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D电机控制目录第1章数字PID控制1.1PID控制原理1.2连续系统的模拟PID仿真1.3数字PID控制1.3.1位置式PID控制算法1.3.2连续系统的数字PID控制仿真1.3.3离散系统的数字PID控制仿真1.3.4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及仿真1.3.5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及仿真1.3.6抗积分饱和PID控制算法及仿真1.3.7梯形积分PID控制算法1.3.8变速积分PID算法及仿真1.3.9带滤波器的PID控制仿真1.3.10不完全微分PID控制算法及仿真1.3.11微分先行PID控制算法及仿真1.3.12带死区的PID控制算法及仿真1.3.13基于前馈补偿的PID控制算法及仿真1.3.14步进式PID控制算法及仿真第2章常用的PID控制系统2.1单回路PID控制系统2.2串级PID控制2.2.1串级PID控制原理2.2.2仿真程序及分析2.3纯滞后系统的大林控制算法2.3.1大林控制算法原理2.3.2仿真程序及分析2.4纯滞后系统的Smith控制算法2.4.1连续Smith预估控制2.4.2仿真程序及分析2.4.3数字Smith预估控制2.4.4仿真程序及分析第3章专家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3.1专家PID控制3.1.1专家PID控制原理3.1.2仿真程序及分析3.2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3.2.1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原理3.2.2仿真程序及分析3.3模糊免疫PID控制算法3.3.1模糊免疫PID控制算法原理3.3.2仿真程序及分析第4章神经PID控制4.1基于单神经元网络的PID智能控制4.1.1几种典型的学习规则4.1.2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4.1.3改进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4.1.4仿真程序及分析4.1.5基于二次型性能指标学习算法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4.1.6仿真程序及分析4.2基于BP神经网络整定的PID控制4.2.1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整定原理4.2.2仿真程序及分析4.3基于RBF神经网络整定的PID控制4.3.1RBF神经网络模型4.3.2RBF网络PID整定原理4.3.3仿真程序及分析4.4基于RBF神经网络辨识的单神经元PID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4.4.1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原理4.4.2仿真程序及分析4.5基于CMAC(神经网络)与PID的并行控制4.5.1CMAC概述4.5.2CMAC与PID复合控制算法4.5.3仿真程序及分析4.6CMAC与PID并行控制的Simulink仿真4.6.1Simulink仿真方法4.6.2仿真程序及分析第5章基于遗传算法整定的PID控制5.1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5.2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5.2.1遗传算法的构成要素5.2.2遗传算法的应用步骤5.3遗传算法求函数极大值5.3.1遗传算法求函数极大值实例5.3.2仿真程序5.4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整定5.4.1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整定原理5.4.2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PID整定5.4.3仿真程序5.4.4基于二进制编码遗传算法的PID整定5.4.5仿真程序5.5基于遗传算法摩擦模型参数辨识的PID控制5.5.1仿真实例5.5.2仿真程序第6章先进PID多变量解耦控制6.1PID多变量解耦控制6.1.1PID解耦控制原理6.1.2仿真程序及分析6.2单神经元PID解耦控制6.2.1单神经元PID解耦控制原理6.2.2仿真程序及分析6.3基于DRNN神经网络整定的PID解耦控制6.3.1基于DRNN神经网络参数自学习PID解耦控制原理6.3.2DRNN神经网络的Jacobian信息辨识6.3.3仿真程序及分析第7章几种先进PID控制方法7.1基于干扰观测器的PID控制7.1.1干扰观测器设计原理7.1.2连续系统的控制仿真7.1.3离散系统的控制仿真7.2非线性系统的PID鲁棒控制7.2.1基于NCD优化的非线性优化PID控制7.2.2基于NCD与优化函数结合的非线性优化PID控制7.3一类非线性PID控制器设计7.3.1非线性控制器设计原理7.3.2仿真程序及分析7.4基于重复控制补偿的高精
