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认知无线电系统中认知用户分配可用频谱问题,提出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算法。
利用差分算法设置参数少、寻优能力强、不易于陷入局部最优等特点,得到可以使认知用户平均系统效益最大化的频谱分配方案。
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不只提高了用户平均系统效益,而且缩短了运行时间,提高了频谱分配效率。
2020/7/3 10:15:56 497KB 论文研究
1
基于WEB的图书借阅及管理系统1.必须持有借书卡的用户才能借书。
2.所有用户都可以搜索图书(可按多种条件搜索,如作者,出版社,书名),显示在网页上的图书要有详细信息(书的信息,能否在馆,在哪个借阅处)。
3.图书管理员可以添加图书,修改图书,删除图书等,可以进行图书进货,图书报废处理。
4.图书管理员处理用户的借书及还书操作。
5.系统管理员可以添加用户,为用户分配借书卡号,设置默认密码;
可以删除用户。
6.用户以借书卡考号和密码可以登录读者信息系统,读者信息系统中显示该用户的图书借阅历史,目前在借图书(包括图书信息,到期信息等);
可以显示用户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职务(教工或学生),邮箱等。
用户可以对自己的基本信息进行修改。
2020/2/7 7:07:35 1.37MB JSP+Oracle
1
基于WEB的图书借阅及管理系统1.必须持有借书卡的用户才能借书。
2.所有用户都可以搜索图书(可按多种条件搜索,如作者,出版社,书名),显示在网页上的图书要有详细信息(书的信息,能否在馆,在哪个借阅处)。
3.图书管理员可以添加图书,修改图书,删除图书等,可以进行图书进货,图书报废处理。
4.图书管理员处理用户的借书及还书操作。
5.系统管理员可以添加用户,为用户分配借书卡号,设置默认密码;
可以删除用户。
6.用户以借书卡考号和密码可以登录读者信息系统,读者信息系统中显示该用户的图书借阅历史,目前在借图书(包括图书信息,到期信息等);
可以显示用户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职务(教工或学生),邮箱等。
用户可以对自己的基本信息进行修改。
2020/2/7 7:07:35 1.37MB JSP+Oracle
1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
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变电所的主要环节,电气主接线的拟定直接关系着全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确定,是变电站电气部分投资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本次设计为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分为主接线、短路电流计算、设备选择等三部分,所设计的内容力求概念清楚,层次分明。
本次设计以110kV变电站为主要设计对象,同时附有1张电气主接线图加以说明。
该变电站设有2台主变压器,站内主接线分为110kV和10kV两个电压等级。
各个电压等级均采用单母分段的接线方式。
本文从主接线、短路电流的计算、设备选择等几方面对变电站设计进行了阐述。
第一章是变电设计程序。
第二章主要介绍的是主变的选择及变压器型式的选择、绕组连接方式主变的阻抗及调压方式选择、容量比、主变冷却方式和能否选择自耦、各侧电压和绝缘的选择和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的选择。
第三章电气主接线的方案选择为主要内容,对备选方案从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选择出最佳方案。
第四章对110kV和10kV两个等级短路点进行短路电流计算。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变电站的电气设备的选择,包括母线型号和断路器、隔离开关的选择,还有对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及各个设备的校验,更近一步适合变电站的需求。
第六章介绍了变电站配电装置及电气总平面设计。
第七章是防雷电保护和接地保护的主要内容。
总之,全面的对本变电站设计进行分析,从不同的方面适合本地,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5/3/1 12:47:39 831KB 110kV 变电站
1
出版社的资源配置问题2006年“高教”杯全国赛A题国家一等奖摘要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合理的假设。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将本题归结为规划问题,并建立了双目标整数规划模型。
