系统性能的措施及非线性特性的利用  7.6 相平面法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第8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理论基础 8.1 线性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8.2 离散时间函数的数学表达式及采样定理  8.3 z变换  8.4 线性常数差分方程 8.5 脉冲传递函数 8.6 采样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8.7 采样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8.8 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  8.9 最少拍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8.10 用MATLAB进行采样系统分析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名词术语索引附录 本书使用的部分MATLAB指令 参考文献
2023/8/17 4:22:46 4.95MB 王建辉-自动控制原理
1
测绘基准(大地基准、时间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和重力基准)和测绘系统(大地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地心坐标系统和重力测量系统)是测绘学科的基础性问题,也是《测绘法》规定的基本问题,理解并掌握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的基本理论是从事测绘工作的基础。
由于涉及到的公式较多,为了提高各类相关计算的效率,各类测绘从业者需要有一套成熟稳定的计算工具软件。
大地测量计算工具集,原为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大地测量学基础》、《控制测量学》和《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的计算实习提供对算功能和编程示例而制作,目前已用于多个实际测量工程。
2023/8/16 11:52:41 16.81MB 大地主题公式 测绘学
1
1.CC2530F256测距,使用Zigbee协议栈开发,精度为小数点后1位,主程序入口提供详细文档解析,采用广播的方式组网,目前组网3个没问题,上位机串口调试助手显示距离;
2.协议栈使用rssi来计算距离,测量范围在0.1~3m区间误差不到百分之3;
3.如需定位,简单修改主函数套公式即可4.程序使用ZStack-CC2530-2.3.1-1.4.0。
2023/8/15 11:17:15 12.49MB CC2530 测距 协议栈 rssi
1
《基于fpga的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设计》详细介绍了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这种新型可编程电子器件的特点,对fpga的各种编程语言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针对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的特点和应用背景,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fpga的硬件并行性特点研制开发高性能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
作者还结合自己的经验,介绍了研制开发基于fpga的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所需要的正确思路以及许多实用性技巧,并给出了许多图像处理算法在fpga上的具体实现方法以及多个基于fpga实现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的应用实例。
  《基于fpga的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设计》对fpga技术的初学者以及已经具有比较丰富的设计经验的读者来说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也将为从事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和应用的软硬件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一本比较系统、全面的学习材料。