2024/7/16 13:07:56 5.56MB PID
1
本书介绍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无线通信领域内的应用。
全书共分10章。
第1章简要介绍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无线衰落信道的基本特性;
第2章介绍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性;
第3章叙述了OFDM技术内峰值平均功率比的问题,并且讨论若干抑制过高峰均比的方法;
第4章详细介绍OFDM技术内非常关键的同步问题;
第5章介绍OFDM技术内的信道估计;
第6章针对动态功率、比特分配在OFDM系统内的灵活应用进行讨论;
第7章介绍各种编码在OFDM技术内的应用,并且讨论最新的编码方法;
第8章分析多种不同的多址方案与OFDM技术的结合;
第9章详细介绍OFDM在多个领域内的应用,其中包括DAB、DVB、WLAN和ADSL等;
最后第10章简单介绍未来移动通信系统(NextG)的关键概念,以及适于传输高速数据流的MIMOOFDM系统。
  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和通信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参考书。
2024/7/15 20:10:04 14.49MB OFDM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 经典
1
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第2章传感器概述第3章应变式传感器第4章电感式传感器第5章电容式传感器第6章压电式传感器第7章磁电式传感器第8章光电式传感器第9章半导体传感器第10章超声波传感器第11章传感器在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2024/7/13 8:58:32 6.29MB 传感器 课件
1
华为官方翻译802.11无线网络权威指南(第2版)中文版第1章无线网络导论第2章802.11网络概论第3章802.11MAC第4章802.11帧封装细节第5章有线等级隐私(WEP)第6章802.1X使用者身份认证第7章802.11I:RSN、TKIP与CCMP第8章过程管理第9章PCF免竞争服务第10章物理层概观第11章跳频物理层第12章直接序列序列物理层:DSSS与HR/DSSS(802.11B)第13章802.11A与802.11J第14章802.11:延伸速率物理层(ERP)第15章802.11N前瞻:MIMO-OFDM第16章802.11的硬件第17章802.11与WINDOWS第18章802.11与MACINTOSH第19章802.11与LINUX第20章使用802.11基站第21章无线网络逻辑架构第22章安全性架构第23章网络规划与工程管理第24章802.11网络分析第25章802.11效能比较第26章结论与展望
2024/7/13 8:19:11 6.93MB 802.11 无线 wireless
1
本书为陈荣老师主编,目录如下,本文档还附带一篇博士论文,本文档仅供学习交流,切勿商用,否侧后果自负。
第1章绪论第2章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第3章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及电流控制方法第4章矢量控制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第5章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第6章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第7章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电机的启动制动过程分析第8章基于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参数测量第9章三相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第10章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实例装置系统性能简介
