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inpcap实现的发送ARP数据包和IP数据包1.1基本任务完成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链路层)仿真ARP协议获得网段内主机的MAC表使用帧完成两台主机的通信(Hello!I’m…)1.2高端任务完成两台主机通过中间主机的数据通信(网络层)增加基于IP地址的转发功能增加网络层封装.代码可直接运行,对于想学好网络编程的初学者很有协助。
2023/2/5 23:40:29 96KB winpcap arp vs c++
1
【实验原理】ARP协议简介  ARP,全称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中文名为地址解析协议,它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在本层和硬件接口联系,同时对上层提供服务。
  IP数据包常通过以太网发送,以太网设备并不识别32位IP地址,它们是以48位以太网地址传输以太网数据包。
因而,必须把IP目的地址转换成以太网目的地址。
在以太网中,一个主机要和另一个主机进行直接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但这个目标MAC地址是如何获得的呢?它就是通过地址解析协议获得的。
ARP协议用于将网络中的IP地址解析为的硬件地址(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ARP和RARP报头结构
2023/2/5 21:43:08 496KB 计算机网络 计网 实验报告 ARP
1
EtherCAT规范,ETG1000系列,中文版,共6部分:第一部分:规范;
第二部分:物理层服务和协议规范;
第三部分:数据链路层服务定义;
第四部分:数据链路层协议规范;
第五部分:使用层服务定义;
第六部分:使用层协议规范;
2023/2/4 18:54:53 5.74MB Ethercat ETG
1
第一章1、异构网络互连的问题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举例来说,用户A可以通过接入使用以太网技术的校园网,与另外一个使用电话点对点拨号上网的用户B之间进行邮件通信,同时还和一个坐在时速300公里的高铁上的使用WCDMA手机进行3G上网的用户C进行QQ聊天。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采用不同技术的异构网络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它们的信道访问方式和数据传送方式不同,其帧格式和物理地址方式也各不相同。
2、请描述图1-2中,用户A和用户C进行QQ聊天似的数据转换和传输过程。
用户A的主机将发送的邮件数据先封装到IP数据包中,再封装到以太帧中,发送到其接入的以太网中,并到达路由器R1。
路由器R1从以太帧中提取IP数据包,根据目标IP地址选择合适的路径,再将其封装成SDH帧,转发到因特网主干网中,经过因特网主干网中若干路由器的选路和转发,到达路由器R3路由器R3从SDH帧中提取IP数据包,转换成WCDMA帧,发送到3G网络中,到达用户C的主机。
用户C的主机提取出IP数据包,最总交付到上层的邮件应用程序,显示给用户C。
4、画出TCP/IP模型和OSI模型之间的层次对应关系,并举例TCP/IP模型中各层次上的协议。
应用层:应用层对应OSI模型的上面三层。
应用层是用户和网络的接口,TCP/IP简化了OSI的会话层和表示层,将其融合到了应用层,使得通信的层次减少,提高通信的效率。
应用层包含了一些常用的、基于传输层的网络应用协议,如Telnet、DNS、DHCP、FTP、SMTP、POP3、HTTP、SNMP、RIP、BGP等。
传输层:传输层位于IP层之上,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传输层协议是TCP和UDP。
网络层:网络层又称为网际层、互联网层或IP层,是TCP/IP模型的关键部分。
该层主要完成IP数据包的封装、传输、选路和转发,使其尽可能到达目的主机。
该层包括的协议主要有IP、ARP、RARP、ICMP和IGMP,其中,IP协议是网络层的核心。
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层对应OSI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只要底层网络技术和标准支持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就可以作为TCP/IP的网络接口,包括前面提到的各种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技术,如以太网、电话拨号、3G网络等。
......
