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在.NET框架中,C#语言的类(class)属于引用类型。
这意味着当你声明一个类的实例时,实际上是在堆上创建一个对象,并在栈上创建一个引用指向这个对象。
因此,当你将对象作为参数传递给函数时,实际上是传递了这个引用的副本,而不是对象本身。
这就是所谓的"传引用"或"按引用传递"。
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以标题和描述中给出的代码为例:```csharpclass Program{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Class objA = new TestClass(); objA.Name = "I am ObjA"; Console.WriteLine(String.Format("In Main:{0}", objA.Name)); TestFun(objA); Console.WriteLine(String.Format("In Main:{0}", objA.Name)); Console.Read(); } static void TestFun(TestClass obj) { obj.Name = "I am be modified in TestFun"; Console.WriteLine(String.Format("In TestFun:{0}", obj.Name)); } public class TestClass {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set; } }}```在这个例子中,`TestFun`函数接收到`objA`的引用副本`obj`。
当在`TestFun`中修改`obj.Name`时,实际上是修改了`objA`引用的对象,因为它们都指向同一个堆上的实例。
因此,`Main`函数中再次打印`objA.Name`时,值已经被修改为"I am be modified in TestFun"。
然而,如果我们更改`TestFun`的实现:```csharpstatic void TestFun(TestClass obj){ TestClass objB = new TestClass(); obj = objB; obj.Name = "I am ObjB"; Console.WriteLine(String.Format("In TestFun:{0}", obj.Name));}```这里我们创建了一个新的`TestClass`实例`objB`,然后让`obj`引用`objB`。
虽然在`TestFun`内部`obj`的值改变了,但这不会影响`Main`函数中的`objA`,因为`objA`仍然指向原始的`TestClass`实例。
所以,`Main`函数中的`objA.Name`输出仍然是"I am ObjA",因为`objA`并没有被修改指向新创建的`objB`。
这个现象可以用内存模型来解释,就像描述中提到的那样。
在调用`TestFun`时,`objA`的地址被复制到`obj`,但是`objA`本身并未改变。
在`TestFun`中,`obj`被重新分配给`objB`的地址,但`objA`仍然指向原始对象,所以`Main`中的`objA`不会受到影响。
C#中的对象参数传递特性对于理解和调试代码非常重要。
理解这种行为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意外地修改了原本不想修改的对象,同时也能有效地利用引用传递来共享和修改数据。
在编写函数时,要清楚地知道参数是值类型(value type,如int、struct)还是引用类型(reference type,如class),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参数的处理方式和函数的行为。
2025/6/15 20:02:36 44KB
1
uint8_tProgram_verify(uint8_t*buff1,uint8_t*buff2,uint32_tcount);voidWB_Serial_NAND_Pageprogram_Pattern(uint8_taddh,uint8_taddl,uint8_t*program_buffer,uint32_tcount);voidWB_Serial_NAND_Program_Excute(uint8_taddh,uint8_taddl);/*statuscheck*/uint8_tWB_Check_Embedded_ECC();uint8_tWB_Check_Program_Erase_Fail_Flag();uint8_tWB_Read_Serial_NAND_StatusRegister(uint8_tsr_sel);voidWB_Serial_NAND_ReadyBusy_Check();uint32_tWB_NAND_Read_JEDEC_ID();uint8_tWB_Serial_NAND_bad_block_check(uint32_tpage_address);voidWB_Serial_NAND_LUT_Read(uint16_t*LBA,uint16_t*PBA);/*StackfunctionforW25Mseries*/voidWB_Die_Select(uint8_tselect_die);/*statusset*/voidWB_Enable_Embedded_ECC();voidWB_Disable_Embedded_ECC();voidWB_Enable_Buffer_mode();voidWB_Disable_Buffer_mode();voidWB_Serial_NAND_StatusRegister_Write_SR1(uint8_tSR1);voidWB_Serial_NAND_StatusRegister_Write_SR2(uint8_tSR2);voidWB_Serial_NAND_StatusRegister_Write_SR3(uint8_tSR3);voidWB_NAND_Reset();voidWB_Protect();voidWB_Unprotect();voidWB_Serial_NAND_LUT_Set(uint16_tLBA,uint16_tPBA);/*erasefunction*/voidWB_Serial_NAND_BlockErase(uint8_tPA_H,uint8_tPA_L);/*readfunction*/voidWB_Serial_NAND_PageDataRead(uint8_tPA_H,uint8_tPA_L);voidWB_Serial_NAND_Normal_Read(uint8_taddh,uint8_taddl,uint8_t*buff,uint32_tcount);voidWB_Serial_NAND_Continuous_Normal_Read(uint8_t*buff,uint32_tcount);
