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2025/2/2 5:40:04 543KB 导则
1
水利行业标准本标准是水利技术标准体系中的水利信息化标准之一,是水利行业信息系统中河流代码编制的基本规定.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2009)的要求,修订《中国河流名称代码J(SL249—1999),将标准名称改为《中国河流代码》。
2024/12/2 14:09:23 15.31MB 河流 代码 2012 SL249
1
GJB548B-2005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pdfGJB1909A-2009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要求论证.pdfGJB5000A-2008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pdfGJB/Z35-93元器件降额准则.pdf(高清正版)GJB8354-2015.pdfGJB438B-2009军用软件开发文档通用要求.pdfGJB451A-2005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pdfGJB150.16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16部分:振动试验.pdfGBT2298-2010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词汇.pdfGJB1364-1992装备费用-效能分析.pdfGJB360B-2009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pdfGJBZ1391-2006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指南.pdfGJB1032-90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pdfGJBZ768A-1998故障树分析指南.pdfGBT19000-2016质量体系基础和术语.PDFGBT2422-2012环境试验试验方法编写导则术语和定义.pdfGJB150.18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18部分:冲击试验.pdfGJB5234-2004军用软件验证和确认.pdfGJB450A-2004装备可靠性通用要求.pdfGJB368B-2009装备维修性工作通用要求.pdfGJB2786A-2009军用软件开发通用要求.pdfGJB179A-1996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表(2).pdfGJB3677A-2006装备检验验收程序.pdfGJB1371-1992装备保障性分析.pdfGJB179A-1996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表.pdfGJB3206A-2010技术状态管理.pdfGJB1362A-2007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pdfGJB152A-1997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PDFGJBZ9000A-2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基础和术语.pdfGJB2547-1995装配测试性大纲.pdfGJB/Z9000A-2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pdfGJB/Z16-1991军工产品质量管理要求与评定导则.pdfGJB6600.1-2008.pdfGJB150.1-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_总则》.pdfGJB900-1990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pdfGJB4239-2001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pdfGJB1488-1992军用内燃机电站通用试验方法.pdfGJB4050-2000武器装备维修器材保障通用要求.pdfGJB1686A-2005装备质量信息管理通用要求.pdfGJB908A-2008首件鉴定.pdf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PDFGJB3872-1999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pdfGJB2366A-2007试制过程的质量控制.pdfGJBZ127A-2006装备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应用指南.pdf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pdfmini2440之U-boot移植详细手册-20100419@www.bigDataBugs.com.pdfGJB_1