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内容设计一个滑动窗口协议,在仿真环境下编程实现有噪音信道两站点间无差错双工通信信道模型8000bps全双工卫星信道单向传播时延270毫秒信道误码率为10-5物理层接口:提供帧传输服务,帧间有1ms帧边界网络层属性:分组长度固定256字节实现GoBackN协议
1
一、关于版图与电路提取二、芯片物理层图形三、目前流行的IC结构及其版图特征四、版图分析技术五、电路整理与分析六、版图举例
2025/9/16 17:24:42 1.51MB 版图、反向
1
802.11phyinNS3的资料,用来学习NS3中的物理层实现不错
2025/9/10 6:47:18 805KB 802.11
1
目录序言前言第1章网络互连介绍 11.1认证目标1.01:网络互连模型 11.1.1网络的发展 21.1.2OSI模型 21.1.3封装 31.2认证目标1.02: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41.2.1DIX和802.3Ethernet 51.2.2802.5令牌环网 71.2.3ANSIFDDI 81.2.4MAC地址 91.2.5接口 91.2.6广域网服务 121.3认证目标1.03:网络层和路径确定 171.3.1第3层地址 171.3.2已选择路由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 171.3.3路由选择算法和度 181.4认证目标1.04:传输层 181.4.1可靠性 181.4.2窗口机制 181.5认证目标1.05:上层协议 181.6认证目标1.06:Cisco路由器、交换机和集线器 181.7认证目标1.07:配置Cisco交换机和集线器 201.8认证总结 201.92分钟练习 221.10自我测试 23第2章从CiscoIOS软件开始 312.1认证目标2.01:用户界面 312.1.1用户模式和特权模式 312.1.2命令行界面 322.2认证目标2.02:路由器基础 352.2.1路由器元素 352.2.2路由器模式 352.2.3检查路由器状态 372.2.4Cisco发现协议 382.2.5远程访问路由器 392.2.6基本测试 392.2.7调试 402.2.8路由基础 412.3认证目标2.03:初始配置 432.3.1虚拟配置注册表设置 462.3.2启动序列:引导系统命令 472.3.3将配置传送到服务器或从服务器上复制配置 472.4认证目标2.04:自动安装配置数据 492.5认证总结 492.62分钟练习 502.7自我测试 51第3章IP寻址 583.1认证目标3.01:IP地址类 583.1.1IP地址的结构 583.1.2特殊情况:回路、广播和网络地址 593.1.3识别地址类 603.1.4子网掩码的重要性 613.1.5二进制和十进制互相转换 623.2认证目标3.02: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 643.2.1子网划分的目的 653.2.2在默认子网掩码中加入位 653.3认证目标3.03:子网规划 663.3.1选择子网掩码 663.3.2主机数目的影响 663.3.3确定每个子网的地址范围 673.4认证目标3.04:复杂子网 683.4.1子网位穿越8位位组边界 683.4.2变长子网掩码 693.4.3超网划分 703.5认证目标3.05:用CiscoIOS配置IP地址 713.5.1设置IP地址和参数 713.5.2主机名称到地址的映射 713.5.3使用ping 723.5.4使用IPTRACE和Telnet 733.6认证总结 733.72分钟练习 743.8自我测试 75第4章TCP/IP协议 884.1认证目标4.01:应用层服务 894.2认证目标4.02:表示和会话层服务 894.2.1远程过程调用 894.2.2Socket 894.2.3传输层接口 904.2.4NetBIOS 904.3认证目标4.03:协议的详细结构 904.3.1传输层 914.3.2TCP 914.3.3UDP 934.4认证目标4.04:网络层 944.4.1网际协议 944.4.2地址解析协议 954.4.3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964.4.4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964.4.5网际控制消息协议 964.5认证目标4.05:操作系统命令 974.5.1UNIX 97
2025/9/8 22:48:42 8.22MB CCNA 中文
1
《ISO-14229-中文.pdf》是关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14229标准的中文版。
这个标准,通常被称为UDS(统一诊断服务),是汽车电子系统诊断的一个重要规范,尤其在车载网络和车载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故障检测和维修中起到关键作用。
UDS标准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但其原理和技术也可延伸到其他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和航空航天。