2024/7/7 20:33:25 15.18MB PMSM 永磁同步电机 伺服系统控制
1
第1章C++关键语法及其在VC++中的应用1.1重载1.1.1函数重载1.1.2运算符重载1.1.3函数重载在MFC中的应用举例1.1.4运算符重载在MFC中的应用举例2.2虚拟函数1.2.1静态联编与动态联编1.2.2虚拟函数的定义1.2.3虚拟函数的实现机制1.2.4虚拟函数的应用1.2.5纯虚拟函数1.2.6虚拟函数在MFC中的应用举例1.3静态成员1.3.1静态成员变量1.3.2静态成员函数1.3.3静态成员变量在MFC中的应用举例1.3.4静态成员函数在MFC中的应用举例1.4类模板1.4.1类模板的定义1.4.2使用类模板和模板类1.4.3模板在MFC中的应用举例1.5多重继承和内嵌类1.5.1继承方式与访问权限1.5.2多重继承和虚拟基类1.5.3内嵌类与类合成1.5.4类继承与类合成的应用1.5.5多重继承和内嵌类在COM中的应用第2章MFC类结构与窗口操作2.1MFC类结构2.1.1CObject类2.1.2CCmdTarget类2.1.3CWinThread类2.1.4CWnd类2.2CWnd类与Windows窗口的关系2.2.1使用WIN32API创建窗口2.2.2亲自动手创建窗口封装类2.2.3CWnd类如何封装Windows窗口2.3CWnd的派生类2.3.1CFrameWnd类2.3.2CView类2.3.3CDialog类2.4窗口操作2.4.1检索窗口2.4.2屏幕坐标与客户区坐标2.4.3窗口之间的层次关系2.4.4父窗口与子窗口2.5Windows窗口类2.5.1窗口类的结构2.5.2系统定义的窗口类2.5.3窗口的子类化和超类化第3章消息映射与消息处理3.1MFC的消息映射3.1.1消息映射机制3.1.2消息映射的宏定义3.2非窗口消息3.2.1命令消息3.2.2通知消息3.2.3反射消息3.2.4非窗口消息的传递路由3.2.5非窗口消息的扩展3.3特殊消息和处理函数3.3.1空闲消息处理3.3.2命令状态更新消息3.3.3使用OnCmdMsg0函数分发非窗口消息第4章控件子窗口4.1控件的创建和子类化4.1.1控件的创建4.1.2控件的子类化4.2控件的属主画与自定义画4.2.1属主画消息处理和虚拟函数4.2.2几个控件的属主画特性4.2.3控件的自定义画4.3自定义控件4.3.1自定义控件的窗口类4.3.2自定义控件的通知消息4.3.3自定义控件的绘制4.3.4自定义的分隔条控件第5章界面优化5.1开发使用控制条5.1.1为控制条按需分配客户区5.1.2控制条基类CControlBar5.1.3控制条的停靠与浮动5.1.4实现停靠浮动子窗口5.2工具栏优化5.2.1添加按钮文本5.2.2创建工具栏的子控件5.3菜单优化5.3.1动态创建菜单5.3.2菜单的属主画第6章文档视图框架6.1CWinApp应用类6.1.1应用类全局对象6.1.2注册表和INI文件操作6.1.3命令行参数处理6.2单文档模板框架6.2.1文档、框架、视图的动态创建6.2.2非拆分视图的切换6.3多文档模板框架6.3.1CMDIFrameWnd主框架6.3.2CMDIChildWnd子框架6.3.3CDocument类的文档管理功能6.4编写多框架的应用程序6.4.1创建多框架的必要性6.4.2自动创建的多框架程序6.4.3改进自动创建的多框架程序6.4.4手工创建多框架程序6.5拆分视图6.5.1认识CsplitterWnd窗口拆分类6.5.2应用Cview::OnCreate0消息处理函数实现拆分6.5.3创建非视图的拆分子窗口6.5.4拆分视图的创建删除和隐藏显示第7章屏幕绘图与打印7.1MFC设备环境类7.1.1基类CDC7.1.2CWindowDC与CClientDC7.1.3WM_PAINT窗口消息与CPaintDC类7.1.4使用设备上下文的剪裁区提高刷新效率7.2脱离视图的MFC打印功能7.2.1准备打印设备和打印参数7.2.2单页打印7.2.3分页打印7.2.4调整图文打印尺寸7.3窗口的自动打印7.3.1自动打印的消息处理7.3.2自动打印客户区和非客户区第8章多线程的创建与控制8.1工作者线
2024/6/30 22:51:08 18.07MB VC++ 编程技术 Visual C++
1
C#科学计算讲义-宋叶志-人民邮电出版社内容概要《C#科学计算讲义》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科学计算方法,并对算法给出了源代码。
关于算法部分主要介绍了线性方程组的迭代解法与直接解法、正交变换与最小二乘计算方法、鲁棒估计、随机数的产生、插值法、非线性方程求解、多元非线性最优化算法、微分方程数值方法等内容。
本书还给出了C#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对科学计算中要用到的矩阵向量类的构造做了详细阐述。
