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测绘领域,坐标系的转换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深入探讨“经纬度与我国54、80大地坐标转换的小工具”所涉及的关键知识点。
我们要了解“54坐标系”和“80坐标系”的概念。
54坐标系,全称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基于苏联1942年普尔科沃大地坐标系的一种坐标系统。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主要采用这一坐标系进行测量工作。
而“80坐标系”,即1980西安大地坐标系,是中国在1978年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后建立的新坐标系统,它采用了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推荐的地极原点和地球参考椭球模型,更符合现代地理空间数据的需求。
经纬度是我们最常见的地理位置表示方式,由经度和纬度两个参数组成。
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的位置,以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度,向西至180度,向东至180度。
纬度则表示南北方向的位置,以赤道为0度,向北至90度为北极,向南至90度为南极。
54坐标系和80坐标系与经纬度之间的转换通常涉及到椭球参数、投影方法和坐标平移等多个步骤。
这两个坐标系都基于特定的椭球模型,54坐标系使用的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80坐标系使用的是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推荐的克拉克1866椭球。
由于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椭球形状,因此不同的椭球模型会导致坐标有所不同。
转换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椭球参数转换**:每个坐标系都有自己的椭球参数,包括长半轴(a)和扁平率(f),需要根据这些参数调整经纬度坐标。
2.**坐标平移**:由于历史原因,54坐标系和80坐标系在原点上有差异,需要进行平移操作。
3.**投影转换**:由于地球表面是曲面,而地图通常是平面,所以需要将经纬度坐标通过特定的投影方法(如高斯-克吕格投影)转换为平面坐标。
4.**系数计算**:转换过程中会涉及一系列的数学公式和转换系数,确保从一个坐标系到另一个坐标系的准确转换。
这款名为“经纬度与我国54、80大地坐标转换的小工具”的软件,就是基于以上理论,提供了便捷的转换功能。
用户只需要输入经纬度坐标,程序会自动完成上述计算,给出对应的54或80坐标系结果。
这对于GIS工作者、测绘人员以及需要处理地理位置数据的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现代GIS技术的发展,中国已经逐步推广使用更加精确的WGS84坐标系(世界大地坐标系)和CGCS2000(中国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CGCS2000基于最新的地球椭球模型,与WGS84兼容,更适合现代导航和定位需求。
不过,对于历史数据的处理,54和80坐标系的转换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总结起来,这个小工具帮助用户跨越了不同坐标系之间的鸿沟,简化了复杂的数学计算,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现了GI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2025/9/22 20:20:50 117KB 54、80坐标系
1
根据提供的10个数据点的坐标(Xn,Yn,Zn)和待求点的平面坐标(Xp,Yp),利用移动二次曲面拟合法,由格网点P(Xp,Yp)周围的10个已知点内插出待求格网点P的高程
2025/8/13 12:02:13 185KB DEM内插程序
1
本程序是基于C#语言开发的Windows桌面程序,功能为实现高斯平面坐标与大地坐标之间的转换,即高斯正反算。
并附录相关的计算实例及数据。
2025/4/17 2:10:34 117KB C# 坐标转换 高斯坐标 大地坐标