UDS(UnifiedDiagnosticServices)是基于ISO14229标准的一套诊断协议,它定义了ECU与诊断工具之间的通信接口和服务。
该协议支持多种通信介质,如CAN(ControllerAreaNetwork)、LIN(LocalInterconnectNetwork)或FlexRay,允许诊断设备与车辆中的各个控制单元进行交互,执行诸如读取故障码、清除故障码、读取数据流、执行元件测试等任务。
ISO14229标准包含了以下核心内容:1.**服务定义**:规定了多个诊断服务,如“安全访问”用于获取安全相关的诊断信息,“读取数据ByIdentifier”用于按标识符读取数据,“控制DTC设置”用于控制故障代码的设定和清除等。
2.**通信层**:描述了UDS协议如何在不同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上实现,如在CAN总线上的实现。
3.**错误处理**:定义了错误识别和恢复机制,以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诊断会话管理**:定义了不同类型的会话,如“普通诊断会话”、“编程会话”和“安全会话”,以满足不同诊断需求。
5.**安全性**:涵盖了诊断过程中的权限管理和认证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或修改。
6.**诊断响应时间**:规定了诊断服务的响应时间限制,以提高诊断效率。
尽管此中文版本可能存在翻译误差,但其提供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指南对于理解和应用UDS协议仍十分有价值。
如果需要更准确的理解,建议参考原始的英文版本,或者联系提供的联系方式寻求专业帮助。
同时,了解和掌握UDS标准对于汽车行业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开发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地诊断和解决车辆电子系统的问题。
2025/8/20 15:24:06 1.45MB
1
STM32F407是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推出的一款基于ARMCortex-M4内核的微控制器,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物联网设备、自动化系统等领域。
485MODBUS是工业通信协议的一种,常用于设备间的串行通信,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远距离传输能力。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STM32F407实现485MODBUS通信。
1.**STM32F407核心特性**STM32F407集成了高性能的Cortex-M4处理器,具备浮点运算单元(FPU),工作频率高达180MHz,内存配置包括大容量闪存和SRAM,以及丰富的外设接口如I/O端口、定时器、ADC、SPI、I2C、USART等,非常适合实时性和计算性能要求较高的应用。
2.**485通信协议**485通信是RS-485标准下的物理层通信方式,采用差分信号传输,允许在多点网络中进行全双工或半双工通信,最大传输距离可达1200米,适合长距离、噪声环境下的数据传输。
MODBUS是一种基于485通信的通用协议,主要用于设备间的数据交换,支持ASCII和RTU两种模式,其中RTU模式效率更高,适用于大多数工业应用。
3.**MODBUS协议详解**MODBUS协议定义了数据组织和传输格式,包括地址编码、功能码、数据域和校验码等。
地址编码用于指定发送和接收设备,功能码指示要执行的操作,如读取或写入寄存器,数据域包含实际传输的数据,校验码用于检查通信错误。
4.**STM32F407与485MODBUS的实现**-**硬件配置**:STM32F407通常通过UART接口连接到485收发器,如MAX485,收发器负责将TTL电平转换为485电平,实现长距离传输。
-**软件实现**:使用STM32CubeMX配置UART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
编写驱动代码来初始化UART和485收发器,设置中断处理函数处理数据收发。
-**MODBUS协议栈**:编写MODBUS协议解析代码,根据接收到的功能码执行相应操作,如读取或写入寄存器。
这需要理解并实现MODBUS协议中的各种功能码。
5.**实验步骤**实验26485通信实验可能包括以下步骤:-硬件连接:连接STM32开发板和485收发器,确保正确接线。
-配置STM32:使用STM32CubeMX配置UART接口和时钟,生成初始化代码。
-编写通信代码:实现MODBUS协议的解析和响应,以及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测试验证:通过另一台支持MODBUS的设备与STM32进行通信,测试读写功能,确保数据正确传输。