406A-2005新版国军标_产品质量保证大纲_要求.pdfGJB747-1989_舰船电气设备外壳基本技术要求.PDFGJB151A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PDFGJB1442A-2006检验工作要求.pdfGJBZ114-1998新产品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pdfGJB150.15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15部分:加速度试验.pdfGJB5713-2006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要求.DOCGJB150.1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GJB571A-2005不合格品管理.pdfGJB150.3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3部分:高温试验(2).pdfGJB5296-2004指挥自动化系统指标体系.pdfGJB3206-1998技术状态管理.pdfGJB1407-1992可靠性增长试验.pdfGJB150.9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9部分:湿热试验.pdfGJBZ4-1988质量成本管理指南.pdfGJB1712-1993军工产品承制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的审核.pdfGJB1310A-2004设计评审(2).pdf
2024/9/10 10:12:57 157.16MB 军工 标准 装备 承制
1
即将于2019年7月1日实施的环境试验标准,GB∕T2423.56-2018
2023/12/21 12:10:33 2.59MB 环境试验 即将实施
1
在进一步优化营业网点柜面服务的基础上,以“互联网+”为导向,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主要载体,拓展服务渠道,加快建设功能齐全、使用便捷、服务高效、职工满意的住房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
2023/7/19 22:58:23 485KB 住房公积金 综合服务平台
1
现代直流伺服控制技术及其系统设计目录代序言前言第1章绪论1直流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2现代直流PWM伺服驱动技术的发展2.1国内外发展概况2.2直流PWM伺服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3功率控制元件的应用及控制电路集成化2.4PWM系统发展中待研究的问题3现代伺服控制技术展望第2章不可逆直流PWM系统1无制动状态的不可逆PWM系统1.1电流连续时PWM系统控制特性分析1.2电流断续时PWM系统控制特性分析2带制动回路的不可逆PWM系统第3章可逆直流PWM系统1双极模式可逆PWM系统1.1T型双极模式PWM控制原理1.2H型双极模式PWM控制原理1.3双极模式PWM控制特性分析2单极模式可逆PWM系统2.1H型单极模式同频可逆PWM控制2.2H型单极模式倍频可逆PWM控制3受限单极模式可逆PWM系统3.1受限单极模式同频可逆PWM控制系统3.2工作特性的定量分析3.3计算机辅助分析3.4受限单极模式倍频可逆PWM控制4控制方案的对比第4章PWM功率转换电路设计1PWM功率转换用GTR1.1开关特性1.2GTR的功率损耗及PWM功率转换电路对其特性的要求1.3GTR存储时间对PWM系统的影响2GTR的损坏和保护2.1GTR的耐压与损坏2.2GTR的二次击穿和安全工作区2.3GTR暂态保护3达林顿复合型功率模块的应用3.1复合型达林顿模块的电路结构3.2达林顿模块作为开关使用3.3达林顿模块并行驱动3.4达林顿模块的应用4缓冲器设计和负载线整形4.1缓冲器的必要性4.2负载线分析4.3在PWM系统中的缓冲器设计举例第5章PWM系统控制电路1脉宽调制器的一般特性及电路1.1脉宽调制器的一般特性1.2恒频波形发生器1.3脉宽调制器2保护型脉宽调制及脉冲分配电路2.1双门限延迟比较的V/W电路2.2二极管电桥反馈式窗口V/W电路2.3具有阻容延迟的PWM变换电路2.4脉冲分配逻辑延时电路3保护电路3.1电流保护型式与特点3.2保护电流的实时取样和霍尔效应电流检测装置设计3.3欠电压、过电压保护3.4瞬时停电保护3.5保护电路举例4基极驱动电路4.1基极恒流驱动4.2基极电流自适应驱动电路4.3自保护型基极驱动电路4.4典型基极驱动电路5控制电路集成化、模块化5.1一种新型SG1731型PWM集成电路5.2晶体管驱动模块简介5.3应用举例第6章PWM系统工程设计中的有关问题1功率转换电路供电电源的设计问题1.1泵升电压对功率转换电路及供电电源的影响1.2PWM系统中的反馈能量1.3反馈能量的存储及其耗散2PWM系统电流波形系数与电动机的有效出力3PWM开关频率的选择4电枢回路附加电感的设计原则5浪涌电流和电压抑制5.1合闸浪涌电流的抑制5.2浪涌电压吸收第7章PWM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1电磁干扰模型分析和干扰传递1.1干扰源1.2敏感单元1.3干扰传递方式2抑制或消除干扰的方法2.1PWM功率转换电路中GTR开关干扰源抑制2.2元器件的合理布局与布线2.3接地设计2.4屏蔽与隔离2.5滤波3PWM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导则3.1电源3.2电动机3.3GTR固态开关3.4开关控制器件3.5模拟电路3.6数字电路3.7微型计算机第8章现代直流伺服控制元件与
