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YD12864-0402B是一种具有4位/8位并行、2线或3线串行多种接口方式,内部含有国标一级、二级简体中文字库的点阵图形液晶显示模块;
其显示分辨率为128×64,内置8192个16*16点汉字,和128个16*8点ASCII字符集.利用该模块灵活的接口方式和简单、方便的操作指令,可构成全中文人机交互图形界面。
可以显示8×4行16×16点阵的汉字.也可完成图形显示.低电压低功耗是其又一显著特点。
由该模块构成的液晶显示方案与同类型的图形点阵液晶显示模块相比,不论硬件电路结构或显示程序都要简洁得多,且该模块的价格也略低于相同点阵的图形液晶模块。
2023/12/18 2:52:50 1.89MB 11
1
第1章绪论1.1合成孔径雷达概况1.2发展历程1.2.1国外SAR发展历程1.2.2我国SAR发展历程1.3发展趋势1.4主要应用1.4.1军事领域1.4.2民用领域1.5内容安排第2章合成孔径雷达2.1概述2.2SAR成像基本原理2.2.1距离向分辨率与脉冲压缩技术2.2.2方位向分辨率与合成孔径原理2.2.3点目标信号回波模型2.2.4SAR成像处理与算法2.3SAR成像的几何特性2.3.1斜距图像的比例失真2.3.2透视收缩与顶底位移2.3.3雷达阴影2.3.4雷达视差与立体观察第3章雷达目标电磁散射计算3.1概述3.1.1电磁散射基本计算方法3.1.2严格的经典解法3.1.3近似求解方法3.2等效电磁流计算3.2.1等效电磁流奇异性的消除3.2.2等效电磁流的分析与计算3.3多次散射的计算3.3.1几何/物理光学混合算法3.3.2存在多重散射的条件和遮挡关系的判断3.3.3几何光学/等效电磁流混合算法3.3.4GO/PO混合方法的应用3.4腔体结构电磁散射RCS计算3.4.1复射线近轴近似电磁散射算法3.4.2计算实例3.5复杂目标电磁散射的计算3.5.1复杂目标几何建模3.5.2复杂目标电磁散射混合计算第4章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征分析4.1概述4.2SAR图像辐射特征4.2.1SAR图像回波强度的概率分布4.2.2辐射分辨率4.3SAR图像噪声特征4.4SAR图像目标几何特征4.4.1点目标4.4.2线目标4.4.3面目标4.5SAR图像灰度统计特征4.5.1幅度特征4.5.2直方图特征4.5.3统计特征4.6SAR图像纹理特征4.6.1方向差分特征4.6.2灰度共现特征4.6.3小波纹理能量特征第5章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分割5.1概述5.2阈值分割法5.2.1基于遗传算法的二维最大熵阈值分割法5.2.2二维模糊熵阈值分割法5.2.3双阈值分割算法5.3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的分割法5.3.1吉布斯MEF分割模型5.3.2吉布斯MRF分割算法5.3.3多尺度MRF图像分割5.4基于多尺度几何分析的分割法5.4.1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SAR图像分割5.4.2基于Wedgelet变换的SAR图像分割5.5分割评价方法5.5.1分割质量评价5.5.2适用情况分析第6章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分类6.1概述6.1.1分类流程6.1.2评价标准6.2概率密度函数估计6.2.1单-密度函数6.2.2混合密度函数6.2.3有限混合密度函数的逼近能力6.3参数估计6.3.1极大似然估计6.3.2EM算法6.4最小距离分类法6.5最大后验概率分类法6.6支持向量机分类法6.6.1支持向量机原理6.6.2支持向量机分类法6.7隐马尔可夫优化分类法6.7.1HMM原理6.7.2HMOC模型第7章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7.1概述7.1.1识别方法7.1.2自动目标识别系统7.2基于电磁特性的目标识别7.3典型目标识别7.3.1道路识别7.3.2机场识别7.3.3MSTAR坦克识别第8章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融合8.1概述8.1.1图像融合概念8.1.2融合效果评价8.2SAR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融合8.2.1提升小波变换8.2.2基于提升小波变换区域统计特性的融合算法8.3SAR图像与多光谱图像融合8.3.1主成分分析方法8.3.2基于主成分分析的SAR与多光谱图像融合8.4多波段SAR图像融合8.4.1基于atrous算法方向滤波器组的多波段SAR图像灰度融合8.4.2多波段SAR图像伪彩色融合第9章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压缩9.1概述9.1.1第一代和第二代压缩技术9.1.2多尺度方向分析技术9.2SAR图像压缩中的典型特征9.2.1纹理特征9.2.2变换域系数统计特征9.3SAR图像Non-SWMDA压缩方法9.3.1不可分离小波的提升实现9.3.2基于块分割的二叉树编码方案设计9.4SAR图像压缩效果评价9.4.1保真度准则9.4.2特征衡量标准
