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电赛h题电磁曲线炮,stm32f407核心控制板控制,经过4x4按键控制,串口接收摄像头的数据判断靶位,在经过红外测距测得距离,经过舵机精确控制角度设置
2022/9/7 21:57:00 13.29MB stm32f407
1
•精准的位置控制依照输入脉冲的数量,确定轴转动的角度。
位置误差非常小(小于1/10度),且不累积。
•精确的转速步进电机的转速取决于输入电脉冲的频率,可以实现精确控制和方便调节。
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运动控制领域。
•正向/反向转动,急停及锁定功能在整个速度范围内都可以实现对电机力矩和位置的有效控制,包括静力矩。
在电机锁定状态下(电机绕组中存在电流,而外部没有旋转的脉冲指令输入),仍然保持一定的力矩输出。
•低转速条件下的精准位置控制步进电机不需要借助齿轮箱的调节,就可以在非常低的转速下平稳运行,同时输出较大的力矩,避免了功率的损耗和角度位置偏差,同时降低了成本,节省了空间。
•更长的使用寿命步进电机的无电刷设计保证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很长。
步进电机的寿命通常取决于轴承。
2022/9/7 20:56:13 3.08MB 手册
1
本书从硬件描述语言(VHDL和VerilogHDL)、Simulink环境下的模型构建以及Xilinx高级综合工具下的C/C++程序设计3个角度,对采用XilinxFPGA平台构建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方法进行详细的引见与说明。
全书内容涵盖了数字信号处理的主要理论知识,其中包含通用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通信信号处理和数字图像处理等方面。
全书共5篇21章,内容包括:信号处理理论基础,数字信号处理实现方法,数值的表示和运算,基于FPGA的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流程;
CORDIC算法、离散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FIR滤波器、IIR滤波器、重定时信号流图、多速率信号处理、串行和并行-串行FIR滤波器、多通道FIR滤波器以及其他常用数字滤波器的原理与实现;
数控振荡器、通信信号处理和信号同步的原理与实现;
递归结构信号流图的重定时,自适应信号处理的原理与实现;
数字图像处理和动态视频拼接的原理与实现。
2022/9/7 14:35:42 113.49MB 数字信号处理
1
MACD称为异同移动平均线,是从双指数移动平均线发展而来的,由快的指数移动平均线(EMA12)减去慢的指数移动平均线(EMA26)得到快线DIF,再用2×(快线DIF-DIF的9日加权移动均线DEA)得到MACD柱。
MACD的意义和双移动平均线基本相同,即由快、慢均线的离散、聚合表征当前的多空形态和股价可能的发展变化趋势,但阅读起来更方便。
当MACD从负数转向正数,是买的信号。
当MACD从正数转向负数,是卖的信号。
当MACD以大角度变化,表示快的移动平均线和慢的移动平均线的差距非常迅速的拉开,代表了一个市场大趋势的转变。
1
全站仪闭合导线计算。
直接输出角度距离出成果,希望大家能捧场
2022/9/7 7:50:43 96KB 表格
1
本人写的汽车方向盘的小DEMO,旋转角度计算用了三角函数,现分享一下
2022/9/6 9:56:02 606KB IOS
1
【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宽带无线数字通信【ISBN】7-5053-7667-5【出版发行项】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9【格式】超星转成的pdf【页数】411页【作者简介】AndreasF.Molisch,奥地利的维也纳理工大学通信与射频工程学院移动通信系的副教授,合编著有《宽带无线数字通信》等。
【本书简介】本书将宽带无线数字通信系统分成最具有代表性的非均衡系统、单载波非扩频均衡系统、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和码分多址系统四大类,全面涵盖了当前及未来宽带无线数字通信的最新内容。
