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在传导性电磁干扰的产生机理和耦合方式的基础上,分析了线性阻抗稳定网络这一干扰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提出了线性阻抗稳定网络输出为共模和差模混合噪声这一问题后,给出了Paul、See和Guo3种噪声分离网络来实现从总噪声中分离出差模噪声和共模噪声。
根据干扰三要素着重介绍了屏蔽、接地和滤波3种重要的干扰抑制措施,最后利用改进的软件算法来对噪声信号进行诊断和处理,结果表明所采用的算法能够更好的去除共模噪声和差模噪声。
1
【实验原理】双绞线是由两条外面被覆塑胶类绝缘材料、内含铜缆线,互相绝缘的双线互相缠绕,绞合成螺旋状的一种电缆线。
双绞线可减少发送中信号的衰减、减少串扰及噪声、并改善了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抑制能力。
它是由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发明的[1]。
一百多年来,一直用于电话网。
过去主要是用来传输模拟信号的,但现在同样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属于信息通信网络传输介质。
在百兆以太网中,仅使用1、2、3、6这四根线,以差分信号传输方式减少电磁干扰,其中1、2为TX(发送)(拧在一起),3、6为RX(接收)拧在一起。
因此平行线就是两端同为EIA-568-A或者EIA-568-B,而跳线就是一端使用EIA-568
2024/3/11 9:24:27 502KB 计算机网络 计网 实验报告 双绞线
1
特权同学图书《AlteraFPGA伴你玩转USB3.0与LVDS》扫描版。
编辑推荐(1)《AlteraFPGA伴你玩转USB3.0与LVDS》基于AlteraCycloneⅣFPGAUSB3.0LVDS的硬件开发平台,提供有丰富的例程讲解:从基础的FPGA入门实例到基于FPGA的UART、DDR3、USB3.0、LVDS传输实例。
(2)《AlteraFPGA伴你玩转USB3.0与LVDS》提供一站式入门学习方案:板级设计、软件工具和相关驱动安装、丰富的例程讲解,让读者快速掌握FPGA各种片内资源的应用以及接口时序的设计。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使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ⅣFPGA器件(引出自带的LVDS接口)和Cypress公司的USB3.0控制器芯片FX3,以及一些常见的DDR2存储器、UART电路、扩展接口等,由浅入深地引领读者从板级设计、软件工具、相关驱动安装、基础的FPGA实例以及基于FPGA的UART、DDR2、USB3.0、LVDS传输实例入手,掌握FPGA各种片内资源的应用以及接口时序的设计。
本书基于特定的FPGA开发平台,既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支撑,也有丰富的例程进行实践学习,并且穿插着笔者多年FPGA学习和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经验和技巧。
对于希望基于FPGA实现LVDS和USB3.0开发的工程师,本书所提供的很多实例是很好的参考原型,有助于实现快速系统原型的开发。
目  录目录Contents第1章FPGA、USB与LVDS概述1.1FPGA发展概述1.2FPGA的优势1.3FPGA应用领域1.4FPGA开发流程1.5USB接口概述1.5.1USB发展史1.5.2USB3.0概述1.6LVDS接口概述第2章实验平台板级电路详解2.1板级电路整体架构2.2电源电路2.3FPGA时钟与复位电路2.3.1FPGA时钟晶振电路2.3.2FPGA复位电路2.4FPGA配置电路2.5FPGA供电电路2.6DDR2芯片电路2.7UART芯片电路2.8LVDS接口与液晶屏背光接口电路2.8.1差分走线2.8.2阻抗匹配2.8.3LVDS和单端信号间的串扰2.8.4电磁干扰2.8.5LVDS线缆选型2.8.6LVDS连接器定义2.9USB3.0控制器FX3电路2.10扩展接口电路2.11FPGA引脚定义第3章软件安装与配置3.1软件下载和许可证申请3.2QuartusⅡ与ModelSimAltera的安装3.3文本编辑器Notepad安装3.4QuartusⅡ中使用Notepad的关联设置3.5USBBlaster的驱动安装3.5.1WindowsXP系统的USBBlaster安装3.5.2在Windows