2023/10/25 11:11:44 43.18MB 合成孔径雷达 雷达成像 SAR成像
1
目录第1章绪论 1.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通信系统的组成  1.1.2通信系统的基本特性  1.1.3通信系统的信道  1.1.4通信系统中的信号  1.1.5通信系统中的发送与接收设备 1.2信号传输的基本问题  1.2.1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1.2.2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1.2.3干扰 1.3通信电路的基本形式 1.4关于本书的内容  1.4.1关于信号变换的理论和技术  1.4.2关于电路第2章滤波器 2.1引言 2.2滤波器的特性和分类  2.2.1滤波器的特性  2.2.2滤波器的分类 2.3LC滤波器  2.3.1LC串、并联谐振回路  2.3.2般LC滤波器 2.4声表面波滤波器 2.5有源RC滤波器  2.5.1构成有源RC滤波器的单元电路  2.5.2运算仿真法实现有源RC滤波器  2.5.3级联法实现有源RC滤波器(x)  2.5.4自动校正有源RC滤波器(x) 2.6抽样数据滤波器(x)  2.6.1抽样数据单元电路  2.6.2抽样数据滤波器  2.6.3连续域到离散域的映射 2.7小结  习题第3章高频放大器 3.1引言 3.2晶体管的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和参数  3.2.1双极型晶体管混合x型等效电路和参数  3.2.2场效应管的等效电路和参数  3.2.3晶体管的y参数等效电路 3.3高频小信号宽带放大器  3.3.1概述  3.3.2共发射极放大器  3.3.3共基极放大器  3.3.4共发共基级联电路  3.3.5场效应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3.3.6展宽频带的措施(x)  3.3.7自动增益控制(ACC)电路 3.4放大器的噪声  3.4.1电阻的热噪声  3.4.2电子器件的噪声  3.4.3噪声系数  3.4.4接收机的灵敏度与最小可检测信号  3.4.5噪声温度  3.4.6低噪声放大器(x) 3.5宽带功率放大器(x)  3.5.1A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电路特性  3.5.2B类与AB类功率放大器  3.5.3传输线变压器  3.5.4宽频带放大器晶体管工作状态的选择  3.5.5功率的合成与分配 3.6小结  习题第4章线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4.1引言 4.2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与线性元件  4.2.1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  4.2.2线性元件 4.3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4.3.1线性电路与线性电路分析方法的异同点  4.3.2线性电阻电路的近似解析分析  4.3.3线性动态电路分析简介(x) 4.4线性电路的应用举例  4.4.1C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4.4.2D类和E类功率放大器(x)  4.4.3倍频器  4.4.4模拟相乘器  4.4.5时变参量电路与变频器 4.5小结附录余弦脉冲系数表习题第5章正弦波振荡器第6章 调制与解调第7章锁相环路第8章频率合成技术名词索引参考文献注:带(x)者为作者建议可列为选读内容的部分
2023/10/25 11:35:46 7.33MB 通信 电路 微波 射频
1
带中文字库的128X64是一种具有4位/8位并行、2线或3线串行多种接口方式,内部含有国标一级、二级简体中文字库的点阵图形液晶显示模块;
其显示分辨率为128×64,内置8192个16*16点汉字,和128个16*8点ASCII字符集.利用该模块灵活的接口方式和简单、方便的操作指令,可构成全中文人机交互图形界面。
2023/10/18 3:25:49 38KB 12864LCD
1