深入的引见。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将宽带无线数字通信系统分成最具有代表性的非均衡系统、单载波非扩频均衡系统、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和码分多址系统四大类,全面涵盖了当前及未来宽带无线数字通信的最新内容。
本书除了引见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外,还引见了最新的学术前沿及技术进展。
这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和技术参考书,适用于电子与通信类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研究所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目录】第一部分宽带系统引论第1章基础知识1.1什么是宽带系统1.2发展历史参考文献第2章当前及未来的宽带系统2.1DECT和PHS2.2GSM/DCS-19002.3IS-1362.4IS-952.5W-CDMA2.6HIPERLAN-II参考文献第3章无线移动信道3.1平衰落信道3.2时间色散信道:直观描述3.3时间色散信道:系统理论描述3.3.1确定性解释3.3.2随机性解释3.4广义平稳非相关散射WSSUS假设3.4.1广义平稳WSS3.4.2非相关散射3.4.3广义平稳非相关散射WSSUS3.4.4WSSUS系统函数的一些特例3.5表达时间色散信道的参数3.5.1延迟扩展和相关带宽3.5.2延迟窗口和干扰比3.5.3总结3.6时间色散信道模型3.6.1抽头延时线模型3.6.2COST207模型3.6.3Hashemi-Suzuki-Turin模型3.7含有角度色散的模型参考文献第4章概述第5章展望5.1各种方法的比较5.2未来的发展5.2.1自适应天线5.2.2多输入-多输出系统5.2.3多用户检测参考文献第二部分非均衡系统第6章为什么要研究非均衡系统参考文献第7章系统模型7.1发射机7.1.1相移键控7.1.2频移键控7.2信道7.3接收机7.3.1相干和非相干解调7.3.2PSK和CPFSK的差分检测7.3.3GPFSK的鉴频器检测7.4同信道干扰的处理参考文献第8章固定抽样的计算方法8.1一般考虑8.1.1符号序列的平均8.1.2经典接收机的分析8.1.3接收信号的相关特性8.2蒙特卡洛MC模拟方法8.2.1计算概述8.2.2文献评论8.3高斯变量二次型QFGV方法8.3.1有关公式8.3.2文献评论8.4高斯矢量问角度ABGV方法8.5相关矩阵特征值方法8.6群延迟方法8.6.1文献评论8.7差错域方法8.8等效信道模型方法8.9其他方法:文献评论参考文献第9章固定抽样的结果9.1调制.信道和接收机的影响9.2CPFSK9.2.1文献评论9.3FSK9.4相干检测PSK9.5差分检测PSK9.5.1文献评论参考文献第10章降低差错平台的调制方式和接收机结构10.1部分比特检测10.2非线性鉴频器10.3降低差错平台的调制方式参考文献第11章自适应抽样11.1盲自适应抽样11.2具有训练序列的自适应抽样11.3具有训练序列的同步参考文献第12章天线分集12.1天线分集的分类12.2高斯变量二次型QFGV方法12.2.1文献评论12.3差错域方法12.4阴影信道中的分集12.5采用固定抽样的分集结果12.6采用自适应抽样的分集结果参考文献第13章综述与结论参考文献附录A采用固定抽样的比特差错宰计算公式A.1高斯变量二次型QFGV方法的解A.2高斯矢量间角度ABGV方法的解A.3差错域方法的解参考文献附录B第二部分的字母表第三
1
【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宽带无线数字通信【ISBN】7-5053-7667-5【出版发行项】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9【格式】超星转成的pdf【页数】411页【作者简介】AndreasF.Molisch,奥地利的维也纳理工大学通信与射频工程学院移动通信系的副教授,合编著有《宽带无线数字通信》等。