2023/1/13 21:50:30 44.23MB 杭电研一 徐明 高级计算机 网络
1
使用C言语实现原始套接字从数据链路层到应用层的操作,Linux系统
2016/5/26 8:54:23 5KB 原始套接字 UDP 数据链路层 C语言
1
由IEC61158-4-32010翻译过来,大部分内容已校对,带有书签方便阅读。
如果想精确全面的理解协议,请参考英文原文档
2020/10/13 17:41:01 6.35MB 现场总线 PROFIBUS IEC61158
1
目录一、DL/T645-2007通讯协议简介二、数据链路层格式说明三、数据标识说明四、(应用层)命令、前往格式说明五、命令字、特征字、错去信息字说明六、DTTD三相多功能电表应用数据标识七、负荷记录传输格式八、通讯功能实现实例
2016/11/4 14:29:04 3.85MB 部颁 645-2007
1
大型网站架构演化 大型网站软件系统的特点 大型网站架构演化发展历程 初始阶段 应用服务和数据服务分离 使用缓存改善网站功能 缓存类型 本地缓存 分布式缓存 缓存产品 redis 业界主流 memcached 解决问题 数据库访问 使用应用服务器集群改善网站的并发处理能力 问题:负载均衡情况下session状态的保持? 解决方案: 基于DNS的负载均衡 反向代理 ngix JK2 数据库的读写分离 问题:读库与写库的数据同步 解决方案:不同的数据库都有自己的数据库的主从复制功能 使用反向代理与CDN加速网站响应 反向代理产品 ngix 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使用no-sql和搜索引擎 站内搜索 lucene nutch 分词器 no-sql库 mongodb hadoop 业务拆分 webservice restful 分布式服务 大型网站架构演化的价值观 核心价值:随网站所需灵活应对 驱动力量:网站的业务发展 网站架构设计误区 一味追随大公司的解决方案 为技术而技术 企图用技术解决一切问题大型网站架构模式 架构模式 分层 分割 分布式 分布式应用和服务 分布式静态资源 分布式数据和存储 分布式计算 集群 缓存 CDN 反向代理 本地缓存 分布式缓存 异步 冗佘 冷备份 主从分离,实时同步实现热备份 灾备数据中心 自动化 发布过程自动化 ant maven. 自动化代码管理 svn cvs github 自动化测试 loadrunner hudson. 自动化安全测试 自动化部署 自动化报警 自动化失效转移 自动化失效恢复 自动化降级 自动化分配资源 安全 密码和手机校验码 数据库中的密码加密后存->不可ni->md5 加密 子主题1 验证码 防止机器登录 对于攻击网站的XSS攻击,SQL注入,进行编码转换 对垃圾信息,敏感信息进行过滤 对交易转账等重要操作根据交易模式和交易信息进行风险控制 Sina微博的应用大型网站架构要素 功能 可用性 伸缩性 扩展性 安全性瞬时响应:网站的高功能架构 网站的功能测试 不同的视角 用户的视角 开发人员的视角 运维人员的视角 功能测试指标 响应时间 并发数 吞吐量 功能测试方法 功能测试 负载测试 压力测试 稳定性测试 web前端功能优化 浏览器优化 减少http请求 使用浏览器缓存 启用压缩 css上,js下 减少cookie传输,静态资源使用独立域名访问 CDN加速 反向代理 应用服务器功能优化 分布式缓存 缓存的原理 合理使用缓存 频繁修改的数据 没有热点的访问 数据不一致和脏读 缓存可用性 缓存预热 缓存穿透 缓存架构 jbosscache为代表的需要更新同步的分布式级缓存 以memcached为代表的不互相通信的分布式缓存 异步操作 使用集群 代码优化 多线程 资源复用 单例 对象池 数据结构 垃圾回收 存储功能优化 固态硬盘 RAID与HDFS万无一失:网站的高可用性 高可性的度量与考核 度量 考核 高可用的网站架构 高可用的应用 高可用的服务 高可用的数据 CAP原理 数据备份 失效转移 高可用网站的软件质量保证 网站发布 自动化测试 预发布验证 代码控制 自动化发布 灰度发布 网站运行临控 临控数据采集 临控管理永无止境:网站的可伸缩性 网站架构的伸缩性设计 不同功能进行物理分离实现伸缩 单一功能通过集群规模实现伸缩 应用服务器集群的伸缩性设计 http重定向负载均衡 DNS域名解析负载均衡 反向代理负载均衡 ip负载均衡 数据链路层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算法 分布式缓存集群的伸缩性设计 mem
2021/7/2 17:55:03 1.02MB 网站架构
1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系统地引见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11章。
上篇引见网络信息安全基础,包括网络信息安全概论、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密码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标准和模型等内容;中篇引见信息交换安全技术,包括信息交换安全技术概述、数据链路层安全协议、网络层安全协议、传输层安全协议、应用层安全协议等内容;下篇引见网络系统安全技术,包括网络系统安全技术概述、网络防护技术、网络检测技术、系统容灾技术等内容。
本书主要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网络系统安全技术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参考。
2018/4/1 7:46:46 3.25MB 网络;信息安全;蔡皖东;安全
1
计算机网络思维导图详细版(xmind文件)内容: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使用层
2020/10/19 4:26:18 25.89MB 思维导图 计算机网络
1
共 66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