第1章绪论1.1历史回顾1.2电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1.2.1数字通信系统1.2.2数字通信的早期工作1.3通信信道及其特征1.4通信信道的数学模型1.5本书的结构1.6深入学习第2章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2.1傅里叶级数2.1.1实信号的傅里叶级数:三角傅里叶级数2.2傅里叶变换2.2.1实信号、偶信号和奇信号的傅里叶变换2.2.2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2.2.3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2.3功率和能量2.3.1能量型信号2.3.2功率型信号2.4带宽受限信号的抽样2.5带通信号2.6深入学习习题第3章模拟信号的发送和接收3.1调制简介3.2振幅调制(AM)3.2.1双边带抑制载波AM3.2.2常规振幅调制3.2.3单边带AM3.2.4残留边带AM3.2.5AM调制器和解调器的实现3.2.6信号多路复用3.3角度调制3.3.1FM信号和PM信号的表示形式3.3.2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3.3.3角度调制器和解调器的实现3.4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3.4.1AM无线电广播3.4.2FM无线电广播3.4.3电视广播3.5移动无线电系统3.6深入学习习题第4章随机过程4.1概率及随机变量4.2随机过程:基本概念4.2.1随机过程的描述4.2.2统计平均4.2.3平稳过程4.2.4随机过程与线性系统4.3频域中的随机过程4.3.1随机过程的功率谱4.3.2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传输4.4高斯过程及白过程4.4.1高斯过程4.4,2白过程4.5带限过程及抽样4.6带通过程4.7深入学习习题第5章模拟通信系统中的噪声影响5.1噪声对线性调制系统的影响5.1.1噪声对基带系统的影响5.1.2噪声对DSB-SCAM的影响5.1.3噪声对SSBAM的影响5.1.4噪声对常规调幅的影响5.2使用锁相环(PLL)进行载频相位估计5.2.1锁相环5.2.2加性噪声对相位估计的影响5.3噪声对角度调制的影响5.3.1角度调制的门限效应5.3.2预加重和去加重滤波5.4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5.5模拟通信系统中传输损耗和噪声的影响5.5.1热噪声源的特征5.5.2噪声温度效应及噪声系数5.5.3传输损耗5.5.4信号传输中继器5.6深入学习习题第6章信源与信源编码6.1信源的数学模型6.1.1信息的度量6.1.2联合熵与条件熵6.2信源编码理论6.3信源编码算法6.3.1霍夫曼信源编码算法6.3.2Lempel-Ziv信源编码算法6.4率失真理论6.4.1互信息量6.4.2微分熵6.4.3率失真函数6.5量化6.5.1标量量化6.5.2矢量量化6.6波形编码6.6.1脉冲编码调制(PCM)6.6.2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6.6.3增量调制(M)6.7分析-合成技术6.8数字音频传输和数字音频记录6.8.1电话传输系统中的数字音频信号6.8.2数字音频录制6.9JPEG图像编码标准6.10深入学习习题第7章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的数字传输7.1信号波形的几何表示7.2脉冲振幅调制7.3二维信号波形7.3.1基带信号7.3.2二维带通信号--载波相位调制7.3.3二维带通信号--正交振幅调制7.4多维信号波形7.4.1正交信号波形7.4.2双正交信号波形7.4.3单纯信号波形7.4.4二进制编码的信号波形7.5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数字已调信号的最佳接收机7.5.1相关型解调器7.5.2匹配滤波器型解调器7.5.3最佳检测器7.5.4载波振幅已调信号的解调和检测7.5.5载波相位已调信号的解调和检测7.5.6正交振幅已调信号的解调和检测7。
5.7频率已调信号的解调和检测7.6加性高斯白噪声中信号检测的错误概率7.6.1二进制调制的错误概率7.6.2M进制PAM的错误概率7.6.3相位相干PSK调制的错误概率7.6.4DPSK的系统错误概率7.6.5QAM的错误概率7.6.6M进制正交信号的错误概率7.6.7M进制双正交信号的错误概率7.6.8M进制单纯信号的错误概率7.6.9FSK的非相干检测的错误概率7.6.10调制方式的比较7.7有线和无线通信信道的性能分析7.7.1再生中继器7.7.2无线信道中的链路预算分析7.8码元同步7.8.1超前-滞后门同步法7.8.2最小均方误差法7.8.3最大似然准则法7.8.4频谱线法7.8.5载波已调信号的码元同步7.9深入学习习题第8章通过带限AWGN信道的数字传输8.1通过带限信道的数字传输8.