【本书简介】本书将宽带无线数字通信系统分成最具有代表性的非均衡系统、单载波非扩频均衡系统、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和码分多址系统四大类,全面涵盖了当前及未来宽带无线数字通信的最新内容。
深入的引见。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将宽带无线数字通信系统分成最具有代表性的非均衡系统、单载波非扩频均衡系统、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和码分多址系统四大类,全面涵盖了当前及未来宽带无线数字通信的最新内容。
本书除了引见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外,还引见了最新的学术前沿及技术进展。
这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和技术参考书,适用于电子与通信类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研究所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目录】第一部分宽带系统引论第1章基础知识1.1什么是宽带系统1.2发展历史参考文献第2章当前及未来的宽带系统2.1DECT和PHS2.2GSM/DCS-19002.3IS-1362.4IS-952.5W-CDMA2.6HIPERLAN-II参考文献第3章无线移动信道3.1平衰落信道3.2时间色散信道:直观描述3.3时间色散信道:系统理论描述3.3.1确定性解释3.3.2随机性解释3.4广义平稳非相关散射WSSUS假设3.4.1广义平稳WSS3.4.2非相关散射3.4.3广义平稳非相关散射WSSUS3.4.4WSSUS系统函数的一些特例3.5表达时间色散信道的参数3.5.1延迟扩展和相关带宽3.5.2延迟窗口和干扰比3.5.3总结3.6时间色散信道模型3.6.1抽头延时线模型3.6.2COST207模型3.6.3Hashemi-Suzuki-Turin模型3.7含有角度色散的模型参考文献第4章概述第5章展望5.1各种方法的比较5.2未来的发展5.2.1自适应天线5.2.2多输入-多输出系统5.2.3多用户检测参考文献第二部分非均衡系统第6章为什么要研究非均衡系统参考文献第7章系统模型7.1发射机7.1.1相移键控7.1.2频移键控7.2信道7.3接收机7.3.1相干和非相干解调7.3.2PSK和CPFSK的差分检测7.3.3GPFSK的鉴频器检测7.4同信道干扰的处理参考文献第8章固定抽样的计算方法8.1一般考虑8.1.1符号序列的平均8.1.2经典接收机的分析8.1.3接收信号的相关特性8.2蒙特卡洛MC模拟方法8.2.1计算概述8.2.2文献评论8.3高斯变量二次型QFGV方法8.3.1有关公式8.3.2文献评论8.4高斯矢量问角度ABGV方法8.5相关矩阵特征值方法8.6群延迟方法8.6.1文献评论8.7差错域方法8.8等效信道模型方法8.9其他方法:文献评论参考文献第9章固定抽样的结果9.1调制.信道和接收机的影响9.2CPFSK9.2.1文献评论9.3FSK9.4相干检测PSK9.5差分检测PSK9.5.1文献评论参考文献第10章降低差错平台的调制方式和接收机结构10.1部分比特检测10.2非线性鉴频器10.3降低差错平台的调制方式参考文献第11章自适应抽样11.1盲自适应抽样11.2具有训练序列的自适应抽样11.3具有训练序列的同步参考文献第12章天线分集12.1天线分集的分类12.2高斯变量二次型QFGV方法12.2.1文献评论12.3差错域方法12.4阴影信道中的分集12.5采用固定抽样的分集结果12.6采用自适应抽样的分集结果参考文献第13章综述与结论参考文献附录A采用固定抽样的比特差错宰计算公式A.1高斯变量二次型QFGV方法的解A.2高斯矢量间角度ABGV方法的解A.3差错域方法的解参考文献附录B第二部分的字母表第三
1