2023/7/12 3:46:22 13.04MB 直流伺服 控制 系统设计 秦继荣
1
为把电力公司建设成为经营型、服务型、一体化、现代化、国内领先、国际著名的企业,规范江苏省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及改造工作,提高配电网设备装备水平,特制定本导则。
2023/5/17 0:24:10 565KB 技术导则实施细则
1
标准可作为组织基于ISO/IEC27001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过程中选择控制措施时的参考,或作为组织实施通用信息安全控制措施时的指南文件。
本标准还可以用于开发行业和组织特定的信息安全管理指南,考虑其特定信息安全风险环境12.4日志和监视.鲁垂12.5运行软件的控制..4512.6技术脆弱性管理...4612.7信息系统审计考虑.1813通信安全4913.1网络安全管理.4913.2信息传递5014系统获取、开发和维护5414.1信息系统的安仝要求5114.2开发和支持过程中的安全14.3测试数据...,,,,,6215供应商关系15.1供应商关系的信息安全6215.2供应商服务交付管理16信息安全事件管理16.1信息安全事件和改进的管理17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信息安全方面···17.1信息安全连续性17.2几余18符合性18.1符合法律和合同要求18.2信息安仝评审参考文献前言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FC(国际电T委员会)是为国际标准化制定专门体制的国际组织。
国家机构是ISO或IC的成员,他们通过各自的组织建立技术委员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来处理特定领域的技术活动。
ISO和IC技术委员会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合作。
其他国际组织、政府和非政府等机构,通过联络ISO和IC参与这项工作。
国际标准的制定遵循ISO/TEO导则第2部分的规则。
sSO和EC已经在信息技术领域建立了一个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TC1ISO/IEC27002由联合技术委员会ISONIECJTO1(信息技术)分委员会SC27(安全技术)起草ISO/IEC27002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这一点应该引起注意。
ISO和IEC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第二版进行了技术上的修订,并取消和替代第一版(ISO/IEC27002:2005)。
引言0简介0.1背景和环境本标准可作为组织基于ISO/C27001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过程中选择控制措旌时的参考,或作为组织实施通用信息安全控制措施时的指南文件。
本标准还可以用于开发行业和组织特定的信息安全管理指南,考虑其特定信息安全风险环境。
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包括公共和私营部门、商业和非盈利组织)都要采用不同方式(包括电子方式、物理方式、会谈和陈述等口头方式)收集、处理、存储和传输信息。
信息的价值超越了文字、数宇和图像:无形的信息可能包括知识、概念、观念和品牌等。
在互联的世界里,信息和相关过程、系统、树络及其架作、处理和供护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都是资产,与其它重要的业务资产一样,对组织的业务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防护各种危害。
因相关过程、系统、网络和人员具有固有的脆弱性,资产易受到故意或意外的威胁。
对业务过程和系统的变更或其他外部变更(例如新的法律和规章)可能产生新的信息安全风险。
因此,考虑到威胁利用脆弱性损害组织会有大量方式,信息安仝风险是一直存在的。
有效的信息安仝可以通过保护组织免受威胁和脆弱性,从而减少这些风险,进一步降低对组织资产的影响。
信息安全是通过实施组合适的控制措施而达到的,包括策略、过程、规程、组织结构以及软件和硬件功能。
在必要时需建立、实施、监视、评审和改进这些控制措施,以确保满足该组织的特定安全和业务目标。
为在一个一致的管理体系总体框架下实施一套全面的信息安全控制措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例如ISO/IEC27001所指定的)从整体、协调的角度看待组织的信息安全风险。
从ISO/IEC27001和木标准的意义上说,许多信息系统并没有被设计成是安全的。
通过技术手段可获得的安全性是有限的,宜通过适当的管理和规程给」支持。
确定哪些控制措施宜实施到位需婁伃细规划并注意细节。
成功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需要组织所有员工的参与,还要求利益相关者、供应商或其他外部方的参与。
