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为入门测试的必读书籍,讲解的都是一些测试上的基本概率和实用技术,通过阅读该书需求去理解测试中的一些专业名词术语、流程和方法。
最终达到快速的去学会如何测试软件的目的。
2015/3/20 12:25:19 23.22MB 软件测试
1
华东政法大学《刑法泛论》名词解释
2016/6/6 22:28:53 1.05MB 算法
1
N1N2日语名词辞汇总结
2017/7/27 18:55:23 5.78MB N1N2日语名词词汇总结
1
哈工大网络安全课件,授课教师王彦,重点复习ppt,考试题所有的内容都来自于此ppt,考试内容有填空题,名词解释和分析题,考研党必备,只需考试前看这一个ppt就ok
2017/4/11 3:56:06 3.67MB 网络安全 哈工大 王彦
1
测试驱动开发(TDD)已经是耳熟能详的名词,既然是测试驱动,那么测试用例代码就要写在开发代码的前面。
但是如何写测试用例?写多少测试用例才够?我想大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3月15日,我参加了thoughtworks组织的“结对编程和TDDOpenworkshop”活动,倾听了tw的资深咨询专家仝(tong2)键的精彩讲解,并在讲师的带领下实际参与了一次TDD和结对编程的过程。
活动中,仝键老师对到底写多少测试用例才够的问题,给出了下面一个解释:我们写单元测试,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用来防止自己犯低级错误的。
我们不能把写实现代码的人当作我们的敌人,一定要把全部情况都测到,以防止他们在里面
2015/7/19 20:24:39 176KB TDD中的单元测试写多少才够?
1
合适本科,硕士,博士。
2019/2/12 7:58:37 27KB 研究生备考
1
中文信息计算机自动处理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至今仍有许多技术难题没有得到很好处理,中文姓名自动识别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
由于它与中文文本的自动分词一样,属于中文信息处理的基础研究领域,因而它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到中文信息的深层次研究。
汉语的自身特点使得中文信息自动处理大多是先对要处理的文本进行自动分词(加入显式分割符),然后再在分词的基础上进行词法、语法、语义等方面的深入分析。
而在分词阶段,文本中的人名、地名以及其它专有名词和生词大多被切分成单字词,在这种情形下如不能很好地处理汉语文本中专有名词生词的识别问题,将给其后的汉语文本的深入分析带来难以逾越的障碍。
中文姓名的自动识别问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目前采用的技术中主要利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姓名用字的频率信息、上下文信息[1,2]、语料库统计信息[2]、词性信息等[3]。
本文的方法是,首先对中文人名的构成、姓名用字的规律及上下文文本信息特征进行充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两组规则集,将其作用于测试文本,获得初步识别结果,再利用大规模语料库的统计信息对初步识别结果进行概率筛选,设定合适的阈值,输出最终识别结果。
经对50多万字的开放语料测试,系统自动识别出1781个中文人名,在不同的筛选阈值下获得90%以上的识别准确率,而召回率高于91%。
2018/8/19 23:04:07 83KB 中文分词 搜索引擎 人名 自动
1
本文为StephenJ.Chapman《MATLAB编程(第二版)》英文影印版的中文译本,这本书对初学者很好的入门教材。
之前从网上下载到邢树军兄弟译的pdf版本,邢的这个版本用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不便:1.文件较大。
2.打开之后总是提示播放某首歌,很烦。
3.源代码和图形采用了大量的图片,不方便学习者直接复制到matlab中进行调试学习。
即使是文本的源代码,也经常出错,主要是每一行语句末尾的“;
”为中文编码的分号。
4.个别字翻译错误(sorry,我的这个版本也没有完全消除),但我有发现的已经更正。
5.第十章翻译不完全。
本来全书只有十章,在第十章还没有翻译结束时插进了第十一章。
6.附录A和B没有(翻译)提供。
