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论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025/4/21 17:43:46 6.91MB 群论 对称性
1
智能交通系统(ITS)已经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是一项涉及众多组织协调合作,共同研究、开发、实施、调控的大系统。
现代系统仿真技术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先进技术和分析手段。
系统仿真,是以控制论、相似原理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借助系统模型对系统或未来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的一门综合性新兴技术。
利用系统仿真技术,研究系统的运行状态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并通过对仿真运行过程的观察和统计,得到被仿真系统的仿真输出参数和基本特性,以此来估计和推断现有系统或未来系统的真实参数和真实性能,这个过程称为系统仿真过程。
而交通流理论既要考虑总体流动特性的宏观模型,也要考虑单一车辆行为的微观模型,是一门运用物理学和数学工具描述交通特性的科学。
研究的方法包括跟驰模型、动力学模型、动力论方法及元胞自动机方法等。
交通流仿真平台应该综合比较先进的技术来为系统仿真提供基本的的交通流理论模型和方法,且能够扩展方法,并使用想象力综合平台分析的手段和方法验证想法并且得到实验的结果,从而为某项具体实验节省费用和时间。
2025/4/20 16:49:34 19.17MB 高速公路 交通流 三维仿真 平台技术
1
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IC)设计基础是一门深入探讨微电子技术核心原理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基本的半导体物理到复杂集成电路设计的广泛知识。
以下是对这套PPT内容的详细解读:1.**第1章:电子设备的物理基础**-半导体材料:本章将介绍半导体的基本性质,如硅(Si)和锗(Ge)等元素半导体,以及杂质掺杂的概念,如何通过掺杂N型和P型半导体来控制电子和空穴的浓度。
-电荷载体:讨论电子和空穴作为半导体中的电流载体,以及它们在电场下的移动方式。
-PN结:解释PN结的形成,它的能带结构,以及PN结的正向和反向偏置特性,包括击穿电压。
-单极晶体管:介绍BJT(双极型晶体管)和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包括放大作用和开关特性。
2.**第2章:半导体器件**-MOSFET的详细分析:深入讲解MOSFET的结构,包括N沟道和P沟道类型,以及它们的阈值电压、亚阈值区行为和饱和区特性。
-BJTs的运作:解释集电极、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关系,以及共射、共基和共集配置的放大系数。
-模拟和数字器件:区分模拟和数字半导体器件,例如运算放大器、逻辑门电路和MOS集成电路。
3.**第3章:集成电路设计基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涵盖光刻、扩散、离子注入等半导体制造步骤,以及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CMOS技术:介绍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它是现代数字电路的基础,包括NMOS和PMOS晶体管的互补工作原理。
-IC设计流程:概述从系统级设计到门级描述,再到布局布线的完整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包括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或VHDL)和逻辑综合。
-片上系统(SoC):讨论集成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其他功能模块的单片系统设计,及其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这三章内容构成了微电子器件与IC设计基础的核心,涵盖了从基本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关键知识点。
学习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微电子技术的原理,以及进一步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和半导体产业的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这套PPT,学生和从业者可以深入理解半导体物理学、器件原理和集成电路设计的方方面面。
2025/4/15 20:51:25 6.53MB 微电子器件与IC设计基础_全套PPT
1
贝塔朗菲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建立关于生命组织的机体论,并由此发展成一般系统论。
1937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初步框架,1945年在《德国哲学周刊》18期上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的文章,但不久毁于战火,未被人们注意。
1947年在美国讲学时再次提出系统论思想。
1950年发表《物理学和生物学中的开放系统理论》。
1955年专著《一般系统论》,成为该领域的奠基性著作。
60~70年代受到人们重视。
1972年发表《一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把一般系统论扩展到系统科学范畴,也提及生物技术。
1973年修订版《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与应用》再次阐述了机体生物学的系统与整合概念,提出开放系统论用于生物学研究,以及采用计算机方法与数学模型建立,提出几个典型数学方程式。