2025/6/11 15:24:57 7KB W25N01G
1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的目标是模拟构建一个多用户多级目录的文件系统,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文件系统内部的功能和实现机制。
在这一设计中,我们将探讨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1.**文件存储空间管理**:为了实现文件系统,我们需要在内存中创建一个虚拟磁盘空间,模拟实际的磁盘存储。
文件的物理存储可以通过显式链接或者其他方法实现,如连续分配、链接分配或索引分配等。
显式链接允许通过指针跟踪文件在磁盘上的分布。
2.**位示图管理**:位示图是一种有效管理磁盘空闲空间的方法,它用二进制位表示磁盘上的每个扇区是否被占用。
如果结合显式链接分配,位示图可以集成到FAT(文件分配表)中,方便查找和管理空闲空间。
3.**多级目录结构**:文件目录结构应支持多用户和多级目录,这意味着每个用户都可以有自己的私有文件和子目录。
目录项包含文件名、物理地址、长度等信息,同时提供访问控制,以实现读写保护。
4.**文件操作**:设计的文件系统需要实现一系列基本的文件操作,包括用户登录(login)、系统初始化、文件创建(create)、打开(open)、读取(read)、写入(write)、关闭(close)、删除(delete)、创建目录(mkdir)、改变当前目录(cd)、列出文件目录(dir)以及退出(logout)。
5.**用户界面**:设计一个实用的用户界面至关重要,因为它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文件操作。
这通常涉及到命令行接口或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
6.**编程语言**:可以选择C++或C等编程语言来实现这个文件系统,这些语言提供了底层操作系统的接口,便于直接与硬件交互。
7.**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设计者需要独立完成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
设计报告应详尽记录整个过程,以便于评估和后续改进。
8.**提交材料**:需要提交调试过的完整源代码、可执行文件以及设计报告的书面和电子版本。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参考《计算机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以及《现代操作系统》等书籍,这些书籍提供了关于文件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先进行概念设计,明确数据结构,如数据块在内存中的物理结构、文件索引结构、文件系统元素结构、文件系统状态以及用户信息等。
接着,详细设计各个模块,如文件创建、打开、读写等操作的算法流程,并绘制流程图。
进行编码、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能够正确运行并满足所有功能需求。
在设计报告中,应详细阐述这些步骤和决策,以展示整个设计过程的完整性和理解深度。
2025/6/4 20:24:45 425KB 操作系统
1
Java实现压缩与解压缩ZIP  importjava.io.BufferedInputStream;  importjava.io.BufferedOutputStream;  importjava.io.File;  importjava.io.FileInputStream;  importjava.io.FileOutputStream;  importjava.util.zip.ZipEntry;  importjava.util.zip.ZipOutputStream;  publicclassZip{  staticfinalintBUFFER=2048;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v[]){  try{  BufferedInputStreamorigin=null;  FileOutputStreamdest=newFileOutputStream("E:\\test\\myfiles.zip");  ZipOutputStreamout=newZipOutputStream(newBufferedOutputStream(  dest));  bytedata[]=newbyte[BUFFER];  Filef=newFile("e:\\test\\a\\");  Filefiles[]=f.listFiles();  for(inti=0;i<files.length;i++){  FileInputStreamfi=newFileInputStream(files[i]);  origin=newBufferedInputStream(fi,BUFFER);  ZipEntryentry=newZipEntry(files[i].getName());  out.putNextEntry(entry);  intcount;  while((count=origin.read(data,0,BUFFER))!