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成两部分,这是第一部分,请下全。
线性代数和矩阵理论是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工具,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沃土。
本书是矩阵理论方面的经典著作,从数学分析的角度阐述了矩阵分析的经典和现代方法。
主要内容有:特征值、特征向量和相似性;
酉相似和酉等价;
相似标准型和三角分解;
Hermite矩阵、对称矩阵和酉相合;
向量范数和矩阵范数;
特征值的估计和扰动;
正定矩阵和半正定矩阵;
正矩阵和非负矩阵。
第2版对第1版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更新和扩展。
这一版不仅对基础线性代数和矩阵理论做了全面的总结,而且还新增了奇异值、CS分解和Weyr标准型的相关内容,扩展了与逆矩阵和分块矩阵相关的内容,介绍了Jordan标准型的新应用。
此外,还附有1100多个问题和练习,并且给出了一些提示,以协助读者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本书可以用作本科生或者研究生的教材,也可用作数学工作者和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名人推荐“《矩阵分析(第2版)》是矩阵分析理论的权威教程和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这本书内容全面,逻辑清晰,结构严谨,阐述深刻。
不论是应用科学家、普通用户,还是有经验的研究人员,任何需要使用矩阵的人都适合阅读。
”——IlseIpsen,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矩阵分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被广泛阅读和使用。
该书第2版进行了全面修订,增加了很多最近的研究成果。
它对矩阵理论和应用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我很荣幸,在佐治亚州立大学的高级矩阵分析课上使用了该书第2版初稿中的几章内容。
我坚信,《矩阵分析(第2版)》将是未来多年中矩阵理论的标准本科生教材和必备参考书。
”——ZhongshanLi,佐治亚州立大学媒体推荐“《矩阵分析(第2版)》是矩阵分析理论的经典教程和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这本书内容全面,逻辑清晰,结构严谨,阐述深刻。
不论是应用科学家、普通用户,还是有经验的研究人员,任何需要使用矩阵的人都适合阅读。
”——IlseIpsen,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矩阵分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被广泛阅读和使用。
该书第2版进行了全面修订,增加了很多近期的研究成果。
它对矩阵理论和应用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我很荣幸,在佐治亚州立大学的高级矩阵分析课上使用了该书第2版初稿中的几章内容。
我坚信,《矩阵分析(第2版)》将是未来多年中矩阵理论的标准本科生教材和参考书。
”——ZhongshanLi,佐治亚州立大学作者简介作者:[美]霍恩(RogerA.Horn)[美]约翰逊(CharlesR.Johnson)译者:无RogerA.Horn国际知名数学专家,现任美国犹他大学数学系研究教授,曾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并曾任AmericanMathematicalMonthly编辑。
CharlesR.Johnson国际知名数学专家,现任美国威廉玛丽学院教授。
因其在数学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被授予华盛顿科学学会奖。
2015/11/3 16:55:54 47MB 矩阵分析 第2版 霍恩 Roger
1
摘要:介绍了借助存储器芯片引脚之间的相似性和采用跳线方式实现存储器系统兼容性的设计方法。
采用该方法可以解决单片机资源有限而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要的问题。
文中给出了多种型号存储器的引脚功能对照和引脚差异,了解这些特点差异可使之适应于多种不同的存储器芯片的应用设计。
  关键词:存储器单片机兼容性EPROM1前言单片机自问世以来,以其极高的功能价格比,日益受到为们的关注。
目前,各种各样的单片机已在工业控制、仪器仪表以及智能化家用电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单片机虽然在一块VLSI芯片上集成了CPU及一定数量的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和I/O接口,但由于封装及成本的限制,因而在片资源非常有限,往往难于满足实
1
粒子群优化(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PSO)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进化算法(EvolutionaryAlgorithm-EA).PSO算法属于进化算法的一种,和遗传算法相似,它也是从随机解出发,通过迭代寻找最优解,它也是通过适应度来评价解的质量.但是它比遗传算法规则更为简单,它没有遗传算法的“交叉”(Crossover)和“变异”(Mutation)操作.它通过追随当前搜索到的最优值来寻找全局最优。
