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门铃实验分两步,报告内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包括图)、实验结果。
2024/9/12 6:13:37 76KB 门铃实验
1
一、实验目的1、了解虚拟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掌握几种页面置换算法。
二、实验内容设计模拟实现采用不同内外存调度算法进行页面置换,并计算缺页率。
三、实验原理内存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很大,电脑中所有运行的程序都需要经过内存来执行,如果执行的程序很大或很多,就会导致内存消耗殆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Window中运用了虚拟内存技术,即拿出一部分硬盘空间来充当内存使用,当内存占用完时,电脑就会自动调用硬盘来充当内存,以缓解内存的紧张。
虚拟存储器是指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加以扩充的一种存储器系统。
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将一定的外存容量模拟成内存,同时对程序进出内存的方式进行管理,从而得到一个比实际内存容量大得多的内存空间,使得程序的运行不受内存大小的限制。
虚拟存储区的容量与物理主存大小无关,而受限于计算机的地址结构和可用磁盘容量。
虚拟内存的设置主要有两点,即内存大小和分页位置,内存大小就是设置虚拟内存最小为多少和最大为多少;
而分页位置则是设置虚拟内存应使用那个分区中的硬盘空间。
1.最佳置换算法(OPT):选择永不使用或是在最长时间内不再被访问(即距现在最长时间才会被访问)的页面淘汰出内存。
2.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选择最先进入内存即在内存驻留时间最久的页面换出到外存。
3.最近最久未使用置换算法(LRU):以“最近的过去”作为“最近的将来”的近似,选择最近一段时间最长时间未被访问的页面淘汰出内存
2024/8/5 11:07:17 51KB 虚拟存储器(OPT FIFO LRU) OPT FIFO LRU
1
用多方向小波变换实现图像边缘的提取,matlab实现。
包含参考程序,实验原理,实验试用图片
2024/8/3 6:49:50 345KB matlab 边缘检测 小波变换
1
联络矩阵求最小路集实验报告,代码在其中,有输入例子,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程序运行方法都在其中,仔细琢磨下就可以!
2024/5/29 21:36:41 60KB 实验报告
1
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实验,不错的计算机接口与汇编实验报告,详细的实验步骤,实验原理,汇编程序,还有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2024/5/10 12:03:26 882KB 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 实验
1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附已通过源码,供学习参考,共勉♪目录摘要如下:1.问题描述2.实验目的3.实验原理4.实验设计(包括输入格式、算法、输出格式)5.实验结果与分析(除了截图外,实验结果还用图表进行了分析)6.结论7.程序源码
2024/5/4 16:40:35 171KB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
1
计组运算器实验,内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心得。
2024/4/29 22:31:08 152KB 计组实验,加法器
1
资源中包含proteus仿真图、C语言程序代码以及编译好的hex文件,测试可用。
1.设计要求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一个数字电压表。
采用中断方式,对2路0~5V的模拟电压进行循环采集,采集的数据送LED显示,并存入内存。
超过界限时指示灯闪烁。
2.实验原理本题目本质上是以单片机为控制器,ADC0809为ADC器件的AD转换电路,设计要求的电压显示,是对ADC采集所得信号的进一步处理。
为得到可读的电压值,需根据ADC的原理,对采集所得的信号进行计算,并显示在LED上。
本项目中ADC0809的参考电压为+5V,根据定义,采集所得的二进制信号addata所指代的电压值为:而若将其显示到小数点后两位,不考虑小数点的存在(将其乘以100),其计算的数值为:。
将小数点显示在第二位数码管上,即为实际的电压。
本示例程序将1.25V和2.5V作为两路输入的报警值,反映在二进制数字上,分别为0x40和0x80。
当AD结果超过这一数值时,将会出现二极管闪烁和蜂鸣器发声。
2024/4/25 4:58:10 73KB C51 电压表
1
实验目的】1. 掌握CPU的设计步骤2. 学会芯片的运用及其功能【实验环境】Maxplus2环境下实现非常简单CPU数据通路的设计【实验内容】可选以下实验之一:1、绘制“非常简单CPU”数据通路(MAX+PLUSII环境)数据通路2、绘制移位-相加乘法电路(MAX+PLUSII环境)3、绘制MIPS处理器数据通路(“画笔”或Powerpoint或手工)实验辅助材料对上述三个实验,分别提供以下辅助材料:1、“非常简单CPU”数据通路,给出步骤和指导,见后。
2、乘法电路,给出实验原理图(MAX+PLUSII的gdf文件,但不完整或有错误)。
3、MIPS处理器,给出数据通路的图片文件。
附:绘制“非常简单CPU”数据通路步骤及指导非常简单CPU的寄存器:一个8位累加器AC,一个6位的地址寄存器AR,一个6位的程序计数器PC,一个8位的数据寄存器DR,一个2位的指令寄存器IR。
其数据通路详见教材P。
2024/3/30 4:14:19 146KB maxplus 实验报告 非常简单CPU设计
1
【实验原理】双绞线是由两条外面被覆塑胶类绝缘材料、内含铜缆线,互相绝缘的双线互相缠绕,绞合成螺旋状的一种电缆线。
双绞线可减少发送中信号的衰减、减少串扰及噪声、并改善了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抑制能力。
它是由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发明的[1]。
一百多年来,一直用于电话网。
过去主要是用来传输模拟信号的,但现在同样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属于信息通信网络传输介质。
在百兆以太网中,仅使用1、2、3、6这四根线,以差分信号传输方式减少电磁干扰,其中1、2为TX(发送)(拧在一起),3、6为RX(接收)拧在一起。
因此平行线就是两端同为EIA-568-A或者EIA-568-B,而跳线就是一端使用EIA-568
2024/3/11 9:24:27 502KB 计算机网络 计网 实验报告 双绞线
1
共 46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