6.**注意事项**在进行485MODBUS通信时,需注意以下几点:-差分信号线A和B需要正确连接,避免反接。
-设备之间需要保持一致的波特率和其他通信参数。
-为了避免信号冲突,需要正确设置485收发器的使能信号,确保在发送时才切换到发送模式。
-在多设备网络中,需避免地址冲突,确保每个设备有唯一的MODBUS地址。
这个实验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实践了解STM32F407与485MODBUS通信的工作原理和实现细节,对于提升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非常有帮助。
2025/8/13 9:25:27 unknown 485通讯
1
标题《38.213物理层控制流程》与描述“5G的独立组网标准中文版系列之六:《38.213物理层的控制流程》”指明了文档的主题和背景,即这是一个关于5G独立组网标准系列中的一部分,具体涉及到了物理层控制流程的内容。
这部分标准是由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制定的,而且文档中提到的“Release15”标志着这是5G标准中一个特定版本的文档。
在本文档的标签中提到了“38.213”和“物理层控制”、“物理层”,再次强调了主题集中在物理层的技术规范上。
根据提供的内容摘录,可以提取到的知识点包括:1.物理层控制流程的组织结构文档开始部分提到了技术规格文档是由3GPP制作,其中的内容需要在技术规格小组(TSG)的讨论和批准下开展。
这表明了文档的制定流程涉及严格的审查和版本控制,版本号的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代表了提交内容的阶段(讨论、批准或已批准且保留修改权)、技术改进和编辑更新。
2.文档内容范围和引用文档提及了本技术规范的范围,并列出了一系列参考资料,这些参考资料包括了其他的技术规范和描述,比如“3GPPTS38.201”、“3GPPTS38.202”和“3GPPTS38.211”等,这些参考文件涉及到物理层的一般描述、提供的服务、物理信道和调制等基础性信息。
3.物理层控制流程的细节文档详细介绍了物理层控制流程的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同步流程、小区搜索、传输时序调整等物理层连接建立的步骤。
-上行链路功率控制机制,以及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相关技术细节。
-用户设备(UE)在物理层的各种行为,例如探测参考信号、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活动。
-HARQ-ACK码本的确定,以及基于码块组(CBG)的HARQ-ACK码本确定,和不同类型HARQ-ACK码本的定义。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集和格式,以及HARQ-ACK、调度请求(SR)和信道状态信息(CSI)等上行控制信息(UCI)的报告机制。
-UCI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中的报告,以及与PUCCH中UCI传输格式的复用规则。
-随机接入流程,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选择、随机接入响应,以及PUSCH中带有UE争用解决标识的消息传输机制。
-UE如何处理中断传输指示、PUCCH/PUSCH的组TPC命令,以及SRS切换。
-时隙配置和UE用于确定时隙格式的过程,以及UE组共同信令的相关说明。
-带宽部分操作、PDCCH公共搜索空间的UE过程等。
4.更新记录和版本控制文档提到了一个附件A,即更新记录部分,该部分记录了文档的修改历史和新版本的发布信息。
文档的版本号更新规则也得到了阐述,即当有实质性的技术改进或重要更新时,版本号的中间部分会增加,而如果仅仅是文档编辑或描述性内容更新,则仅增加最后部分的版本号。
总体来说,文档《38.213物理层控制流程》涉及了5GNR技术标准中关于物理层控制流程的广泛内容,从基础的连接建立步骤到复杂的功率控制和信道管理机制,再到物理层测量和信息报告流程的详细规定,以及对文档更新和版本控制的严格管理。
这些内容构成了5G物理层操作的基础,对于深入理解5G无线接入网技术规范至关重要。
2025/8/13 6:37:02 2.46MB 38.213  物理层控制  物理层
1
包括5篇文档,详细介绍了5G的物理层:NR物理层概述,5G-NR复用与信道编码,5G-NR物理层过程(控制),5G-NR物理层提供的服务,5G-NR物理信道与调制
2025/8/2 10:20:18 3.06MB 5G物理层
1
了解LTE产生的背景及网络架构,掌握LTE物理层和层2的基本原理,了解LTE空口关键技术
1
ISO9141-1,ISO9141-2,ISO9141-3,很清晰,开发OBD软件需要看一下,物理层到连接层到数据层,更上层的协议请参照其他文件。
2025/6/17 13:51:16 1.32MB OBD 9141 ISO
1
共 110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