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复兴科技-基于隐蔽马尔科夫模型的时序分析方法。
从介绍复兴科技公司着手,深入介绍了HMM模型参数估计、预测与解码问题、隐蔽状态的估计问题、模型选择和模型检验、序列不相关和自相关的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以及MS-AR模型的估计方法等问题,并给出了将HMM模型应用于宏观经济分析和股市波动分析的实例。
1
标题中的“何凯明去雾算法matalab源代码,可直接运行”指的是采用何凯明博士提出的图像去雾算法,并且提供了相应的Matlab实现,可以直接运行。
何凯明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知名专家,他的去雾算法在图像处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常用于改善因大气散射导致的图像模糊问题。
在图像处理中,去雾算法是一种恢复图像清晰度的技术,尤其对于户外拍摄或低能见度条件下的照片尤为关键。
何凯明的去雾算法主要基于物理模型,假设大气层对光的散射可以用一个全局的透射率(transmissionmap)来描述。
这个算法通过分析图像的暗通道特性,估计透射率,并结合全局和局部信息来恢复图像的清晰度。
描述中提到“何凯明博士的图像去雾算法源代码,经调试可直接运行处理模糊图片”,这意味着你将获得一份已经过调试、可以直接在Matlab环境中运行的代码。
这对于学习和研究图像处理技术的人员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
你可以直接使用这些代码来处理你的模糊图片,无需从零开始编写算法。
在Matlab中实现图像去雾算法,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暗通道预处理**:找到图像中最暗的部分,这部分通常是由于雾的影响造成的,可以用来估计大气散射。
2.**透射率估计**:根据暗通道特性,估算出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透射率。
3.**大气光计算**:分析图像全局亮度来估计大气光,这是影响图像去雾效果的关键因素。
4.**恢复清晰图像**:利用透射率和大气光信息,通过物理模型对图像进行反卷积,恢复清晰图像。
标签“图像去雾算法”明确了这个压缩包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图像去雾的算法实现。
文件名称“cvpr09defog(matlab)”可能表明这个算法是在2009年的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上发表的,而“defog”直接对应了去雾这一功能,表示这是用于去雾的代码。
这个资源对于学习图像处理,尤其是对去雾算法感兴趣的开发者或研究人员非常有帮助。
通过研究和实践这个源代码,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何凯明的去雾算法,还可以提升在Matlab中的编程能力,为自己的项目或研究提供强大的工具支持。
2025/9/28 13:24:28 226KB 图像去雾
1
在IT行业中,断点续传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术,特别是在大文件传输时,它允许用户中断传输后在同一个位置继续,避免了重新下载或上传整个文件的麻烦。
在本项目"**C#断点续传(windows服务版)**"中,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用C#语言和Socket编程来实现这一功能,特别是在Windows服务环境下。
我们要理解**C#**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广泛用于开发Windows桌面应用、Web应用和服务。
在C#中,我们可以利用.NETFramework提供的丰富的类库来实现各种功能,包括网络通信。
**Socket**是网络通信的基础,它提供了进程间的通信能力,允许数据在网络中发送和接收。
在C#中,`System.Net.Sockets`命名空间提供了Socket类,我们可以利用它创建TCP连接,实现断点续传。
断点续传的关键在于记录当前传输的状态,包括已传输的字节数、文件的总大小等信息。
在服务器端,我们需要保存这些状态,以便客户端在下次连接时能够获取。
在Windows服务中运行,这个程序可以持续监听特定端口,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实现步骤如下:1.**创建服务端Socket**:在Windows服务中启动时,初始化一个Socket并绑定到特定IP地址和端口,然后开始监听。
2.**处理客户端连接**:当客户端请求连接时,服务端接受连接,并创建一个新的Socket与客户端进行通信。
3.**文件信息交换**:服务端与客户端先交换文件的元信息,如文件大小、已传输的字节数等,确定断点续传的起点。
4.**数据传输**:客户端根据已知的起始位置,向服务端请求剩余的数据。
服务端读取文件的剩余部分,通过Socket发送到客户端。
5.**错误处理和断点标记**:在整个传输过程中,需检测异常并记录当前位置,以便发生中断时恢复。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需要有保存和恢复断点位置的能力。
6.**关闭连接**:传输完成后,双方关闭Socket连接。
在提供的代码示例中,`socket_backpointpost(service)`可能是服务端的实现文件,包含上述步骤的逻辑。
在阅读和学习代码时,注意以下关键点:-如何创建和配置Socket对象。
-如何使用`BeginAccept`或`AcceptAsync`异步方法来监听客户端连接。
-如何通过`FileStream`读写文件,并配合`Socket.Send`和`Socket.Receive`方法进行数据传输。
-如何处理错误,保存和恢复断点信息。
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并实践编写代码,可以帮助你掌握C#和Socket实现断点续传的关键技术和技巧。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构建稳定且高效的文件传输系统,尤其适用于大文件和网络环境不稳定的场景。
2025/9/25 8:29:53 46KB 断点续传 socket
1
在中国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测绘领域,坐标系的转换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深入探讨“经纬度与我国54、80大地坐标转换的小工具”所涉及的关键知识点。
我们要了解“54坐标系”和“80坐标系”的概念。