=-1){  out.write(data,0,count);  }  origin.close();  }  out.close();  }catch(Exceptione){  e.printStackTrace();  }  }  }  解压缩的  importjava.io.BufferedInputStream;  importjava.io.BufferedOutputStream;  importjava.io.File;  importjava.io.FileOutputStream;  importjava.util.Enumeration;  importjava.util.zip.ZipEntry;  importjava.util.zip.ZipFile;  publicclassUnZip{  staticfinalintBUFFER=2048;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v[]){  try{  StringfileName="E:\\test\\myfiles.zip";  StringfilePath="E:\\test\\";  ZipFilezipFile=newZipFile(fileName);  Enumerationemu=zipFile.entries();  inti=0;  while(emu.hasMoreElements()){  ZipEntryentry=(ZipEntry)emu.nextElement();  //会把目录作为一个file读出一次,所以只建立目录就可以,之下的文件还会被迭代到。
  if(entry.isDirectory())  {  newFile(filePath+entry.getName()).mkdirs();  continue;  }  BufferedInputStreambis=newBufferedInputStream(zipFile.getInputStream(entry));
1
%1.成功输出节点信息问题描述:http://bbs.yantuchina.com/read.php?tid=298313
2025/4/26 17:43:17 4KB MATLAB FLAC3D 建模 起伏地表
1
代码分为read_can_use.m和main_can_ues.m先运行read_can_use.m读取图片的像素值,使用奇异值分解的方法得到对应的特征。
程序预设了只读取前5个人的人脸图片,可以自己改成最多15个人。
然后运行main_can_use.m,程序会输出112323,每个数字代表一张图片最有可能的识别类别(就是人的编号)。
对每个人的11张图片,取前7张训练网络,后4张测试网络,取前5个人进行实验。
所以共有35个训练样本,20个测试样本。
比如输出的结果是111122123333…..,因为每4个数字是属于同一个人的,前四个都是1则都预测正确,第二组的4个数字2212中的那个1就是预测错误(本来是2预测成了1)。
由于参数的随机初始化,不保证每次的结果都相同。
2025/4/25 5:01:34 1.39MB 神经网络 人脸识别
1
包括实验题目,代码及运行结果实验8文件管理(2学时)一、实验目的理解文件系统的主要概念及文件系统内部功能和实现过程。
二、实验内容采用二级文件目录结构,编写程序实现文件系统的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文件的物理结构、目录结构管理和文件操作。
三、实验要求1、设计一个有m个用户的文件系统,每个用户最多可保存一个文件。
2、规定用户在一次运行中只能打开K个文件。
3、系统能检查键入命令的正确性,出错时应能显示出错原因。
4、对文件应能设置保护措施,如只能执行、允许读、允许写等。
5、对文件的操作设计提供一套文件操作:CREATE建立文件;
DELETE删除文件;
OPEN打开文件;
CLOSE关闭文件;
READ读文件;
WRITE写文件。
6、二级目录结构如下图所示。
用户名用户文件目录地址主文件目录MFD文件名状态(打开/建立)指针用户文件目录UFD
2025/4/10 21:34:11 120KB code
1
AXI4主机从机源码对应分析:1.首先主机会在状态机的控制下在四个状态中跳转,分别时IDLE、INIT_WRITE、INIT_READ、INIT_COMPARE,一开始处于IDLE状态,在init_txn_pulse信号的控制下可跳转到INIT_WRITE状态。
在INIT_WRITE状态,init_txn_pulse信号只控制了第一次产生start_single_burst_write信号高电平,而后面start_single_burst_write信号高电平的产生主要依靠burst_write_active信号控制
2025/3/25 10:37:13 1.7MB verilo axi4
1
200行代码实现PCM格式的WAV文件的读写,使用标准C++库实现,不依赖于其他库。
//WriteWAv文件 Wave_headerheader(1,48000,16); uint32_tlength=header.fmt_data->sample_per_sec*10*header.fmt_data->bits_per_sample/8; uint8_t*data=newuint8_t[length]; CWaveFile::write("e:\\test1.wav",header,data,length);//read //CWaveFilewave; //wave.read("e:\\test1.wav");
2025/3/20 13:35:45 7KB wav
1
#defineSJA1000_Data_PortportA000ioportunsignedintportA000;//定义数据输入/输出端口#defineSJA1000_Address_Portport8000ioportunsignedintport8000;//定义地址输入端口SJA1000_WRITE(REG_MODE,0x01);TempData=SJA1000_READ(REG_MODE);//向模式寄存器写0x01,进入复位模式while((TempData&0x01)!=0x01);//等待SJA1000复位
2025/3/2 6:07:11 85KB sja1000程序
1
共 95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