7系统安装USBBlaster3.5.3在Windows8系统安装USBBlaster3.6串口芯片驱动安装3.6.1驱动安装3.6.2设备识别3.7USB3.0控制器FX3的SDK安装3.8USB3.0控制器FX3的驱动安装AlteraFPGA伴你玩转USB3.0与LVDS第4章第一个例程与FPGA下载配置概述4.1LED闪烁与PLL配置实例4.1.1功能概述4.1.2新建QuartusⅡ工程4.1.3IP核配置——PLL4.1.4引脚分配4.1.5闲置引脚设置4.1.6Verilog代码解析4.2AlteraFPGA配置方式概述4.2.1AS配置方式4.2.2PS配置方式4.2.3JTAG配置方式4.3基于JTAG的sof文件FPGA在线烧录4.4基于JTAG的jic文件SPIFlash固化第5章DDR2、UART以及NiosⅡ实例5.1DDR2控制器集成与读/写测试5.1.1功能概述5.1.2IP核配置——片内RAM5.1.3IP核配置——DDR2控制器5.1.4DDR2引脚电平设置5.1.5Verilog代码解析5.1.6板级调试5.2UART2USB的Loopback收发实例5.2.1功能概述5.2.2Verilog代码解析5.2.3板级调试5.3基于最小NiosⅡ系统的SystemID打印实例5.3.1Qsys系统概述5.3.2Qsys工具基本使用5.3.3Qsys组件添加与互连5.3.4Qsys系统生成5.3.5QuartusⅡ工程设计实现5.3.6软件开发工具EDS5.3.7SystemID外设
2024/1/12 1:42:05 87.6MB Altera FPGA 特权同学 USB3.0
1
现代直流伺服控制技术及其系统设计目录代序言前言第1章绪论1直流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2现代直流PWM伺服驱动技术的发展2.1国内外发展概况2.2直流PWM伺服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3功率控制元件的应用及控制电路集成化2.4PWM系统发展中待研究的问题3现代伺服控制技术展望第2章不可逆直流PWM系统1无制动状态的不可逆PWM系统1.1电流连续时PWM系统控制特性分析1.2电流断续时PWM系统控制特性分析2带制动回路的不可逆PWM系统第3章可逆直流PWM系统1双极模式可逆PWM系统1.1T型双极模式PWM控制原理1.2H型双极模式PWM控制原理1.3双极模式PWM控制特性分析2单极模式可逆PWM系统2.1H型单极模式同频可逆PWM控制2.2H型单极模式倍频可逆PWM控制3受限单极模式可逆PWM系统3.1受限单极模式同频可逆PWM控制系统3.2工作特性的定量分析3.3计算机辅助分析3.4受限单极模式倍频可逆PWM控制4控制方案的对比第4章PWM功率转换电路设计1PWM功率转换用GTR1.1开关特性1.2GTR的功率损耗及PWM功率转换电路对其特性的要求1.3GTR存储时间对PWM系统的影响2GTR的损坏和保护2.1GTR的耐压与损坏2.2GTR的二次击穿和安全工作区2.3GTR暂态保护3达林顿复合型功率模块的应用3.1复合型达林顿模块的电路结构3.2达林顿模块作为开关使用3.3达林顿模块并行驱动3.4达林顿模块的应用4缓冲器设计和负载线整形4.1缓冲器的必要性4.2负载线分析4.3在PWM系统中的缓冲器设计举例第5章PWM系统控制电路1脉宽调制器的一般特性及电路1.1脉宽调制器的一般特性1.2恒频波形发生器1.3脉宽调制器2保护型脉宽调制及脉冲分配电路2.1双门限延迟比较的V/W电路2.2二极管电桥反馈式窗口V/W电路2.3具有阻容延迟的PWM变换电路2.4脉冲分配逻辑延时电路3保护电路3.1电流保护型式与特点3.2保护电流的实时取样和霍尔效应电流检测装置设计3.3欠电压、过电压保护3.4瞬时停电保护3.5保护电路举例4基极驱动电路4.1基极恒流驱动4.2基极电流自适应驱动电路4.3自保护型基极驱动电路4.4典型基极驱动电路5控制电路集成化、模块化5.1一种新型SG1731型PWM集成电路5.2晶体管驱动模块简介5.3应用举例第6章PWM系统工程设计中的有关问题1功率转换电路供电电源的设计问题1.1泵升电压对功率转换电路及供电电源的影响1.2PWM系统中的反馈能量1.3反馈能量的存储及其耗散2PWM系统电流波形系数与电动机的有效出力3PWM开关频率的选择4电枢回路附加电感的设计原则5浪涌电流和电压抑制5.1合闸浪涌电流的抑制5.2浪涌电压吸收第7章PWM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1电磁干扰模型分析和干扰传递1.1干扰源1.2敏感单元1.3干扰传递方式2抑制或消除干扰的方法2.1PWM功率转换电路中GTR开关干扰源抑制2.2元器件的合理布局与布线2.3接地设计2.4屏蔽与隔离2.5滤波3PWM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导则3.1电源3.2电动机3.3GTR固态开关3.4开关控制器件3.5模拟电路3.6数字电路3.7微型计算机第8章现代直流伺服控制元件与