1.1带限基带信道上的数字PAM传输8.1.2带限带通信道上的数字传输8.2数字已调信号的功率谱8.2.1基带信号的功率谱8.2.2载波已调信号的功率谱8.3带限信道的信号设计8.3.1无码间干扰的带限信号的设计--奈奎斯特准则8.3.2具有可控ISI的带限信号8.4检测数字PAM的错误概率8.4.1具有零ISI的PAM检测的错误概率8.4.2可控ISI的逐码元数据检测8.4.3部分响应信号检测的错误概率8.5与记忆有关的数字调制信号8.5.1有记忆的调制编码与调制信号8.5.2最大似然序列检测器8.5.3部分响应信号的最大似然序列检测8.5.4有记忆数字信号的功率谱8.6存在信道失真的系统设计8.6.1已知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滤波器的设计8.6.2信道均衡8.7多载波调制和OFDM8.7.1FFT算法实现的OFDM系统8.8深入学习习题第9章信道容量与信道编码9.1信道模型9.2信道容量9.2.1高斯信道容量9.3通信的容限9.3.1模拟信号的PCM传输9.4可靠通信的编码9.4.1正交信号错误概率的紧界9.4.2编码的原则9.5线性分析码9.5.1线性分组码的译码及其性能9.5.2突发错误纠错编码9.6循环码9.6.1循环码的结构9.7卷积码9.7.1卷积码的基本性质9.7.2卷积码的最佳译码--维特比算法9.7.3卷积码的其他译码算法9.7.4卷积码的错误概率界限9.8复合编码9.8.1乘积码9.8.2链接码9.8.3Turbo码9.8.4BCJR算法9.8.5Turbo码的性能9.9带限信道的编码9.9.1编码与调制的结合9.9.2网格编码调制9.10信道编码的实际应用9.10.1深层空间通信的编码9.10.2电话线路调制解调器的编码9.10.3光盘编码9.11深入学习习题第10章无线通信10.1衰落多径信道上的数字传输10.1.1时变多径信道的信道模型10.1.2衰落多径信道的信号设计10.1.3频率非选择性瑞利衰落信道上的二进制调制性能10.1.4通过信号分集提高系统性能10.1.5频率选择性信道的调制和解调--RAKE解调器10.1.6多天线系统和空时编码10.2连续载波相位调制10.2.1连续相位FSK(CPFSK)10.2.2连续相位调制(CPM)10.2.3CPFSK和CPM的频谱特性10.2.4CPM信号的解调和检测10.2.5CPM在AWGN信道和瑞利衰落信道中的性能10.3扩频通信系统10.3.1扩频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10.3.2直接序列扩频系统10.3.3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应用10.3.4脉冲干扰和衰落的影响10.3.5PN序列的生成10.3.6跳频扩频10.3.7扩频系统的同步10.4数字蜂窝通信系统10.4.1GSM系统10.4.2基于IS-95的CDMA系统10.5深入学习习题附录A多信道二进制信号接收时的错误概率参考文献
2023/10/11 13:18:42 13.36MB 通信 系统
1
CH452是数码管显示驱动和键盘扫描控制芯片。
CH452内置时钟振荡电路,可以动态驱动8位数码管或者64只LED,具有BCD译码、闪烁、移位、段位寻址、光柱译码等功能;
同时还可以进行64键的键盘扫描;
CH452通过可以级联的4线串行接口或者2线串行接口与单片机等交换数据;
并且可以对单片机提供上电复位信号。
2023/9/26 8:15:02 375KB 源程序
1
《基于fpga的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设计》详细介绍了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这种新型可编程电子器件的特点,对fpga的各种编程语言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针对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的特点和应用背景,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fpga的硬件并行性特点研制开发高性能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
作者还结合自己的经验,介绍了研制开发基于fpga的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所需要的正确思路以及许多实用性技巧,并给出了许多图像处理算法在fpga上的具体实现方法以及多个基于fpga实现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的应用实例。