模型预备阶段,我们做了大量完整、系统的工作:(1)对过去5年调查问卷分配书号数加权平均,得出各分社分配书号方案;
(2)用GM(1,1)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对单位书号的销售量进行预测;
(3)人力资源“瓶颈约束”模型;
(4)统计各学科分社市场占有率,限定其分配书号的数量范围,并确定强势产品;
(5)对满意度进行了权重加和处理,并构造函数,建立满意度影响下的潜在经济效益模型。
2020/9/6 17:48:06 982KB 数模竞赛 出版社 资源配置
1
出版社的资源配置问题2006年“高教”杯全国赛A题国家一等奖摘要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合理的假设。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将本题归结为规划问题,并建立了双目标整数规划模型。
模型预备阶段,我们做了大量完整、系统的工作:(1)对过去5年调查问卷分配书号数加权平均,得出各分社分配书号方案;
(2)用GM(1,1)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对单位书号的销售量进行预测;
(3)人力资源“瓶颈约束”模型;
(4)统计各学科分社市场占有率,限定其分配书号的数量范围,并确定强势产品;
(5)对满意度进行了权重加和处理,并构造函数,建立满意度影响下的潜在经济效益模型。
2019/3/9 17:15:20 982KB 数模竞赛 出版社 资源配置
1
网络视频资源,如有侵权请留言/举报,资源过大上传乃是下载链接!!!!1.1.1线性表的逻辑结构1_10],r3`2t%j&?L&u(}2.1.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_1_23.1.3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_1_3_22h&A(D"j5F-i+I4N%S4.1.3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1_3_1(C'z9h3~:v"q"k5.小结:顺序表和链表的比较与选择依据_1_46.章节总结及典型例题分析_1_57.2.1栈的类型定义_2_18.2.2栈的应用举例_2_2._)\%q6h*_6p!{9.2.3栈类型的实现_2_35X$M0sz0S&h7g:s10.2.4、2.5队列的类型定义及实现_2_40F.|1E$@,T/z2g7N(|,A11.2.6、2.7数组的类型定义、数组的顺序表示和实现_2_5'T*_$t*U5E'~:l'L%S&N7i5q12.2.8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_2_613.章节总结及典型例题分析_2_7*i1K%?#a:k+l;_C#Y/O14.3.1树的类型定义_3_1(I5J0P0o6}n15.3.2二叉树的类型定义_3_216.3.3二叉树的存储结构_3_3/X0p(f'd%|3p17.3.4遍历算法应用举例3_4_23f,WM;b5X+{)R9\#M:n/g18.3.4二叉树的遍历_3_4_1)c2Y+^*v"K2[:}2n"|19.3.5线索二叉树_3_520.3.6树和森林的表示法_3_6;a0?$C5K)|"K2[6t7}2i21.3.7树和森林的遍历_3_7+j4p(B5s6`"nN|3@22.3.8哈夫曼树和哈夫曼树编码_3_8'l)t*^(i*Y%a~.e,S-J23.章节总结及典型例题分析_3_9'j:?'j1u(u:q&y24.4.1抽象数据类型图的定义25.4.2图的存储表示!t)e!R(L3x"^:D*y-y26.4.3图的遍历'br0I;|4V-jt$y27.4.4最小生成树6Q9P3F.lJ/n28.4.5拓扑排序7Q1X(t!E,O)]4|/L29.4.6关键路径_4_66ce5N2D7B8d)D(n/v/~30.4.7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u!d.o/s7b31.4.8章节总结及典型例题分析4S%p9G:}/s7w32.5.1静态查找表1gj8T7|"X.o#P&r.A33.5.2动态查找表p3c#L.[&y34.5.3散列表)n7y(K:K(o*H8E/_,}/S35.5.4字符串模式婚配6K2X(o[.C;|'F36.5.5章节总结及典型例题分析37.6.1排序的基本概念#s:J(L.W-X6Y#A#?!G1\1}38.6.2插入类排序*R"k'A3E5S:x39.6.3交换类排序法40.6.4选择类排序法41.6.5归并排序、6.6分配类排序5O'{1c+p1[:h2r)m42.6.7各种排序方法的综合比较5e8p%s*L$Y-P3G+K43.章节总结及典型例题分析
1