2023/7/12 3:46:22 13.04MB 直流伺服 控制 系统设计 秦继荣
1
 PCB电路设计在生产生活中至关重要,本文从电磁兼容这一问题出发,讨论PCB电路设计,以及在设计PCB电路过程中存在的电磁干扰等问题。
分析单线,多导体线和元器件的设置、路线,从而得出关于PCB电路中布线的一些设计规范和技能。
如果将这些原则和规范使用于电路设计的最初环节,那么存在于布线中的电磁干扰问题就会被PCB电路设计师很快的解决。
2023/6/30 18:38:20 746KB  PCB; 电路设计; EMC; 布线
1
CDEGS软件是由加拿大SES公司历经十余年开拓而成的,CDEGS是电流漫衍(CurrentDistribution),电磁场(ElectromagneticFields)、接地(Grounding)以及泥土结构阐发(SoilstructureAnalysis)英文首字母的缩写,他是处置电力体系接地下场、电磁场下场、电磁干扰下场的等工程学学术上的渺小货物软件,还能够阐发并处置阴极保护下场。
如下分享些对于CDEGS的学习资料,软件信息请若有需要,可联系qq:2496292303,驱散巨匠加退学习交流群:993997402。
2023/3/30 20:06:23 13.95MB CDEGS 学习资料 软件
1
重庆德图电气有限公司☞先进技术√全智能、数字化、可编程;
√环境温度、零点、满幅自动补偿;
√极高的稳定性,确保精确度多年不变;
√电源、输入、输出、双回路间高隔离度;
√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000相关抗电磁干扰标准。
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家电设备、移动式和个人携带式电子设备日益增多,于是各电子设备间的相互影响和干扰问题变得日趋严重和复杂化。
IBM公司对计算机电源故障进行分析后认为,近90%的故障源于电磁干扰(EMI);
我国有关部门1994年对147家企业生产的不同型号汽车进行无线电干扰功能摸底检测,达标合格汽车仅占1/4。
电磁干扰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海德堡大学的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甚至连微弱的电磁辐射也会通过眼睛侵入大脑,给人们播下癌的种子,因此呼吁人们要警惕“带电磁的烟雾”。
可见,EMI所造成的危害绝不逊于有形的污染。
----而今,如何降低甚至消除电子设备的EMI已成为全球
1
《通晓开关电源设计》(图灵程序设计丛书)基于作者多年从事开关电源设计的经验,从分析开关变换器最基本器件:电感的原理入手,由浅入深系统地论述了宽输入电压DC-DC变换器(含离线式正、反激电源)及其磁件设计、MOSFET导通和开关损耗、PCB布线技术、三种主要拓扑电压/电流模式下控制环稳定性以及开关电源电磁干扰(EMI)控制及测量的理论和实践等。
2023/2/4 2:05:07 39.33MB 开关电源设计
1
在大型高功率激光系统中,实时监测对激光能量传输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激光能量的实时检测,可以精确判断高功率激光装置系统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状态,对保证激光装置的正常运行,缩短装置的发射周期,提高激光装置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而激光能量测量的线性度对激光能量测量精确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大型激光装置中,激光光束多、分布广,且存在严重的电磁干扰和环境温度漂移,成为影响激光能量测量的线性度、降低激光能量测量精确性的主要因素。
利用热电偶材料来完成对激光能量的测量,并通过改进探头结构和扣除本底、补偿电位的方法来克服激光能量测量中的温度漂移。
实验研究表明,采用本方法测量激光能量的线性度优于2%。
2015/3/14 1:24:01 1.63MB 测量 温度漂移 扣除本底 补偿电位
1
共 25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