  《基于fpga的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设计》对fpga技术的初学者以及已经具有比较丰富的设计经验的读者来说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也将为从事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和应用的软硬件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一本比较系统、全面的学习材料。
目录1图像处理1.1基本定义1.2图像形成1.3图像处理操作1.4应用实例1.5实时图像处理1.6嵌入式图像处理1.7串行处理1.8并行性1.9硬件图像处理系统2现场可编程门阵列2.1可编程逻辑器件2.1.1fpga与asic2.2fpga和图像处理2.3fpga的内部2.3.1逻辑器件2.3.2互连2.3.3输入和输出2.3.4时钟2.3.5配置2.3.6功耗2.4fpga产品系列及其特点2.4.1xilinx2.4.2altera2.4.3lattice半导体公司2.4.4achronix2.4.5siliconblue2.4.6tabula2.4.7actel2.4.8atmel2.4.9quicklogic2.4.10mathstar2.4.11cypress2.5选择fpga或开发板3编程语言3.1硬件描述语言3.2基于软件的语言3.2.1结构化方法3.2.2扩展语言3.2.3本地编译技术3.3visual语言3.3.1行为式描述3.3.2数据流3.3.3混合型3.4小结4设计流程4.1问题描述4.2算法开发4.2.1算法开发过程4.2.2算法结构4.2.3fpga开发问题4.3结构选择4.3.1系统级结构4.3.2计算结构4.3.3硬件和软件的划分4.4系统实现4.4.1映射到fpga资源4.4.2算法映射问题4.4.3设计流程4.5为调整和调试进行设计4.5.1算法调整4.5.2系统调试5映射技术5.1时序约束5.1.1低级流水线5.1.2处理同步5.1.3多时钟域5.2存储器带宽约束5.2.1存储器架构5.2.2高速缓存5.2.3行缓冲5.2.4其他存储器结构5.3资源约束5.3.1资源复用5.3.2资源控制器5.3.3重配置性5.4计算技术5.4.1数字系统5.4.2查找表5.4.3cordic5.4.4近似5.4.5其他方法5.5小结6点操作6.1单幅图像上的点操作6.1.1对比度和亮度调节6.1.2全局阈值化和等高线阈值化6.1.3查找表实现6.2多幅图像上的点操作6.2.1图像均值6.2.2图像相减6.2.3图像比对6.2.4亮度缩放6.2.5图像掩模6.3彩色图像处理6.3.1伪彩色6.3.2色彩空间转换6.3.3颜色阈值化6.3.4颜色校正6.3.5颜色增强6.4小结7直方图操作7.1灰度级直方图7.1.1数据汇集7.1.2直方图均衡化7.1.3自动曝光7.1.4阈值选择7.1.5直方图相似性7.2多维直方图7.2.1三角阵列7.2.2多维统计信息7.2.3颜色分割7.2.4颜色索引7.2.5纹理分析8局部滤波器8.1缓存8.2线性滤波器8.2.1噪声平滑8.2.2边缘检测8.2.3边缘增强8.2.4线性滤波器技术8.3非线性滤波器8.3.1边缘方向8.3.2非极大值抑制8.3.3零交点检测8.4排序滤波器8.4.1排序滤波器的排序网络8.4.2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8.5颜色滤波器8.6形态学滤波器8.6.1二值图像的形态学滤波8.6.2灰度图像形态学8.6.3颜色形态学滤波8.7自适应阈值分割8.7.1误差扩散8.8小结9几何变换9.1前向映射9.1.1可分离映射9.2逆向映射9.3插值
2023/8/9 21:49:08 53.81MB FPGA 嵌入式 图像处理
1
书名:《VisualC#.NET串口通信及测控应用典型实例》(电子工业出版社.李江全.邓红涛.刘巧.李伟)PDF格式扫描版,全书分为8章,共369页。
2012年5月出版。
全书压缩打包成3部分,这是第3部分内容简介本书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通过8个典型应用实例,包括PC与PC、PC与单片机、PC与PLC、PC与远程I/O模块、PC与智能仪器、PC与无线数传模块、Pc与USB数据采集模块等组成的测控系统,利用SerialPort控件和MSComm控件编写C#.NET串口通信程序,并对计算机测控系统中的4类典型应用((模拟量输入(AI)、模拟量输出(AO)、数字量输入(DI)和数字量输出(DO)的程序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目录第1章PC与PC串口通信1.1串口通信概述1.1.1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1.1.2RS-232C接口标准1.1.3RS-422/485接口标准1.1.4串口通信线路连接1.1.5PC中的串行端口1.1.6虚拟串口的使用1.2VC++.NET串行通信控件与API函数1.2.1MSComm控件的使用1.2.