54坐标系,全称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基于苏联1942年普尔科沃大地坐标系的一种坐标系统。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主要采用这一坐标系进行测量工作。
而“80坐标系”,即1980西安大地坐标系,是中国在1978年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后建立的新坐标系统,它采用了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推荐的地极原点和地球参考椭球模型,更符合现代地理空间数据的需求。
经纬度是我们最常见的地理位置表示方式,由经度和纬度两个参数组成。
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的位置,以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度,向西至180度,向东至180度。
纬度则表示南北方向的位置,以赤道为0度,向北至90度为北极,向南至90度为南极。
54坐标系和80坐标系与经纬度之间的转换通常涉及到椭球参数、投影方法和坐标平移等多个步骤。
这两个坐标系都基于特定的椭球模型,54坐标系使用的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80坐标系使用的是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推荐的克拉克1866椭球。
由于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椭球形状,因此不同的椭球模型会导致坐标有所不同。
转换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椭球参数转换**:每个坐标系都有自己的椭球参数,包括长半轴(a)和扁平率(f),需要根据这些参数调整经纬度坐标。
2.**坐标平移**:由于历史原因,54坐标系和80坐标系在原点上有差异,需要进行平移操作。
3.**投影转换**:由于地球表面是曲面,而地图通常是平面,所以需要将经纬度坐标通过特定的投影方法(如高斯-克吕格投影)转换为平面坐标。
4.**系数计算**:转换过程中会涉及一系列的数学公式和转换系数,确保从一个坐标系到另一个坐标系的准确转换。
这款名为“经纬度与我国54、80大地坐标转换的小工具”的软件,就是基于以上理论,提供了便捷的转换功能。
用户只需要输入经纬度坐标,程序会自动完成上述计算,给出对应的54或80坐标系结果。
这对于GIS工作者、测绘人员以及需要处理地理位置数据的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现代GIS技术的发展,中国已经逐步推广使用更加精确的WGS84坐标系(世界大地坐标系)和CGCS2000(中国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CGCS2000基于最新的地球椭球模型,与WGS84兼容,更适合现代导航和定位需求。
不过,对于历史数据的处理,54和80坐标系的转换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总结起来,这个小工具帮助用户跨越了不同坐标系之间的鸿沟,简化了复杂的数学计算,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现了GI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2025/9/22 20:20:50 117KB 54、80坐标系
1
标题中的"C#2010win8.1win10触控屏触摸屏按钮button点击范例byHank"表明这是一个关于C#编程语言的教程,具体是针对Windows8.1和Windows10操作系统上的触控屏应用开发。
作者Hank提供了关于如何处理触摸屏上按钮点击事件的示例代码。
这个项目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C#源文件,用于演示在触控环境中如何正确响应用户的触摸操作。
描述中提到,该示例已经在64位的Windows8.1系统上通过了测试,但未在Windows10上进行验证。
这意味着开发者或学习者需要注意,尽管此示例可能在Win8.1下运行良好,但在其他平台(如Win10)上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测试。
此外,它明确指出使用的是C#2010版本,这是一款较旧的开发工具,可能不包含后来版本中的一些新特性或优化。
标签"win8.1"、"触控屏"、"触摸屏"和"button"进一步细化了这个项目的重点。
这表明示例将专注于如何在Windows8.1的触控环境下,通过编程实现对触摸屏按钮的点击事件处理。
这可能包括如何创建和配置按钮控件,以及如何编写事件处理程序来响应触摸输入。
至于压缩包中的"TouchDemoByHank"文件,这很可能是整个示例项目的根目录,包含了项目文件、源代码、资源文件等。
在解压后,用户可能需要使用VisualStudio2010或其他兼容的IDE打开项目文件,查看并运行示例代码。
在代码中,可能会发现特定的触摸事件处理方法,如`TouchDown`和`TouchUpInside`,以及如何将这些事件绑定到按钮控件。
学习这个示例,开发者可以了解到:1.C#中的事件处理机制,特别是与触摸事件相关的API。
2.如何在WindowsForms或WPF(WindowsPresentationFoundation)中创建和配置触摸屏按钮。
3.如何检测和处理触摸输入,包括单击和长按等不同类型的触摸事件。
4.如何确保代码在多平台上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适应性,特别是在不同版本的Windows之间。
这个项目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对于那些想要了解如何在C#环境下开发触控应用的初学者来说尤其有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个示例,开发者可以掌握触控屏幕应用程序的基础,为进一步的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9/22 12:18:56 42KB win8.1 button
1
本书以两个典型项目为背景,按实际项目进行的先后次序,循序渐进地阐述了软件测试的全过程。
从软件项目启动、需求评审、测试计划开始,然后深入到测试用例设计、测试工具选择、脚本开发、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等不同阶段,生动地演绎了必需而实用的测试方法、技术和实施技巧。
本书还系统地介绍了测试管理的各个层次及其细节,包括测试策略制定、风险控制、缺陷跟踪和分析、测试管理系统的应用等。