目录1图像处理1.1基本定义1.2图像形成1.3图像处理操作1.4应用实例1.5实时图像处理1.6嵌入式图像处理1.7串行处理1.8并行性1.9硬件图像处理系统2现场可编程门阵列2.1可编程逻辑器件2.1.1fpga与asic2.2fpga和图像处理2.3fpga的内部2.3.1逻辑器件2.3.2互连2.3.3输入和输出2.3.4时钟2.3.5配置2.3.6功耗2.4fpga产品系列及其特点2.4.1xilinx2.4.2altera2.4.3lattice半导体公司2.4.4achronix2.4.5siliconblue2.4.6tabula2.4.7actel2.4.8atmel2.4.9quicklogic2.4.10mathstar2.4.11cypress2.5选择fpga或开发板3编程语言3.1硬件描述语言3.2基于软件的语言3.2.1结构化方法3.2.2扩展语言3.2.3本地编译技术3.3visual语言3.3.1行为式描述3.3.2数据流3.3.3混合型3.4小结4设计流程4.1问题描述4.2算法开发4.2.1算法开发过程4.2.2算法结构4.2.3fpga开发问题4.3结构选择4.3.1系统级结构4.3.2计算结构4.3.3硬件和软件的划分4.4系统实现4.4.1映射到fpga资源4.4.2算法映射问题4.4.3设计流程4.5为调整和调试进行设计4.5.1算法调整4.5.2系统调试5映射技术5.1时序约束5.1.1低级流水线5.1.2处理同步5.1.3多时钟域5.2存储器带宽约束5.2.1存储器架构5.2.2高速缓存5.2.3行缓冲5.2.4其他存储器结构5.3资源约束5.3.1资源复用5.3.2资源控制器5.3.3重配置性5.4计算技术5.4.1数字系统5.4.2查找表5.4.3cordic5.4.4近似5.4.5其他方法5.5小结6点操作6.1单幅图像上的点操作6.1.1对比度和亮度调节6.1.2全局阈值化和等高线阈值化6.1.3查找表实现6.2多幅图像上的点操作6.2.1图像均值6.2.2图像相减6.2.3图像比对6.2.4亮度缩放6.2.5图像掩模6.3彩色图像处理6.3.1伪彩色6.3.2色彩空间转换6.3.3颜色阈值化6.3.4颜色校正6.3.5颜色增强6.4小结7直方图操作7.1灰度级直方图7.1.1数据汇集7.1.2直方图均衡化7.1.3自动曝光7.1.4阈值选择7.1.5直方图相似性7.2多维直方图7.2.1三角阵列7.2.2多维统计信息7.2.3颜色分割7.2.4颜色索引7.2.5纹理分析8局部滤波器8.1缓存8.2线性滤波器8.2.1噪声平滑8.2.2边缘检测8.2.3边缘增强8.2.4线性滤波器技术8.3非线性滤波器8.3.1边缘方向8.3.2非极大值抑制8.3.3零交点检测8.4排序滤波器8.4.1排序滤波器的排序网络8.4.2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8.5颜色滤波器8.6形态学滤波器8.6.1二值图像的形态学滤波8.6.2灰度图像形态学8.6.3颜色形态学滤波8.7自适应阈值分割8.7.1误差扩散8.8小结9几何变换9.1前向映射9.1.1可分离映射9.2逆向映射9.3插值
2023/8/9 21:49:08 53.81MB FPGA 嵌入式 图像处理
1
本文提出用同轴不共焦抛物面——双曲面掠射系统,代替现在流行的同轴共焦系统。
利用不共焦引入预定量的球差,可以抵消一部分轴外球差。
与Wolter-I型(象面离焦)相比较,在0~15弧分视场内象质有显著改善,在15~20弧分视场象质相同。
指出用MTF评价,可以比用线扩散函数或均方根弥散圆(rms)更准确地评价这类系统的象质。
本文还讨论了光阑设置及望远镜口径尺寸公差计算方法。
把口径误差表示为焦点与端面的相对位移,可以定量计算口径误差对象质的影响。
计算结果与国外已发表的数据基本符合。
镜面口径差的公差与圆度公差比口径公差的要求严格一个数量级以上,抛物面比双曲面的口径差的公差严格4~5倍。
2023/8/7 17:21:25 6.57MB 论文
1
缩比模型测量可以帮助缩短物体雷达散射截面(RCS)测量的时间,并减少其成本,而由于太赫兹波所处的波长范围的独特性,所以其在雷达散射截面缩比测量中有较多的应用。
在对粗糙表面的散射截面计算中,可以将模型简化为带有突起的平板。
单站散射(后向散射)是雷达系统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测量方式,也有很多针对平面波入射情况下的计算,但是由于太赫兹源所产生的高斯光束的能量分布与平面波不同,得到的雷达散射截面的结果也与平面波不同,常常会导致测量结果和计算结果中有一定的误差。
利用镜像法仿真计算了入射光为高斯光束时平板上的突起在2.52THz频段处的雷达散射截面,详细比较了单站散射分别在二维和三维情况下,由于入射光为高斯光束对散射结果造成的影响。
2023/8/6 14:11:15 1.98MB 遥感 太赫兹 雷达散射 突起
1
亲测可用,使用的都是STM32F103基本的外设资源,一般的32板子都能用,只用连接下引脚既可。
可以实现定频输出,斜率扫频输出及其他模式的输出,且稳定误差小。
调了好几天才算调通,配置的就那四个寄存器,重要的是时序不要错。
还有个血泪教训,我用的是JTAG下载调试的,占用了B口的两个引脚,我的地址线也用到了那两个引脚导致我几天都没调出来,后来在程序里把JTAG关了就好了!!
2023/8/6 14:57:50 6.42MB STM32 AD9854 库函数
1
共 563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