算法的实现本身不限于具体的语言,本书对于算法的描述是较为详细的,所以读者也很容易把算法改用Fortran、MATLAB、C++、Java等语言编程实现。
宋叶志、徐导和何峰编著的《C#科学计算讲义》适合作为大学理工科本科生或研究生计算方法、数值分析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
对于从事相关学科教学的教师,如果不熟悉现代编程语言,也可以选择本书作为工具书。
本书还可以用作科研人员的工程计算工具书与算法集。
另外,在一些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公司,如数量金融、统计等行业,也可以选用本书作为培训教材,或直接应用书上的源代码进行软件开发。
书籍目录第1章 C#程序设计基础 1.1 计算机、程序设计与算法 1.1.1 计算机结构 1.1.2 操作系统 1.1.3 机器语言与高级语言 1.1.4 程序设计与算法 1.2 C#历史与概述 1.2.1 C语言:结构化编程语言的高峰 1.2.2 C++语言: 面向对象与大型程序 1.2.3 Java语言:可移植、安全性与Internet 1.2.4 C#:.NET主打语言 1.3 集成开发环境介绍 1.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4.1 封装 1.4.2 多态 1.4.3 继承 1.5 数据类型与运算符 1.5.1 简单数据类型 1.5.2 数组 1.5.3 运算符 1.5.4 赋值运算符 1.6 程序控制结构 1.6.1 顺序结构 1.6.2 分支结构 1.6.3 循环结构 1.6.4 控制结构的嵌套 1.7 类的设计及对象实现 1.7.1 定义类 1.7.2 创建对象 1.7.3 方法 1.7.4 构造函数 1.7.5 析构函数与垃圾回收 1.8 运算符重载及索引器 1.8.1 运算符重载 1.8.2 索引器 1.8.3 面向对象思想在C#程序设计中的重要性 1.9 GUI编程 1.10 本章小结第2章 线性方程组迭代解法 第3章 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法第4章 正交变换与最小二乘计算方法第5章 鲁棒估计第6章 随机数第7章 插值法第8章 非线性方程数值解法第9章 非线性最优化第10章 常微分方程(组)的数值方法附录A C# 数值代数类的抽象与设计 附录B 动态链接库与混合编程 B.1 静态链接库与动态链接库 B.2 C#调用Fortran动态链接库范例 B.3 调用可执行函数 附录C Linux下C#开发与跨平台编程介绍 C.1 Mono简介 C.2 Linux下C#IDE开发范例 参考文献 
2024/6/30 17:14:25 57.93MB C# 科学计算 宋叶志 人民邮电
1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李冬梅2015.3目录第1章绪论 1第2章线性表 5第3章栈和队列 13第4章串、数组和广义表 26第5章树和二叉树 33第6章图 43第7章查找 54第8章排序 65
2024/6/19 6:36:15 1.48MB 数据结构 李冬梅
1
单片机入门教程郭天祥51单片机课件第1章概述第2章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第3章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和汇编 语言程序示例第4章MCS-51单片机系统功能的扩展第5章MCS-51单片机的接口与应用第6章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第7章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
1
VTK图形图像开发进阶系统地介绍了VTK基础知识与开发技术,帮助VTK用户从入门到进阶,快速进入项目实战。
本书第1章是VTK概览,介绍VTK的发展和编译安装;
第2章以实例开题,分析VTK渲染引擎和可视化管线;
第3章介绍VTK的基本数据结构,并在第4章中以实例分析VTK中数据读写功能;
第5~6章通过实例阐述VTK在图像和图形处理中的应用;
第7章分析VTK的体绘制技术;
第8章讲述VTK交互技术;
第9章内容为VTK在Qt、MFC等环境下的开发技术;
第10章分析了VTK的基础架构和管线机制,并通过实例讲解自定义Filter类;
附录中列举了VTK5与VTK6的区别,并给出了VTK中文的实现。
目录第1章VTK概览第2章VTK的基本概念第3章VTK基本数据结构第4章VTK数据的读写第5章VTK图像处理第6章VTK图形处理第7章体绘制第8章VTK交互与Widget第9章基于VTK的GUI应用程序第10章自定义VTK类
81.79MB VTK 图形图像 pdf
1
共 284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