外部方的专家建议也是需要的就一般意义而言,有效的信息安全还可以向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保证,组织的资产是适当安仝的,并能防范损害。
因此,信息安仝可承担业务使能者的角色。
0.2信息安全要求组织识别出其安全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安全要求有三个主要来源:a)对组织的风险进行评估,考虑组织的整体业务策略与目标。
通过风险评估,识别资产受到的威胁,评价易受威胁利用的脆弱性和威胁发生的可能性,佔计潜在的景响b)组织、贸易伙伴、承包方和服务提供者必须满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合同要求,以及他们的社会文化坯境;c)组织开发的文持其运行的信息处理、加工、存储、沟通和存档的原则、目标和业务要求的特定集合。
实施控制措施所用资源需要根据缺乏这些控制措施时由安全问题导致的业务损害加以平衡风险评估的结果将帮助指导和确定遹当的管理措施、管坦信息安全风险以及实现所选择的用以防范这些风险的控制措施的优先级ISO/IEC27005提供了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指南,包括风险评佔、风险处置、风险接受、风险沟通、风险监视和风险评审的建议0.3选择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可以从本标准或其他控制措施集合中选择,或者当合适时设计新的控制措施以满足特定需求。
控制措施的选择依赖于组织基于风险接受准灲、风险处置选项以及所应用的通用风险管理方法做岀的决策,冋时还宜遵守所有相关的国家和国际法律法规。
控制措施的选择还依赖于控制措施为提供深度防御而相可作用的方式。
本标准中的某些控制措施可被当作信息安全管理的指导原则,并且可用于大多数组织。
在下面的实施指南中,将更详细的解释这些控制措施。
更多的关于选择控制措施和其他风险处置选项的信息见ISO/IEC27005。
0.4编制组织的指南本标准可作为是组织开发其详细指南的起点。
对一·个组织来说,本标准中的控制措施和指南并非全部适用,此外,很可能还需要木标准中未包括的另外的控制措施和指南。
为便丁审核员和业务伙伴进行符合性核查,当开发包含另外的指南或控制措施的文件时,对本标准中条款的引用可能是有用的。
0.5生命周期的考虑信恳具有自然的生命周期,从创建和产生,经存储、处坦、使用和传输,到最后的销毀或衰退。
资产的价值和风险可能在其生命期中是变化的(例如公司财务报表的泄露或被盗在他们被正式公布后就不那么重要了),但在某种程度上信息安全对于所有阶段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系统也具有生命周期,他们被构想、指定、设计、开发、测试、实施、使用、维护,并最终退出服务进行处置。
在每一个阶段最好都要考虑信息安全。
新系统的开发和现有系统的变更为组织更新和改进安仝控制带来了机会,可将现实事件、当前和预计的信息安全风险考虑在内。
0.6相关标准虽然本标准提供了通常适用于不同组织的大范围信息安全控制措施的指南,ISO/IEC27000标准族的其他部分提供了信息安全管理全过程其他方面的补充建议或要求。
ISO/IEC27000作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族的总体介绍,提供了一个词汇表,正式定义了整个ISOTEO27000标准族中的大部分术语,并描述了族中每个成员的范围和目标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控制实用规则1范围本标准为组织的信息实全标准和信息安全管理实践提供了指南,包括考虑组织信息安全风险环境前提丶控制措施的选择、实施和管理本标准可被组织用于下列目的:a)在基于ISO/IEC27001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选择控制措施:b)实施通用信息安全控制措施;c)开发组织自身的信息安仝管理指南。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参考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逗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改)适用于本标准。
ISO/IEC27000,信息技术一安全技术一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一概述和词汇3术语和定义ISO/IEC27000中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丁木标准。
4本标准的结构本标准包括14个安全控制措施的章节,共含有35个主要安全类别和113项安全控制措施4.1章节定义安全控制的每个章节含一个或多个主要安全类别木标准中章节的顺序不表示其重要性。
根据不同的坏境,任何或所有章节的安全控制措施都可能是重要的,因此使用本标准的每一个组织宜识别适用的控制措施及其重要性,以及它们对各个业务过程的适用性。
另外,本标准的排列没有优先顺序。
4.2控制类别每一个主要安全控制类别包含:个控制目标,声明要实现什么;b)一个或多个控制措迤,可被用于实现该控制目标。
控制措施的措述结构如下:控制措施定义满足控制目标的特定的控制措施的陈述。
