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心波长1064nm、脉宽12ns、重复频率5Hz的NdYAG激光系统,对800nm、0°Ta2O5/SiO2高反膜进行三种能量台阶数的激光预处理扫描改性;
控制扫描速度使辐照脉冲能量重叠70%的峰值能量,辐照模式1-on-1。
利用Ti:sapphire激光系统输出800nm、135fs超短脉冲激光进行损伤测试。
结果表明,纳秒激光表面改性并未提高Ta2O5/SiO2膜飞秒激光诱导损伤阈值,三种台阶数的预处理改性均使Ta2O5/SiO2膜的阈值降低20%以上。
说明缺陷(本征的或激光诱导产生的,如带间电子态)对氧化物介质膜的飞秒损伤过程有重要贡献,而这种贡献在样品经过纳秒激光改性后
2025/10/8 13:44:35 2.2MB 薄膜 缺陷 表面改性 Ta2O5/SiO
1
第一章论述了COSMIC方法适用的软件类型。
定义了“功能性用户需求”(FUR)术语以及COSMIC方法的基本原则。
另外,本章节还介绍了COSMIC方法的度量过程及度量单位。
第二章描述了度量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度量策略阶段及其主要参数,如度量目的、范围及软件块的功能用户。
只有在开始度量前定义了这些参数,度量结果的含义才能被认可和理解。
第三章讨论了度量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映射阶段,定义了如何把FUR映射到功能处理和数据移动。
一个数据移动会移动一个数据组,其中包括描述一个“兴趣对象”的所有数据属性。
另外,本章节也定义了四种数据移动:输入—从功能用户移出数据;
输出—移动数据到功能用户;
读—从持久存储介质移出数据;
写—移动数据到持久存储介质。
第四章描述了度量过程的最终阶段——度量阶段,定义了度量软件块功能性用户需求规模的规则以及累计不同软件块规模的方法。
此外,本章节也讨论了如何度量软件变更的规模以及对标准COSMIC方法进行“本地化扩展”的可行性。
第五章列出了记录度量过程及结果需要考虑的相关参数。
2025/10/8 7:16:41 2.05MB COSMIC CMMI5 规模度量
1
可嵌入的ReactWidget轻松创建可嵌入的小部件-https:产品特点全面支持ES6/ES2015(使用Babel)将字体,css,json,javascripts打包到一个包中(使用Webpack)宿主页面和窗口小部件之间没有CSS样式冲突(使用)支持书签,可进行快速测试和演示小部件的用户主题混淆小部件代码在启用代码覆盖率的情况下进行单元测试持续集成就绪演示版运行小部件安装依赖$npminstall启动开发服务器$npmstart...serverrunningathttp://localhost:8080/运行测试$npmtest...testoutput生产建立$npmrunbuild...createfilesin/dist路线图小部件作为React应用程序-index.html可以工作(Webpack,Babel,React)React小部件(小部件构建器)Webpack更改为输出库添加测试添加Circleci集成添加codecov集成以实现代码覆
2025/10/7 9:39:42 2.19MB react babel widget webpack
1
用c语言实现的快速傅里叶算法,用了三个大循环,时域乱序输入频域自然序输出
2025/10/6 9:29:39 7KB FFT
1
有时候,规划师(或需求、交互)把内容呈现的框架草图搭建好后,就直接“丢”给了设计师,让设计师在画好的框架里去美化内容,出来后的效果,往往达不到规划师(或需求、交互)预期的目标效果,然后就是反复的修订和磨合。
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呢?我想首先规划师(或需求、交互)的目标要定义清楚,然后要做完善的信息架构分析,内容的主次位置、版块结构、所占面积都要细化考究,交给设计师的是一个尽量完善完整的框架方案,而设计师呢,必须全面理解目标及内容划分的原因,几方面结合,才能做出精美的设计作品。
举个例子,我们把规划比作“导演”,把需求和交互比作“编剧”,而他们最终输出的内容及框架图比作“剧本”,把设计师比作“演员”;
2025/10/6 5:35:38 559KB 浅析设计与内容呈现的关系
1
激光入射角对干涉带通滤光片输出性能的影响
2025/10/5 8:40:30 515KB 光学 入射角 滤光镜片
1
CMake是一个跨平台的安装(编译)工具,可以用简单的语句来描述所有平台的安装(编译过程)。
他能够输出各种各样的makefile或者project文件,能测试编译器所支持的C++特性,类似UNIX下的automake。
只是CMake的组态档取名为CMakeLists.txt。
Cmake并不直接建构出最终的软件,而是产生标准的建构档(如Unix的Makefile或WindowsVisualC++的projects/workspaces),然后再依一般的建构方式使用。
这使得熟悉某个集成开发环境(IDE)的开发者可以用标准的方式建构他的软件,这种可以使用各平台的原生建构系统的能力是CMake和SCons等其他类似系统的区别之处。
2025/10/4 9:55:47 37.68MB cmake 3.16.2
1
这是一个基于STM32的霍尔传感器测速程序,控制器为STM32F1,串口输出显示
2025/10/4 7:29:30 4.78MB STM32
1
大学的每个专业都要编制教学计划。
假设任何专业都有固定的学习年限,每学年含两学期,每学期的时间长度和学分上限都相等。
每个专业开设的课程都是确定的,而且课程的开设时间的安排必须满足先修关系。
每个课程的先修关系都是确定的,可以有任意多门,也可以没有。
每一门课程恰好一个学期。
试在这样的情况下设置一个教学计划编制程序。
三、基本要求:(1):输入参数:学期总数,一学期的学分上限,每门课的课程号,学分,直接先修关系的课程号。
(2):课程号尽可能的集中在前几个学期中。
(3):若无解,则报告错误信息;
否则见教学计划输入到指定的文件中。
2025/10/3 2:56:58 257KB 每学期的课表
1
tensorflow下构建三层卷积层,三层反卷积层实现卷积自编码,针对系数为0.5的高斯噪声亦有较好效果,可通过tensorboard查看输入输出图像
2025/9/30 1:20:35 12.32MB autoencoder 卷积自编码 CNN
1
共 1000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