其中附录B为练习答案,其实这对初学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以上所说的可能只是在该译本的测试版本中出现,由于本人没能和树军兄弟联系上,未知详细事宜)于是就想着改进该版本的,可惜没能和树军兄弟联系上。
如果树军兄弟看到此信息,请与我联系(bibofun@163.com)。
本版本在邢译本的基础上做如下修改:1.转换成doc格式,重新排版(其它也没有怎样排版)2.更换封面,去掉歌曲,各章节以独立doc文档出现。
3.所有源代码测试正确。
4.几乎用了全新的截图代替原来的,现在比较多是彩色的了。
4.提供了附录A和附录B。
本版本有如下缺点1.由于本人用的MATLAB是7.0版本,在winxp中运行。
一些截图与原英文版本不一样(原英文版本MATLAB为6.0版本),好在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差别不大。
2.第十章仍没有完全提供。
本来想把它翻译完,做到与原英文版一致,但由于我下载不到6.0版本,好不容易下载到6.5版本,安装时提示没有msinstaller(其实应该是我的电脑上的installer版本太新才对),安装不成功。
7.0版本在GUI方面与6.0版本已经有较大不同。
我将会在以后想办法提供第十章。
3.附录B与前面的专有名词翻译可能会不一致。
例如cellarray一词,邢把它译为“单元阵列”,而我把它称为“胞数组”。
我是一个初学者,不知权威的书是如何翻译的。
不管如何,我已经做了相应说明,希望不会引起读者太大的不便。
本人03年12月过的cet6,之后不断忽略英语学习,对英语也忘记得七七八八了。
在翻译过程中肯定有不少不恰当的地方,如果你发现,你可以修改它,如有可能,请把修改后的word版本发给我,谢谢!最后,感谢邢树军兄弟的无偿奉献。
其实翻译之后才发现,翻译过程是一项很繁重很枯燥的事情!让我们共同把本书做好!郑碧波(邮箱bibofun@163.com)2008-1-25
1
《HeadFirst设计模式》(中文版)共有14章,每章都引见了几个设计模式,完整地涵盖了四人组版本全部23个设计模式。
前言先引见这本书的用法;
第1章到第11章陆续引见的设计模式为Strategy、Observer、Decorator、AbstractFactory、FactoryMethod、Singleton,Command、Adapter、Facade、TemplateMethod、Iterator、Composite、State、Proxy。
最后三章比较特别。
第12章引见如何将两个以上的设计模式结合起来成为新的设计模式(例如著名的MVC模式),作者称其为复合设计模式(这是作者自创的名称,并非四人组的标准名词),第13章引见如何进一步学习设计模式,如何发觉新的设计模式等主题,至于第14章则很快地浏览尚未引见的设计模式,包括Bridge、Builder、ChainofResponsibility、Flyweight、Interpreter、Mediator、Memento、Prototype,Visitor。
第1章还引见了四个OO基本概念(抽象、封装、继承、多态),而第1章到第9章也陆续引见了九个OO原则(Principle)。
千万不要轻视这些OO原则,因为每个设计模式背后都包含了几个OO原则的概念。
很多时候,在设计时有两难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必须回归到OO原则,以方便判断取舍。
可以这么说:OO原则是我们的目标,而设计模式是我们的做法。
---------------------作者:owen2335来源:CSDN原文:https://blog.csdn.net/owen2335/article/details/80444856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博文链接!
2022/9/8 21:21:15 45.17MB 设计模式 Java
1
测试指南全篇分为11篇:流程规范篇、测试策略/方法篇、测试工具篇、分析工具篇、流量模型篇、名词术语篇、环境申请与环境搭建篇、指南使用指导篇、功能分析集萃篇、业界专业知识介绍篇。
各个章节之间互相关联、互为补充。
其中第2章是支付宝的功能测试流程规范,包括功能测试流程、功能测试分析规范、功能测试报告规范、常用功能测试指标等,第8章介绍功能测试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名词术语。
第3、7章分别讲解测试策略和流量模型换算。
第4、5、6详细介绍功能测试常用工具集及使用方法。
第11、12章分别是对功能测试指南的应用和功能测试工程师提供的典型案例分析,如果有一定功能测试基础的同学可以直接跳至此处阅读
2018/11/13 2:45:40 10.35MB 支付宝 性能测试 指南
1
共 73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