1
c#悬浮窗口带提示框提示可拖动相似于迅雷
2017/7/1 22:29:31 661KB c# 悬浮窗口 带提示框提示 可拖动
1
MATLABgui密码登陆程序,是MATLABgui学习手记第十一章的11.1相似的程序代码
2015/8/26 10:25:56 11KB MATLAB gui 密码登陆 程序
1
这是一个相似驾考宝典的考试的Demo可以进行分篇幅进行考试
2016/7/18 17:33:03 236KB IOS OC 试卷
1
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方法处理单幅干涉图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样本块匹配的干涉图延拓方法,利用干涉图像的可信度和等照度线特征,来确定待填充块的优先权,然后在干涉图的已知区域寻找与待填充块最相似的样本块来进行填充。
充分利用了干涉图的条纹特征,结合梯度变化方向有效地合成纹理信息,具有很好的延拓效果。
最后将该干涉图延拓方法与傅里叶变换,合适的滤波函数和相位解包方法结合起来构成整套单幅干涉图处理方法。
采用该单幅干涉图处理方法获得的波面峰谷值与Zygo移相干涉仪得到的平均相差不到λ/100,并且两种方法获得的波面均方根值平均相差不到λ/200。
2019/10/18 9:53:20 1.99MB 光学测量 干涉图延 样本块匹
1
相似于淘宝产品、数量、款式的选择框.、点击出现选择框
2015/11/18 7:21:44 2KB 仿淘宝、选择框
1
关于Proteus仿真ADC0809,说明以下几点:1、在Proteus中,ADC0809是不可仿真的。
但可以用ADC0808代替ADC0809进行仿真。
ADC0808与ADC0809有相同的引脚,功能极为相似。
在Proteus中,可以认为:ADC0808就是ADC0809。
2、说明几个关键引脚的输出信号:1)OE数据输出允许信号,高电屏有效(意思就是,当OE接高电屏时才允许将转换后的结果从ADC0808的OUT1~OUT8引脚输出,否则,在内部锁存)。
2)ADC0808的ALE信号(22引脚),以及START信号(6引脚)ALE称为“地址锁存允许信号”,高电屏有效。
就是说:ALE=1时,允许将ADDA~ADDC的地址输入到ADC0808的内部译码器,经过译码后选定外部模拟量的输入通道。
START信号,这是一个必须重点掌握的信号,向START送入一个高脉冲,其上升沿使ADC0808内部的“逐次逼近寄存器SAR”复位,其下降沿可以*启动A/D转换,并同时使EOC引脚为低电平*(两个*之间的内容必须牢记!)。
应注意到:ALE是高电屏有效,而START的有效部分只是上升沿和下降沿,所以在连接电路时可以将ALE信号与START信号连接到一起,使它们在同一个脉冲上各取所需。
3)EOCAD转换结束的标志信号,在AD转换结束时成现高电屏。
不能通过以下方式使EOC恢复低电屏:假设EOC连到P1.0口上,企图通过CLRP1.0使EOC恢复低电屏是不可行的。
在Proteus仿真时,会出现黄色信号,表示短路。
在实际当中,短路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千万注意:EOC是靠START的下降沿清零的!4)在Proteus中,ADC0808的时钟信号要用DCLOCK产生(应该知道啥是DCLOCK吧?),因为在Proteus仿真中,当不外接扩展ROM时,单片机的ALE信号(注意,不是ADC0808的ALE信号!)在Proteus仿真中不会出现,因此即使外接74LS74作分频也不会得到时钟信号。
发点牢骚:很多高校都以ADC0809作为AD转换的代表芯片来讲解,但却不细说其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我们杨红梅老师上课这样说的:“当程序执行到MOVX@DPTR,A的时候,会启动AD转换”。
我不理解为什么执行到这里就启动AD转换了,于是说道:“老师,这里我不理解。
”作为一名十分有责任感的副教授,她是这样回答的:“就是执行到这里就启动了,你还想理解到什么程度?”……令我实在无语。
于是我到校图书馆翻阅了一些相关的高校教材,其各书所述大同小异,也没什么收获,现在的高校教材呀!不得不令人怀疑有抄袭之嫌。
后来,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一书中获得了一些启发,又亲身动手做了仿真,才略懂一二。
对于希望学好单片机的同仁,我有一点小常识奉送,就是:务必学会读懂时序图,即使老师上课不讲,自己也要自学,并学会。
我写的这个程序极其短小,重点在于使读者通过仿真控制理解上述关键信号的作用,进而理解ADC0808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为了减少赘余,突出重点,并没有用单片机对AD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行处理,而是通过ADC0808的OUT1~OUT8引脚直接输出。
希望看过此例的同仁能通过此例真正学懂ADC0808(也即是:ADC0809)。
相关的时序图,百度上有丰富的资源,在这里就不赘赠了,请见谅。
2016/5/5 21:26:50 37KB Proteus AD转换 单片机
1
自己开发的小程序,只需输入一幅关键图,就可把本地硬盘中的所有图像文件找出来,并按与关键图的相似程度进行排序浏览,具有ACDSee的一些基本功能。
本来是在做基于内容图像检索课题研究时验证算法用的,现在想做图像搜索引擎,特请大家试用,并批评指教,与我联系:chzqw@sina.com
2015/6/21 15:58:55 1.19MB 图形浏览
1
共 447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