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相机标定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能够帮助我们校正图像畸变,获取相机的内在参数,从而实现精确的三维重建和物体定位。
Tsai的标定方法是一种早期提出的、广泛应用于相机标定的经典算法,由Richard Tsai在1987年提出。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Tsai的相机标定方法及其在Matlab环境下的实现。
我们来理解Tsai的相机标定理论基础。
该方法基于多视图几何,通过一组已知坐标点(通常是在平面棋盘格上的特征点)在图像中的投影,来求解相机的内在参数矩阵和外在参数矩阵。
内在参数包括焦距、主点坐标和径向畸变系数,而外在参数则表示相机相对于标定板的位姿。
Tsai的标定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采集:拍摄多张包含标定板的图片,确保标定板在不同角度和位置出现,以获取丰富的视图信息。
2. 特征检测:在每张图片中检测并提取标定板的角点,常用的方法有角点检测算法,如Harris角点检测或Shi-Tomasi角点检测。
3. 建立世界坐标与像素坐标的对应关系:将标定板角点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在图像中的像素坐标对应起来。
4. 线性化问题:通过极几何约束,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可以使用高斯-牛顿法或Levenberg-Marquardt法进行迭代优化。
5. 求解参数:求解内在参数矩阵K和外在参数矩阵R、t,其中R表示旋转矩阵,t表示平移向量。
6. 校正与验证:利用求得的参数对图像进行畸变校正,并通过重投影误差来评估标定结果的准确性。
在Matlab环境下实现Tsai的标定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其强大的数学计算能力和可视化功能。
需要编写代码来完成上述的数据采集和特征检测。
然后,利用内置的优化工具箱进行参数估计。
可以绘制图像和标定板的重投影误差,以直观地查看标定效果。
在提供的压缩包文件e19bb35c303d499aa5c2568a73f0a35f中,可能包含了实现上述过程的Matlab源代码。
代码可能分为几个部分,包括角点检测、标定板坐标匹配、线性化优化以及参数解算等模块。
用户可以通过阅读和运行这些代码,理解Tsai标定方法的工作原理,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项目中。
Tsai的相机标定方法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个经典算法,它通过解决非线性优化问题,实现了相机参数的有效估计。
在Matlab环境下,我们可以方便地实现这一算法,对相机进行标定,为后续的视觉应用提供准确的先验信息。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和实践这个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对计算机视觉原理的理解,也能提高编程和调试能力。
2025/6/20 1:32:22 5KB
1

Pelco D 和 Pelco P 协议是视频监控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两种闭路电视(CCTV)摄像机控制协议。
这些协议允许用户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远程操作摄像头,包括调整镜头焦距、倾斜角度、水平移动以及聚焦等功能。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协议的核心原理、应用场景及区别。
Pelco D 协议:Pelco D 是由 Pelco 公司开发的一种模拟控制协议,主要用于驱动支持该协议的摄像机和云台。
协议的主要特点包括精确的定位能力、多级速度控制以及平滑的运动控制。
它支持多种命令,如预设点设置、连续扫描、巡航路径规划等。
Pelco D 协议通常通过 RS-422 或 RS-485 串行通信接口实现,这些接口可以支持更远距离的传输,且在多设备系统中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
协议中的每个命令都由一系列二进制码组成,这些码对应特定的操作,如移动、停止、加速、减速等。
Pelco P 协议:与 Pelco D 类似,Pelco P 也是 Pelco 公司设计的另一种控制协议,但它的设计更加简单,主要关注于摄像机的水平和垂直移动。
Pelco P 协议常用于需要基本的左右、上下移动控制的场合,而不需要复杂的预设点和扫描功能。
它通常通过 RS-232 接口进行通信,适用于小型系统或远程控制需求不复杂的环境。
Pelco P 的命令结构比 Pelco D 更直观,使得安装和配置更为便捷。
两者的对比:1. 功能:Pelco D 提供更多高级功能,如预设点、巡航路径等,适合大型、复杂系统;
Pelco P 则更适合基本的移动控制。
2. 通信接口:Pelco D 常用 RS-422/485,传输距离远,适合多设备环境;
Pelco P 常用 RS-232,适用于单设备或短距离通信。
3. 控制精度:由于 Pelco D 设计更复杂,其运动控制通常更为精确。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 Pelco D 还是 Pelco P 主要取决于系统的规模、功能需求以及预算。
对于需要精细控制和多功能集成的大型监控项目,Pelco D 显然是更优的选择;
而对于小规模或者对成本敏感的项目,Pelco P 可能更合适。
了解这两种协议的特性,有助于在设计和实施监控系统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提供的两个英文版PDF文档可能包含了详细的协议规范、命令代码和实际操作指南。
通过阅读这些资料,你可以深入了解这两种协议的细节,从而更好地掌握如何利用它们来控制和管理你的视频监控系统。
对于那些熟悉英文的专业人士来说,这些文档是宝贵的参考资料。
如果需要中文版本,可能需要借助翻译工具或寻找已有的中文教程来辅助学习。
2025/6/19 9:27:18 32KB
1
用解析方法求出消除中心视场球差、彗差及像散的偏轴两镜系统的结构及面形参数.根据解出的参数进行光线追迹,得到中心视场像斑尺寸在0.2″以内.要改善边缘视场的像质,需要在双曲率面镜上加高次项,并偏离解出的某些参数.对于F/11左右的系统,可以得到±0.6°视场边缘有1.5″~1.9″的像斑角尺寸.这种系统的子午与弧矢焦距不等,相差在1%以内.