2025/4/13 5:02:25 6.16MB 系统论
1
关于渲染,有很多方式。
大致有三类:基于物理学的渲染(Physicallybased):着力于模拟现实。
就是说,用物理学的原理搭建关于光和物质交互的模型,追求真实感是该类方法的首要任务。
交互式渲染(Interactive):为了高性能和低延迟而牺牲真实感的渲染。
非真实感的渲染(Nonphotorealistc)。
这是为艺术的自由表达而作的渲染。
该书所描述的pbrt是基于光线追踪算法的物理学渲染系统。
其它相关的书籍只是介绍原理,算法,或许还夹杂些少许源代码。
该书则不同,因为它带了一个完全能工作的完备的渲染系统。
(正是这个原因,有很多人用这个系统为蓝本作研究,甚至有LexRender这样相当高级的系统出现)。
2025/2/11 11:49:06 25.25MB 图形学
1
Norad公布的TLE两行星历的计算源码,采用SGP4和SDP4模型,亲测可用,添加了自己的代码,关键地方中文注释,能迅速的由两行星历数据计算出每个时间的卫星轨道位置,俯仰角,并可转换成大地坐标经纬度。
本人找了很久,对于没有学过天体物理学测量学的,可以用这个,相当于一个黑盒子,计算精度很高,8分决定超值。
2025/1/2 0:57:52 1.04MB sgp4 sdp4 卫星轨道
1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物理教研室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教材,在保持基础扎实、内容简练的基础上,体现了视点高、创意新和内容现代化的特色。
内容包括:力学、狭义相对论、机械振动、机械波和热物理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各专业的大学物理教科书,也可作为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非物理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上海交通大学物理教研室教师根据2004年教育部新颁发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而编写。
全书分为两册,包括上册:力学、狭义相对论、机械振动、机械波和热物理学;
下册:电磁学、波动光学和量子物理学。
另有一套完整的电子教案与主教材配套。
  本书为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教材,在保持基础扎实、内容简练的基础上,体现了视点高、创意新和内容现代化的特色。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各专业的大学物理教科书,也可作为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非物理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
2024/12/31 10:01:57 1.91MB 大学物理学
1
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固体物理学》是目前国内固体物理最经典教材,本科阶段的学习应该已经足够;
黄昆先生的名著。
2024/11/30 13:25:02 8.49MB 固体物理 黄昆 韩汝琦
1
从抛物线谈起:混沌动力学引论第二版出版时间:2013年版内容简介  《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前沿系列:从抛物线谈起(混沌动力学引论)(第2版)》可以作为理工科大学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扩展知识的读物和教学研究参考。
混沌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数学模型中。
这是确定论系统在没有外来随机因素时表现出的随机行为。
混沌有着丰富的内在结构而不是简单的无序。
当存在耗散时,高维动力系统的长时间行为集中到相空间中低维、甚至一维的对象上。
因而,研究一维线段上的抛物线映射成为进入耗散系统混沌动力学的捷径。
抛物线映射这个简单“可解”模型所蕴涵的丰富内容,可以导致统计物理和非线性科学中许多深刻的概念,例如周期和混沌吸引子、标度律和临界指数、李雅普诺夫指数和熵、分形分维和重正化群等等。
分析抛物线映射的基本行为,只需要理工科大学低年级的微分学知识,但是要求读者养成自己推导公式和上计算机实践的习惯。
目录第1章最简单的非线性模型1.1什么是非线性1.2非线性演化方程1.3虫口变化的抛物线模型1.4其他简单映射举例第2章抛物线映射2.1线段映射的一般讨论2.2稳定和超稳定周期轨道2.3分岔图里的标度性和自相似性2.4分岔图中暗线的解释2.5周期窗口何处有--字提升法2.6实用符号动力学概要第3章倍周期分叉序列3.1隐函数定理和倍周期分叉3.2倍周期分岔定理的证明3.3施瓦茨导数和辛格尔定理的证明3.4重正化群方程和标度因子3.5线性化重正化群方程和收敛速率3.6外噪声和它的标度因子第4章切分岔4.1周期3的诞生4.2阵发混沌的几何图像4.3阵发混沌的标度理论4.4阵发混沌的重整化理论4.51倍周期序列的标度性质第5章一维映射的周期数目5.1沙尔可夫斯基序列和李-约克定理5.2数论函数和波伊阿定理5.3单峰映射的周期窗口数目5.4多峰映射的周期窗口数目5.5周期轨道与纽结第6章混沌映射6.1满映射6.2轨道点的密度分布6.3同宿轨道6.4混沌吸引子的激变6.5粗粒混沌第7章吸引子的刻画7.1功率谱分析7.2李雅普诺夫指数7.3维数的各种定义7.4一维映射中的分形7.5满映射维数谱中的“相变”7.6测度熵和拓扑熵7.7符号序列的语法复杂性第8章过渡过程8.1倍周期分岔点附近的临界慢化指数8.2过渡过程的功率谱8.3奇怪排斥子和逃逸速率8.4过渡混沌参考文献
2024/10/24 11:08:49 61.54MB 郝柏林 混沌动力学 第二版   2013年
1
量子统计量子统计物理学(北京大学物理系).pdf
2024/10/20 16:10:18 9.7MB 量子统计
1
共 64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