2SerialPort控件的使用1.2.3串行通信API函数1.3PC与PC串口通信实例1.3.1两台PC串口通信1.3.2一台PC双串口互通信第2章PC与单片机串口通信2.1典型单片机开发板简介2.1.1单片机测控系统的组成2.1.2单片机开发板B的功能2.1.3单片机开发板B的主要电路2.2PC与单片机串口通信实例2.2.1PC与单个单片机串口通信2.2.2PC与多个单片机串口通信2.3PC与单片机串口通信测控应用实例2.3.1模拟量输入2.3.2模拟量输出2.3.3开关量输入2.3.4开关量输出第3章PC与西门子PLC串口通信3.1西门子PLC模拟量扩展模块与通信协议3.1.1西门子PLC模拟量输入模块3.1.2西门子PLCPPI通信协议3.2PC与西门子PLC串口通信测控应用实例3.2.1模拟量输入3.2.2模拟量输出3.2.3开关量输入3.2.4开关量输出第4章PC与三菱PLC串口通信4.1三菱PLC特殊功能模块与通信协议4.1.1FX2N系列PLC的特殊功能模块4.1.2三菱PLC编程口通信协议4.2PC与三菱PLC串口通信测控应用实例4.2.1模拟量输入4.2.2模拟量输出4.2.3开关量输入4.2.4开关量输出第5章PC与分布式I/O模块串口通信5.1典型分布式I/O模块简介5.1.1集散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特点5.1.2ADAM4000远程数据采集控制系统5.1.3ADAM4000系列模块简介5.1.4ADAM4000系列模块的软件安装5.2PC与分布式I/O模块串口通信测控应用实例5.2.1模拟量输入5.2.2模拟量输出5.2.3数字量输入5.2.4数字量输出第6章PC与智能仪器串口通信6.1典型智能仪器简介6.1.1智能仪器的结构与特点6.1.2XMT-3000A型智能仪器的通信协议6.2PC与智能仪器串口通信测控应用实例6.2.1PC与单台智能仪器温度测控6.2.2PC与多台智能仪器温度测控第7章PC与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串口通信7.1典型无线数传模块简介7.1.1无线数传技术概述7.1.2DTD46X系列无线数传模块7.2PC与无线数传模块串口通信测控应用实例7.2.1设计任务7.2.2线路连接7.2.3利用C51语言实现基于DS18B20的单片机温度测控7.2.4利用汇编语言实现基于DS18B20的单片机温度测控7.2.5利用VC++.NET实现PC与无线数传模块温度测控第8章USB串行总线模块测控应用8.1USB总线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8.1.1USB总线及其数据采集系统的特点8.1.2采用USB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8.1.3典型USB数据采集模块及应用8.1.4VC++.NET数据采集与控制的方式8.2PC与USB数据采集模块测控应用实例8.2.1模拟量输入8.2.2模拟量输出8.2.3数字量输入8.2.4数字量输出参考文献
2023/7/14 14:23:58 40.53MB 串口通信
1
GY-39光强度传感器的使用说明。
GY-39是一款低成本,气压,温湿度,光强度传感器模块。
工作电压3-5v,功耗小,安装方便。
其工作原理是,MCU收集各种传感器数据,一致处理,直接输出计算后的结果,此模块,有两种方式读取数据,即串口UART(TTL电平)或者IIC(2线
2019/11/27 2:52:22 1.19MB GY-39 光强度
1
本书可作为工科类研究生矩阵论教材,全书共分6章(约50学时),主要讲解矩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常见的矩阵分解,广义逆矩阵,矩阵分析,矩阵的直积与非负矩阵的引见等,各章配有相应的习题用作练习。
  本书也可作为理工科学生及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第2版前言第1章线性代数引论1.1线性空间1.2线性变换及矩阵1.3Jordan标准形1.4欧氏空间和酉空间第2章矩阵的分解2.1QR分解2.2正规矩阵及Schur分解2.3满秩分解2.4奇异值分解2.5单纯矩阵的谱分解第3章矩阵的广义逆3.1广义逆矩阵3.2广义逆矩阵A+3.3A+的几种基本求法3.4广义逆与线性方程组第4章矩阵分析4.1向量与矩阵的范数4.2特征值估计4.3矩阵级数4.4矩阵函数及其计算4.5矩阵函数的应用第5章矩阵的直积5.1直积的定义与性质5.2直积与特征值5.3矩阵的拉直5.4直积与矩阵方程第6章非负矩阵引见6.1非负矩阵的基本性质6.2正矩阵与Perron定理6.3不可约非负矩阵6.4素矩阵与M矩阵6.5随机矩阵6.6两个非负矩阵模型参考文献
2020/7/12 14:09:24 2.25MB 矩阵理论
1
共 27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