网络视频资源,如有侵权请留言/举报,资源过大上传乃是下载链接!!!!1.1.1线性表的逻辑结构1_10],r3`2t%j&?L&u(}2.1.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_1_23.1.3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_1_3_22h&A(D"j5F-i+I4N%S4.1.3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1_3_1(C'z9h3~:v"q"k5.小结:顺序表和链表的比较与选择依据_1_46.章节总结及典型例题分析_1_57.2.1栈的类型定义_2_18.2.2栈的应用举例_2_2._)\%q6h*_6p!{9.2.3栈类型的实现_2_35X$M0sz0S&h7g:s10.2.4、2.5队列的类型定义及实现_2_40F.|1E$@,T/z2g7N(|,A11.2.6、2.7数组的类型定义、数组的顺序表示和实现_2_5'T*_$t*U5E'~:l'L%S&N7i5q12.2.8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_2_613.章节总结及典型例题分析_2_7*i1K%?#a:k+l;_C#Y/O14.3.1树的类型定义_3_1(I5J0P0o6}n15.3.2二叉树的类型定义_3_216.3.3二叉树的存储结构_3_3/X0p(f'd%|3p17.3.4遍历算法应用举例3_4_23f,WM;b5X+{)R9\#M:n/g18.3.4二叉树的遍历_3_4_1)c2Y+^*v"K2[:}2n"|19.3.5线索二叉树_3_520.3.6树和森林的表示法_3_6;a0?$C5K)|"K2[6t7}2i21.3.7树和森林的遍历_3_7+j4p(B5s6`"nN|3@22.3.8哈夫曼树和哈夫曼树编码_3_8'l)t*^(i*Y%a~.e,S-J23.章节总结及典型例题分析_3_9'j:?'j1u(u:q&y24.4.1抽象数据类型图的定义25.4.2图的存储表示!t)e!R(L3x"^:D*y-y26.4.3图的遍历'br0I;|4V-jt$y27.4.4最小生成树6Q9P3F.lJ/n28.4.5拓扑排序7Q1X(t!E,O)]4|/L29.4.6关键路径_4_66ce5N2D7B8d)D(n/v/~30.4.7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u!d.o/s7b31.4.8章节总结及典型例题分析4S%p9G:}/s7w32.5.1静态查找表1gj8T7|"X.o#P&r.A33.5.2动态查找表p3c#L.[&y34.5.3散列表)n7y(K:K(o*H8E/_,}/S35.5.4字符串模式婚配6K2X(o[.C;|'F36.5.5章节总结及典型例题分析37.6.1排序的基本概念#s:J(L.W-X6Y#A#?!G1\1}38.6.2插入类排序*R"k'A3E5S:x39.6.3交换类排序法40.6.4选择类排序法41.6.5归并排序、6.6分配类排序5O'{1c+p1[:h2r)m42.6.7各种排序方法的综合比较5e8p%s*L$Y-P3G+K43.章节总结及典型例题分析
1
目录推荐序前言第1章认识OracleRAC1.1RAC产生的背景1.2RAC体系结构1.2.1整体结构1.2.2物理层次结构1.2.3逻辑层次结构1.3RAC的特点1.3.1双机并行1.3.2高可用性1.3.3易伸缩性1.3.4低成本1.3.5高吞吐量1.4RAC存在的问题1.4.1稳定性1.4.2高功能1.5RAC软件1.5.1存储管理软件1.5.2集群管理软件1.5.3数据库管理软件1.6本章小结第2章搭建类似生产环境的RAC2.1搭建环境2.1.1RAC的物理结构2.1.硬件环境2.1.3软件环境2.2搭建存储服务器2.2.1安装Openfiler操作系统2.2.2Openfiler主界面2.2.3配置iSCSI磁盘2.3搭建数据库服务器2.3.1为服务器配置4个网卡2.3.2安装Linux操作系统2.3.3挂载iSCSI磁盘2.3.4配置udev固定iSCSI磁盘设备名称2.3.5配置服务器的图形化环境2.4RAC运行环境安装前检查2.4.1服务器检查2.4.2存储检查2.4.3网络检查2.5配置数据库服务器2.5.1安装软件包2.5.2修改系统参数2.5.3配置域名解析服务2.5.4配置hosts文件2.5.5创建组、用户和目录2.5.6设置环境变量2.5.7配置SSH用户等效性2.5.8配置时间同步服务2.5.9安装cvuqdisk包2.5.10CVU验证安装环境2.6创建ASM磁盘2.6.1安装ASMLib驱动2.6.2创建ASMLib磁盘2.7部署RAC2.7.1安装GridInfrastructure2.7.2安装DatabaseDBMS2.7.3创建ASM磁盘组2.7.4创建RAC数据库2.8测试RAC2.8.1连接方式测试2.8.2异常情况测试2.9虚拟机搭建RAC2.9.1虚拟机Xen简介2.9.2启动主机Xen内核2.9.3Xen虚拟机创建网络环境2.9.4创建Xen存储服务器2.9.5创建Xen数据库服务器2.10本章小结第3章Clusterware集群软件3.1GridInfrastructure架构3.1.1GI的特点3.1.2GI的应用3.1.3Clusterware的特点3.1.4Clusterware增强的特性3.2Clusterware磁盘文件3.2.1表决磁盘3.2.2集群注册表3.2.3本地注册表3.3Clusterware启动流程3.3.1启动流程3.3.2后台进程3.4Clusterware隔离机制3.4.1Clusterware心跳3.4.2Clusterware隔离特性IPMI3.4.3RAC隔离体系3.5网格即插即用3.5.1GPnP结构3.5.2GPnPprofile文件3.5.3mDNS服务3.6日志体系3.6.1ADR的特点3.6.2ADR目录结构3.6.3命令行工具ADRCI3.6.4Clusterware日志文件3.6.5ASM实例和监听日志文件3.6.6Database日志文件3.7本章小结第4章ASM存储软件4.1ASM简介4.1.1ASM的特点4.1.2ASM实例的功能4.2ASM磁盘组4.2.1ASM磁盘4.2.2共享ASM磁盘组4.2.3ASM逻辑结构4.2.4ASM故障组4.2.5ASM条带化4.3ASM文件4.3.1ASM文件类型4.3.2ASM别名4.3.3ASM文件模板4.4ASM数据结构4.4.1物理元数据4.4.2虚拟元数据4.5ASM操作4.5.1RDBMS操作ASM文件4.5.2ASM文件的分配4.5.3ASM区间读写特性4.5.4ASM同步技术4.5.5ASM实例恢复和Crash恢复4.5.6ASM磁盘组操作4.6ACFS集群文件系统4.6.1ACFS概述4.6.2ADVM动态卷管理4.6.3ACFS快照4.6.4ACFS的备份和恢复4.6.5ACFS同ASM整合4.7本章小结第5章RAC工作原理5.1单实例并发与一致性5.1.1数据读一致性与写一致性5.1.2多版本数据块5.1.3
2019/7/1 13:38:54 60.39MB oracle 11gR2 RAC
1
目录推荐序前言第1章认识OracleRAC1.1RAC产生的背景1.2RAC体系结构1.2.1整体结构1.2.2物理层次结构1.2.3逻辑层次结构1.3RAC的特点1.3.1双机并行1.3.2高可用性1.3.3易伸缩性1.3.4低成本1.3.5高吞吐量1.4RAC存在的问题1.4.1稳定性1.4.2高功能1.5RAC软件1.5.1存储管理软件1.5.2集群管理软件1.5.3数据库管理软件1.6本章小结第2章搭建类似生产环境的RAC2.1搭建环境2.1.1RAC的物理结构2.1.硬件环境2.1.3软件环境2.2搭建存储服务器2.2.1安装Openfiler操作系统2.2.2Openfiler主界面2.2.3配置iSCSI磁盘2.3搭建数据库服务器2.3.1为服务器配置4个网卡2.3.2安装Linux操作系统2.3.3挂载iSCSI磁盘2.3.4配置udev固定iSCSI磁盘设备名称2.3.5配置服务器的图形化环境2.4RAC运行环境安装前检查2.4.1服务器检查2.4.2存储检查2.4.3网络检查2.5配置数据库服务器2.5.1安装软件包2.5.2修改系统参数2.5.3配置域名解析服务2.5.4配置hosts文件2.5.5创建组、用户和目录2.5.6设置环境变量2.5.7配置SSH用户等效性2.5.8配置时间同步服务2.5.9安装cvuqdisk包2.5.10CVU验证安装环境2.6创建ASM磁盘2.6.1安装ASMLib驱动2.6.2创建ASMLib磁盘2.7部署RAC2.7.1安装GridInfrastructure2.7.2安装DatabaseDBMS2.7.3创建ASM磁盘组2.7.4创建RAC数据库2.8测试RAC2.8.1连接方式测试2.8.2异常情况测试2.9虚拟机搭建RAC2.9.1虚拟机Xen简介2.9.2启动主机Xen内核2.9.3Xen虚拟机创建网络环境2.9.4创建Xen存储服务器2.9.5创建Xen数据库服务器2.10本章小结第3章Clusterware集群软件3.1GridInfrastructure架构3.1.1GI的特点3.1.2GI的应用3.1.3Clusterware的特点3.1.4Clusterware增强的特性3.2Clusterware磁盘文件3.2.1表决磁盘3.2.2集群注册表3.2.3本地注册表3.3Clusterware启动流程3.3.1启动流程3.3.2后台进程3.4Clusterware隔离机制3.4.1Clusterware心跳3.4.2Clusterware隔离特性IPMI3.4.3RAC隔离体系3.5网格即插即用3.5.1GPnP结构3.5.2GPnPprofile文件3.5.3mDNS服务3.6日志体系3.6.1ADR的特点3.6.2ADR目录结构3.6.3命令行工具ADRCI3.6.4Clusterware日志文件3.6.5ASM实例和监听日志文件3.6.6Database日志文件3.7本章小结第4章ASM存储软件4.1ASM简介4.1.1ASM的特点4.1.2ASM实例的功能4.2ASM磁盘组4.2.1ASM磁盘4.2.2共享ASM磁盘组4.2.3ASM逻辑结构4.2.4ASM故障组4.2.5ASM条带化4.3ASM文件4.3.1ASM文件类型4.3.2ASM别名4.3.3ASM文件模板4.4ASM数据结构4.4.1物理元数据4.4.2虚拟元数据4.5ASM操作4.5.1RDBMS操作ASM文件4.5.2ASM文件的分配4.5.3ASM区间读写特性4.5.4ASM同步技术4.5.5ASM实例恢复和Crash恢复4.5.6ASM磁盘组操作4.6ACFS集群文件系统4.6.1ACFS概述4.6.2ADVM动态卷管理4.6.3ACFS快照4.6.4ACFS的备份和恢复4.6.5ACFS同ASM整合4.7本章小结第5章RAC工作原理5.1单实例并发与一致性5.1.1数据读一致性与写一致性5.1.2多版本数据块5.1.3
2019/7/1 13:38:54 60.39MB oracle 11gR2 RAC
1
共 798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