目录第1章计算机制图实验基础知识概述 11.1实验环境AutoCAD2002介绍 11.2基本操作技巧及简单二维图形绘制基础知识介绍 31.3图形编辑基础知识介绍 71.4图层及图形特性知识介绍 121.4.1图层 121.4.2图形特性 131.4.3特性匹配 141.4.4对象特性管理器 141.5显示控制与精确绘图方法介绍 141.5.1缩放显示 141.5.2平移显示 141.5.3视图管理 141.5.4重画 151.5.5重新生成 151.5.6了解AUTOCAD系统的当前状态 151.5.7查询图形对象的几何信息 151.5.8查询本作业的全部图形对象的几何信息 151.5.9查询点的坐标 151.5.10查询两点的距离 151.5.11了解圆、封闭的多义线或多个点所围成的面积 161.6精确绘图方法介绍 161.6.1栅格捕捉 161.6.2栅格显示 161.6.3正交方式 171.6.4对象捕捉 171.6.5以对话框方式设置绘图环境 171.6.6设置用户坐标系 181.6.7坐标系图标 191.7图形标注方法介绍 191.7.1插入文本与贴图概述 191.7.2绘制单行文本 191.7.3绘制多行文本 201.7.4定义字样 201.7.5编辑文本的内容 211.7.6尺寸标注的基本概念 211.7.7长度型尺寸标注 221.7.8标注对齐型尺寸 221.7.9标注直径型尺寸 231.7.10标注半径型尺寸 231.7.11标注角度型尺寸 231.7.12尺寸变量 231.7.13尺寸式样 241.7.14尺寸编辑和修改 251.7.15图案填充 261.8装配图绘制介绍 271.8.1图块 271.8.2外部引用 291.8.3绘制装配图 311.9非图形信息的生成与管理知识介绍 321.9.1CAD提供非图形信息的意义 321.9.2属性 331.9.3访问外部数据库 351.10三维实体外型简介 421.10.1概述 421.10.2生成简单形体 431.10.3形体的布尔运算与剖切 451.10.4形体编辑 461.10.5形体显示和查询 471.10.6利用三维形体获取二维视图 491.11VisualLISP二次开发技术简介 511.12Prote2004 521.12.1Prote简介 521.13MicorsoftOfficeVisio简介 521.13.1Visio简介 521.13.2MicrosoftOfficeVisio环境 521.13.3Visio中创建图表 531.13.4移动形状和调整形状的大小 541.13.5添加文本 55第2章实验要求 602.1实验过程要求 602.2实验报告要求 602.2.1实验报告书写格式 602.2.2实验报告范例 612.3实验成绩评价 612.3.1实验成绩评价结构及比例 612.3.2考核方式 622.3.3评价标准及考核方式细则的确定 62第3章实验内容 633.1实验1熟悉AutoCAD绘图环境 633.1.1实验类型 633.1.2实验目的 633.1.4背景知识 633.1.5实验内容 633.1.6实验分析与思考 683.2实验2 简单二维图形绘图 693.2.1实验类型 693.2.2实验目的 693.2.3实验背景 693.2.4实验内容 703.2.5实验分析与思考 723.3实验3图形编辑 733.1实验类型 733.2实验目的 733.3实验背景 733.4实验内容 733.5实验步骤 743.6实验分析与思考 773.4实验4 图层、图形显示控制及精确绘图 783.4.1实验类型 783.4.2实验目的 783.4.3相关背景 783.4.4实验内容 803.4.5实验分析与思考 803.5实验5图形标注和图案填充实验 823.5.1实验类型 823.5.2实验目的 823.5.3实验背景 823.5.4实验内容 823.5.5思考与分析 873.6实验6图块及装配图绘制 883.6.1实验类型 883.6.2实验目的 883.6.3实验背景 883.6.4实验内容 883.6.5实验分析与思考 923.7实验7
2022/9/4 12:04:46 4.65MB 计算机制图 DXP CAD Visio
1
编程简介:1.采用MATLAB软件进行编写2.原理:(1)、将对于矩形图,第一行的饱和度最高,详细颜色变化,由(255,0,0)-(255,255,0)-(0,255,0)-(0,255,255)-(0,0,255)-(255,0,255),每一列随位置逐步递减。
最后一行R=G=B=128。
(2)、圆形图,需先确定圆形区域,后对圆形区域处理,根据角度将其进行颜色区域划分,颜色变化同矩形图方法。
(3)、代码中,对于详细思路做了详细解释。
3、操作:点击开始按钮,即可显示生成的矩形和圆形图像,并进行存储。
格式均为jpg。
2022/9/4 6:01:12 19KB matlab
1
共 727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