1
一个小demo,3d空间坐标转平面坐标,div固定于3d空间系中得某一点
2024/12/7 17:16:50 280KB three.js
1
已经过测试的高斯正算的C++源代码。
因是以前写的,坐标转换的模式不全,代码仅提供了WGS84系统的大地坐标到WGS84的高斯平面坐标的转换。
其他坐标系统的大地坐标->高斯平面的转换仅需修改部分参数即可。
2024/11/27 0:35:15 980KB 测量 坐标转换 高斯正算
1
软件名称:坐标转换软件1.0运行平台:windows98/me/2000功能:根据相似变换原理利用四参数(赫尔默特法)转换两个平面坐标系。
1、数学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平面坐标系统转换公式(参见《浙江测绘》2002(1)吉渊明“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平面坐标系统转换公式”)
2024/8/12 18:33:51 45KB 坐标转换
1
大地测量学实习报告,包含平面坐标转换及其代码、高斯坐标正反算及其代码、邻带转换及其代码、二等水准。
大概8000字。
有了它,大地测量无忧。
1
根据提供的10个数据点的坐标(Xn,Yn,Zn)和待求点的平面坐标(Xp,Yp),利用移动二次曲面拟合法,由格网点P(Xp,Yp)周围的10个已知点内插出待求格网点P的高程
2024/4/1 1:20:06 186KB DEM内插程序
1
本软件主要用于各种形式的坐标转换。
另外附带了一些常用的小工具。
·基于椭球的坐标转换:基于椭球的坐标转换,椭球参数要参与运算,因此必须知道椭球参数。
1.高斯投影正算2.高斯投影反算3.坐标换带4.不同椭球间的坐标转换(7参数法)5.抵偿高程面的建立及坐标转换·基于平面的坐标转换(4参数法):基于平面的坐标转换,不需要知道椭球参数,适合任何形式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1.二公共点简易变换依靠二个公共点(一个作为基准点,另一个作为方向附合点),将自由坐标系中的坐标转换为统一坐标系中的坐标。
2.多公共点相似变换·导线及高程计算:适用于以下导线形式的平差计算:1.边角测量附(闭)合导线的平差。
2.边角测量单边附合导线的平差。
3.边角测量无定向导线的平差。
4.边角测量支导线的的计算。
5.坐标测量附(闭)合导线平差。
指使用全站仪直接观测坐标的附(闭)合导线。
其计算原理是先反算方位角与边长,然后仍按照边角测量附(闭)合导线的平差原理进行。
保证了坐标与方向附合(有些平差软件仅考虑了坐标附合,实际上是将附合导线当成单边附合导线来计算了,可靠性肯定要差些)。
在外业观测时,一定要在终点继续设站观测前视控制点的坐标,这样根据终边两个点的观测坐标和已知坐标就可以计算方位闭合差。
6.坐标测量单边附合导线平差。
7.坐标测量无定向导线平差。
坐标导线测量中,往往同时观测了高程,因此在计算平面坐标的同时,进行了高程的平差计算。
8.附合高程路线计算适用于水准及三角高程路线的平差计算。
2024/1/19 2:28:33 1.17MB celian zuobia
1
等高线追踪基于TIN绘制等高线直接利用原始观测数据,避免了DTM内插的精度损失,因而等高线精度较高;
对高程注记点附近的较短封闭等高线也能绘制;
绘制的等高线分布在采样区域内而并不要求采样区域有规则四边形边界。
而同一高程的等高线只穿过一个三角形最多一次,因而程序设计也较简单。
但是,由于TIN的存贮结构不同,等高线的具体跟踪算法跟踪也有所不同。
基于三角形搜索的等高线绘制算法如下:对于记录了三角形表的TIN,按记录的三角形顺序搜索。
其基本过程如下:1)对给定的等高线高程h,与所有网点高程zi(i=1,2,?,n),进行比较,若zi=h,则将zi加上(或减)一个微小正数ε>0(如ε=10-4),以使程序设计简单而又不影响等高线的精度。
2)设立三角形标志数组,其初始值为零,每一元素与一个三角形对应,凡处理过的三角形将标志置为1,以后不再处理,直至等高线高程改变。
3)按顺序判断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中的两条边是否有等高线穿过。
若三角形一边的两端点为P1(x1,y1,z1),P2(x2,y2,z2)则(z1-h)(z2-h)0表明该边无等高线点。
直至搜索到等高线与网边的第一个交点,称该点为搜索起点,也是当前三角形的等高线进入边、线性内插该点的平面坐标(x,y):
2023/11/9 22:08:01 1.42MB 等高线 AutoCAD C#
1
共 20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