最后,本书呈现了软件测试成熟度模型和对软件测试的总结和思考,帮助读者了解软件测试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和应恪守的原则、领会测试方法的应用之道和品味测试的最佳实践。
1
MySql深入研究,优化管理、应用、数据存储等
2025/9/20 18:54:46 21.35MB MySql PDF 高可用行
1
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ing,简称IM)软件是一种允许用户实时交流的通信工具,广泛应用于个人聊天、团队协作和在线会议等多种场景。
本项目是基于C++语言实现的即时通讯软件,适用于学习和完成大型作业,提供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完整代码,并配以TXT说明文档,帮助用户理解并操作软件。
C++作为一门强大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因其高效、灵活和丰富的库支持,常被用于开发系统级和性能要求高的应用,包括网络编程领域。
在C++中实现即时通讯软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核心知识点:1.**网络编程基础**:C++中的网络编程主要依赖于套接字(Socket)API,这是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用于在网络间进行数据传输。
了解TCP/IP协议族,包括TCP和UDP协议,理解它们的区别和应用场景至关重要。
2.**套接字编程**:创建套接字、绑定IP地址和端口、监听连接请求、接受连接、发送和接收数据等是C++网络编程的基本操作。
对于即时通讯,通常使用TCP协议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3.**多线程编程**:为了实现并发处理多个客户端连接,服务器端需要使用多线程或异步IO。
C++11引入了标准库``,提供了线程管理的便利工具,如`std::thread`用于创建新线程,`std::mutex`用于同步线程访问共享资源。
4.**数据序列化与解析**:即时通讯软件中,消息需要在网络中传输,因此需要将数据结构序列化为二进制或文本格式,如JSON、XML或自定义协议。
C++可以借助库如protobuf或RapidJSON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5.**用户界面设计**:客户端通常需要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可以使用C++GUI库如Qt、wxWidgets或GTK+。
这些库提供了丰富的组件和事件处理机制,便于构建交互式界面。
6.**安全性**:即时通讯软件涉及到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需要考虑加密技术,如SSL/TLS,确保通信过程中的数据不被窃取或篡改。
7.**错误处理和异常安全**:良好的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机制可以提高程序的健壮性。
C++中的异常处理机制可以帮助捕获运行时错误,并进行适当恢复。
8.**设计模式**:使用设计模式如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和观察者模式等,可以使代码更易于理解和维护。
9.**测试**: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是保证代码质量的关键。
C++有如GoogleTest这样的测试框架,可以帮助编写和执行测试用例。
10.**文档编写**:TXT说明文档可能是对软件功能、安装步骤、使用方法及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有助于用户快速上手。
通过这个C++即时通讯软件项目,开发者不仅可以深入理解C++的高级特性,还能掌握网络编程、多线程、GUI设计等多个领域的实践知识,对于提升综合编程技能大有裨益。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2025/9/20 15:19:04 279KB 网络编程
1
2011年末国内最大程序员社区CSDN的数据库泄露事件横扫整个中国互联网,引起了亿万网民的关注、怀疑互联网的安全性,似乎一夜之间数据外泄和数据库安全成为流行。
其实不然,数据外泄从05年开始就在国外爆发,典型代表为美国的数千万信用卡数据失窃事件。
这次事件引发了很多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诸多在线业务系统关于数据库防泄露的探讨与分析,安全厂商也纷纷拿出了各自的防数据库信息泄露的解决方案。
深入分析这次事件,不难看出,数据库泄露事件仅仅是信息安全事件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这次被公布的账户信息不过是黑客产业链输出的已经失去价值的信息残渣;
这背后可能存在修改核心数据库的记录、获取特定社会公众人物的重要信息、涉嫌大宗商业诈骗等违法行为等更为严重的不为人知的恶性安全事件。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若我们安全建设的策略仅聚焦在数据泄露这个安全事件的表象上,这将会是危险的。
2025/9/20 8:14:38 150KB 数据库 安全技术
1
本书是insidemicrosoftsqlserver2000的作者kalendelaney的又一经典著作,是insidemicrosoftsqlserver2005系列四本著作中的一本。
本书对sqlserver2005存储引擎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阐述,包括数据库文件、日志和恢复、表、索引及其管理、锁定和并发等内容。
除了解释设计理念与运作原理外,书中还辅之以大量简短而有力的实例。
您将跟随一位广受欢迎的作家同时也是sqlserver资深专家一起深入探索sqlserver存储引擎的技术内幕。
  本书适合于专业数据库开发者、bi开发者、dba和以sql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的一般应用程序开发者。
本书不仅适合sqlserver2005的初级读者,也适合sqlserver2005的中高级读者。
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最优的方法、务实的建议和实例代码来帮助他们掌握创建和维护企业级关系数据库所需的复杂技术。
本书是所有sqlserver2005用户的案头必备之书。
2025/9/19 9:42:58 10.56MB SQL Server 2005
1
共 1000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