2025/4/6 16:50:40 1.16MB 偏轴系统 两镜系统 tilted op
1
本书系统阐述了光学设计理论以及光学部件和系统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大量的设计实例。
全书共分4部分10章,内容包括:学设计概述,初级像差理论、像差校正与像质评价,代数法求解光学部件初始结构,典型光学部件设计,典型光学系统设计,变焦距(变倍)光学系统设计,激光光学系统设计,光纤光学系统设计,光学设计CAD软件应用基础,以及光学零件与光学制图。
2024/11/26 10:38:03 26.32MB 光学设计 像差理论
1
由于棱镜具有色散不均匀的特点,中阶梯光栅光谱仪的二维谱图在长波波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相邻衍射级次间相互干扰的情况。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同时充分利用探测器像面,设计了一种小型分段式的中阶梯光栅光谱仪。
通过对中阶梯光栅和棱镜色散原理的详细分析,确定了二者参数与探测器之间的关系,结合双缝间隔设计方法,采用双狭缝切换的方式,给出分段式中阶梯光栅光谱仪的设计方法。
利用此方法将系统的波段范围165~800nm分为165~230nm和210~800nm两部分,焦距设计为200mm,分别采集双波段的二维谱图。
使用光学设计软件对光学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200nm处的实际光谱分辨率可达0.015nm,满足设计指标的要求。
2024/9/28 18:20:25 8.06MB 衍射 双缝切换 衍射级次 中阶梯光
1
从随机电磁光束的相干和偏振性的统一理论出发,利用交叉谱密度矩阵传输公式,推导出随机双曲余弦高斯(ChG)电磁光束通过透镜后2×2交叉谱密度矩阵的传输解析公式,并用以表示任意两点的互偏振度,即纵向互偏振度(LDCP)和横向互偏振度(TDCP)。
研究表明,随机ChG电磁光束的互偏振度与透镜焦距及随机ChG电磁光束的参数,例如随机ChG电磁光束系数比、离心参数和自相关长度等有关。
随机高斯谢尔模型(GSM)电磁光束通过透镜的互偏振度可作为随机ChG电磁光束离心参数为0的特例得出。
对主要结果用数值计算作了说明,并给出相应的物理解释。
1
机器视觉选型中如何选择CCD大小如何确定放大倍数如何确定焦距如何确定精度计算公式多个详细案例
2024/5/20 13:45:50 5.83MB FA镜头 工业镜头 机器视觉选型
1
提出并设计了一个应用数字微镜(DMD)的哈达玛变换近红外光谱仪。
以光栅为分光元件,用DMD代替传统的机械式哈达玛编码模板进行光学调制,用InGaAs单点光电二极管探测调制后的光谱信号。
综合考虑分辨率、能量利用率、像差和体积等因素,合理选择狭缝长和宽、光栅入射角及透镜焦距,采用光路分段优化法进行光学设计,通过DMD面阵上的狭缝像和探测器上的点斑尺寸等分析设计结果。
模拟分辨率优于4nm,探测器上点斑尺寸小于3mm,光学系统尺寸为75mm×25mm×85mm。
为提高光谱仪对弱光谱信号的探测能力,在系统前加入了一种集光结构,使从光纤出射的光能的利用率理论值提高24.2%。
实验结果表明,该光谱仪的光谱分辨率优于6nm,通过添加集光结构可以大大提高光谱仪的能量利用效率。
该光谱仪具有分辨率高、能量利用率高、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为实现基于Placido盘的角膜地形图仪中图像的有效采集,根据人眼角膜的特点以及所选用的CCD面阵参数,设计了一套对称式消色差物镜及准直照明透镜系统。
利用初级像差理论及PW法计算成像镜头的初始结构,根据近轴光线追迹公式计算准直照明透镜参数,利用Zemax光学软件进行系统优化。
成像镜头结构由2组4片镜片组成,有效焦距为20mm,后工作距离为19.2mm,相对孔径为1/3,全视场角为8°,光学总长控制在20mm以内。
在镜头分辨率66lp·mm-1处,所有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值均大于0.3,全视场畸变量小于0.5%。
该系统具有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易加工、成本低、成像质量好等特点,其性能很好地满足了整机的要求。
1
1. 光源範圍:486nm~656nm2. CCD規格:1/3.6吋(對角線為5mm)3. CCD像素大小為3.12μm×3.12μm4. F/#:1.85~2.85. 有效焦距(EFFL):2.85~28.5mm6. 畸變(Distortion)0.5      50lp/mm>0.28. 第一面到成像面的總長<110mm
2023/11/27 11:43:58 660KB 变焦镜头
1
共 22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