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函数波特图及奈奎斯特图matlab法度圭表标准
2023/3/24 16:32:30 571B 奈奎斯特图 波特图 matlab
1
1.首先设计511位m序列(码源速率:组号*10k,例如第1组,为10k,第2组为20k,以此类推),作为数字调制的信号源,此模块不可使用现有控件;
在频域,比较511位m序列与伪随机PN序列的频谱;
2.设计QPSK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设计实现方案,提供原理图和Multisim仿真电路及仿真波形。
调制与解调模块不可使用现有控件;
载波频率自定,通常为MHz数量级;
相干解调直接采用与调制信号同频同相的正弦信号,无需设计本地载波恢复;
3.设计QPSK调制器与解调器中涉及的正弦信号与方波信号,此模块可使用现有控件;
4.设计QPSK调制器与解调器中涉及的串并变换与并串变换,此模块不可使用现有控件;
5.设计QPSK调制器与解调器中涉及的滤波器,此模块可使用现有控件,但需要详细说明滤波器的形式、设计的参数、滤波器的传递函数、滤波器的幅频特性等;
6.在时域,观察QPSK各模块输出波形、眼图;
在频域,观察已调信号、调制信号的频谱和传输带宽;
画出系统误码率与接收端信噪比SNR的关系;
7.将QPSK等做成子系统以便调用;
8.生成至少包含5种谐波分量的模拟信号源或是语音信号;
9.将5中的信号源利用Δm或是PCM量化后,用2中的QPSK系统传输并恢复;
10.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加入白噪声,模拟高斯信道,信噪比自行设定。
分析6中的抗噪声功能,给出误比特率等功能参数;
11.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2023/1/13 11:20:37 38.04MB systemview QPSK  PCM
1
用Simulink建立了一个简单传递函数的迭代控制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效果非常好,可以实现无静差跟踪输出。
2018/10/8 7:28:39 66KB Simulink ILC
1
模态分析应该算黑盒模型分析技术。
次要用在测振行业,对被测物体的建模。
输入一个已知激励源,测量被测系统的输出响应,由此得到它的传递函数模型。
版权归南航张教授,请只用于学习交流。
2015/1/25 9:39:31 5.67MB 模态试验分析 振动
1
模态分析应该算黑盒模型分析技术。
次要用在测振行业,对被测物体的建模。
输入一个已知激励源,测量被测系统的输出响应,由此得到它的传递函数模型。
版权归南航张教授,请只用于学习交流。
2015/1/25 9:39:31 5.67MB 模态试验分析 振动
1
《Matlab/Simulink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第2版)》主要介绍了动力学系统中微分方程模型、传递函数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等建立的基础理论,并引入了Simulink仿真技术,为处理复杂动力学问题(特别是不易得到解析解的动力学问题)提供了方法。
  《Matlab/Simulink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第2版)》编排了较多的例题来说明各类动力学模型的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差分模型、相似模型、时域和频域等仿真模型,最后将控制动力学基础知识作为后继研究的扩展内容做了介绍。
  《Matlab/Simulink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第2版)》是一本多学科内容相交又的教材,同时涉及了力学、电学和动力学控制等学科的交叉知识。
  《Matlab/Simulink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第2版)》适合具有一定数学和力学基础知识的理工科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使用,可以作为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车辆工程和仪器仪表、印刷机械等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在学习有关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内容时的参考书,还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2020/1/12 11:37:48 53.36MB Matlab Simulink 仿真 建模
1
动中成像模式可实现卫星在大角度快速机动过程中成像,满足遥感观测多样化、定制化、精细化需求。
分析了动中成像地面实验系统的基本原理,并在实验室搭建了一套面向动中成像模式的地面实验验证系统。
该系统采用高精度、高稳定的动态气浮靶标和基于外触发信号的相机积分时间调整方法。
研究了成像质量和光强的关系以及成像质量和相机探测器积分级数、卫星机动角速度的关系,开展了自定义运动曲线的动中成像实验。
结果表明,在相机探测器线性区内,不同机动角速度与探测器积分级数获取的图像动态调制传递函数(MTF)值的范围为0.0918~0.1054,满足工程应用(0.1附近)的要求,且MTF值与机动角速度、探测器级数无关。
动中成像实验中系统运转稳定,动态MTF值在0.1015±0.0098之间。
2015/4/20 15:12:14 6.25MB 成像系统 动中成像 探测器 积分时间
1
第1章绪论第一部分线性系统的时间域理论第2章线性系统的形态空间描述2.1本章的主要知识点2.2习题与解答第3章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3.1本章的主要知识点3.2习题与解答第4章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4.1本章的主要知识点4.2习题与解答第5章系统运动的稳定性5.1本章的主要知识点5.2习题与解答第6章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6.1本章的主要知识点6.2习题与解答第二部分线性系统的复频率域理论第7章数学基础:多项式矩阵理论7.1本章的主要知识点7.2习题与解答第8章传递函数矩阵的矩阵分式描述8.1本章的主要知识点8.2习题与解答第9章传递函数矩阵的结构特性9.1本章的主要知识点9.2习题与解答第10章传递函数矩阵的形态空间实现10.1本章的主要知识点10.2习题与解答第11章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多项式矩阵描述11.1本章的主要知识点11.2习题与解答第12章线性时不变控制系统的复频率域分析12.1本章的主要知识点12.2习题与解答第13章线性时不变反馈系统的复频率域综合13.1本章的主要知识点13.2习题与解答第三部分新增习题第14章线性系统理论的新增习题14.1线性系统时间域理论部分的新增习题14.2线性系统复频率域理论部分的新增习题参考文献
2019/5/2 3:28:02 8.25MB 线性系统理论
1
Matlab/Simulink团圆函数模型建立,并转换成PLC功能块。
2019/6/5 20:52:16 387KB PLC建模
1
《工程控制论(上册)(第3版)》系钱学森英文原著《EngineeringCybernetics》(工程控制论)一书的第三版。
原书曾荣获中国科学院1956年度一等科学奖金。
本版对第二版中的文字、符号等错误进行了补正。
第三版分上、下两册共二十一章。
上册十二章,下册九章。
《工程控制论(上册)(第3版)》保留了原书的基本内容。
在叙述方法上,也保持和发扬了原书的特点,由浅入深,既重视物理概念,又注意理论上的严谨性,把一般性概括性的理论和实际工程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讨论系统分析和设计问题时,传递函数和形态空间的描述方法并重,互相补充。
《工程控制论(上册)(第3版)》对从事自动化、无线电电子学、航天技术及系统工程等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和工程设计人员是一本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著作,同时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2018/7/24 2:27:43 23.7MB 工程控制论
1
共 75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