实施指南为支持控制措施的实施和满足控制目标,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本指南可能不能全部适用或满足所有情况,也可能不满足组织的特定控制要求。
其他信总提供需要考虑的进一步的信息,例如法律方面的考虑和对其他标准的引用。
如果没有其他信息需要提供,将不显示本部分。
5信息安全策略5.1信息安全的管理方向日标:依据业务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管理方冋并支持仨息安仝。
5.1.1信息安全策略控制措施信息安全策略集宜山管理者定义、批准、发布并传达给员工和相关外部方。
实施指南在最高级別上,组织宜定义“信息安全方针”,由管理者批准,制定组织管理其信息安全目标的方法。
信息安全方针宜解决下列方面创建的要求a)业务战咯b)规章、法规和合同当前和预期的信息安全威胁环境信息安全方针宜包括以下声明a)指导所有信息安全相关活动的信息安全、目标和原则的定义;b)已定义角色信息安全管理一般和特定职责的分配;c)处理偏差和意外的过程。
在较低级别,信息安全方针宜由特定主题的策咯加以支持,这些策唅进一步强化了信息安仝控制措施的执行,并且在组织内通常以结构化的方式处理某些日标群体的需求或涵盖某些主题。
这些细化的策略主题包括a)访问控制(见9);b)信息分类(和处理)(见82);c)物理和环境安全(见11)d)面向终端用户的主题,例如:1)资产的可接受使用(见8.1.3)2)清空桌面和清空屏幕(见11.2.9);)信息传递(见132.1);4)移动设备和远程工作(见6.2);5)软件安装和使用的限制(见12.6.2))备份(见12.3);f)信息传递(见13.2);g)忐意软件防范(见122);h)技术脆弱性管理(见12.61)密码控制(见10);j)通信安全(见13);k)隐私和个人可识别信息的保护(见18.1.4);l)供应商关系(见15)这些策略宜不用预期读者适合的、可访问的和可理解的方式传达给员工和相关外部方,例如在“信息安全意认、教育和培训方案”(见72.2)的情况卜。
其他信息信息安全内部策略的需求因组织而异。
内部策略对于大型和复杂的组织而言更加有用这些组织中,定义和批准控制预期水平的人员与实施控制措施的人员或簧咯应用于组织中不冋人员或职能的情境是隔离的。
信息安全策略可以以单一《信息安全方针》文件的方式发布,或作为各不相同但相互关联的一套文件。
如果任何信息安全策略要分发至组织外部,宜注意不要泄露保密信息。
些组织使用其他术语定义这些策略文件,例如“标准”、“导则”或“规则”。
5.1.2信息安仝策略的评审控制措施信息安全策略宜按计划的时间问隔或当重大变化发生时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实施指南每个策略宜冇专人负责,他负有授权的策略开发、评审和评价的管理职责。
评审宜包括评估组织策咯改进的机会和管理信息安全适应组织环境、业务状况、法律条件或技术环境变化的方法。
信息安仝策略评审宜考虑管理评审的结果。
宜获得管理者对修订的策略的批准6信息安全组织6.1内部组织日标:建立管理框架,以启动和控制组织范围内的信息安仝的实施和运行。
6.1.1信息安全角色和职责控制措施所有的信息安全职责宜予以定义和分配。
实施指南信息安仝职责的分配宜与信息安仝策略(见5.1.1)相一致。
宜识别各个资产的保护和执行特定信息安全过稈的职责。
宜定义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活动,特别是残余风险接受的职责。
这些职责宜在必要时加以补充,米为特定地点和信息处理设施提供更详细的指南。
资产保扩和执行特定安全过程的局部职责宜予以定义。
分配有信息安全职责的人员可以将安全任务委托给其他人员。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负有责任,汴且他们宜能够确定任何被委托的任务是否已被正确地执行个人负责的领域宜予以规定;特别是,宜进行下列上作a)宜识别和定义资产和信息安全过程;b)宜分配每一资产或信息安全过稈的实体职责,并且该职责的细节官形成文件(见8.1.2)c)宜定义授权级别,并形成文件;d)能够履行信息安仝领域的职责,领域內被任命的人员宜有能力,并给予他们机会,使其能够紧跟发展的潮流e)宜识别供应商关系信息安仝方面的协调和监督措施,并形成文件。
其他信息在许多组织中,将仟命一名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全面负责信息安全的开发和实施,并支持控制措施的识别。
然而,提供控制措施资源并实施这些控制措施的职责通常归于各个管坦人员。
一种通常的做法是为每一项资产指定一名责任人负责该项资产的日常倮护6.1.2职责分离控制拮施
2016/7/4 15:49:43 610KB ISO 27002 2013 中文版
1
本导则共包含五个部分,第一简要阐述了工业互联本导则共包含五个部分,第二部分描述了级节点作用和建设二级节点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归纳了作用和建设二级节点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归纳了二级节点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总体框架以及管理体系、功能体系、使用体系和接口规范;
第四部分给出了二级节点建设模式和建设主体的选择建议;
第五部分给出了二级节点运营要求。
1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