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ylogic流程建模库建模,基于atm机及与柜台操作两类对比实验。
2023/8/14 22:18:13 162KB anylogic 排队 银行
1
一、实验目的1、深入掌握视音频的基本参数信息2、掌握ffmpeg编译环境配置3、掌握和熟悉提取视音频文件的基本方法二、实验要求1、对ffmpeg的编译环境进行配置;
2、对一个视频文件,提取基本信息(例如,封装格式,码流,视频编码方式,音频编码方式,分辨率,帧率,时长等等),并输出为txt文档。
结果与MediaInfo的信息对比,并截图;
3、对该视频文件,提取视频信息,保存为yuv格式。
结果利用yuv播放器播放并截图;
4、对该视频文件,提取音频信息,保存为wav格式。
结果利用adobeaudition播放并截图。
2023/8/14 11:40:15 132.41MB ffmpeg 数字音视频
1
为了解决小型网络中自治系统内部路由信息的传递,采用了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RIP。
通过对RIP协议的特点、工作原理、报文格式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对比了RIPv1、RIPv2的异同,提出了一种典型的实验网络模型。
在GNS3平台上,搭建了仿真的网络环境,配置了路由器和计算机,对设计的网络模型成功实现了仿真。
仿真结果验证了RIP协议的实现方法,为RIP协议在实际网络中的正确部署提供了参考。
1
系统设计指标的多维性决定了系统设计不存在唯一解或绝对最优解,系统工程师需要结合各类实际约束条件,在不同的设计指标之间进行综合考虑和权衡(有的指标之间存在互斥)。
一般的应对方法,是在系统前期方案设计阶段,针对系统需求拟定多种实现方案,并通过对不同方案的分析、对比,最终确定一种综合最优的方案继续详细设计。
其中,变体管理与配置是系统多方案设计的手段之一。
本文章节安排如下:案例思路概述设计约束模型创建系统架构模型创建计算分析模型-参数图变体的实现-Generalizationrelationship多方案对比分析小结&项目应用展望如上图所示,系统多方案设计和比选大致分为四个步骤:1.确定系统方案架构2
1
基于MATLAB对三相六脉波和十二脉波整流电路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并就仿真结果对两种整流电路进行分析和对比。
2023/8/13 18:46:56 1.11MB matlab
1
本文发现对比学习(ContrastiveLearning)相关的接受paper非常多,对比学习这几年方法的研究,特别是难样本的选取机制以及在CV、NLP、DM上应用也非常广,也是当前比较火的topic。
2023/8/12 13:42:07 27.12MB ICLR2021 对比学习
1
本文来自csdn,文章先来卷积神经网络和全连接神经网络对比,接着让我们直观理解卷积,卷积计算流程,结合案例进行相关的介绍。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CNN)是一种前馈神经网络,它的人工神经元可以响应一部分覆盖范围内的周围单元,对于大型图像处理有出色表现。
它包括卷积层(convolutionallayer)和池化层(poolinglayer)。
对比:卷积神经网络、全连接神经网络左图:全连接神经网络(平面),组成:输入层、激活函数、全连接层右图:卷积神经网络(立体),组成:输入层、卷积层、激活函数、池化层、全连接层在卷积神经网络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深度卷积
1
JSON对比工具,优秀的JSON对比工具,自动格式化,对比JSON不同处,高亮显示,代码经过优化
2023/8/3 1:27:49 105KB json比对 json工具
1
c++简单调用facenet模型,并对比欧式距离.使用了opencv做人脸检测.其中一些参数暂时写死了.目前的效果一般般.因为opencv对人脸的不同姿态检测并不是太准.(暂时依赖于Qt的QString和QImage)
2023/8/1 6:47:57 5KB CTensorFLow facenet
1
自计算机视觉产生开始,视觉信息则自动成为其处理的对象。
纹理特征作为视觉信息的重要部分,成为图像特征提取的重点。
针对纹理特征提取中,传统LBP算法作为一种基于灰度的算法,仅仅局限对低分辨率图片,其识别率通常比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LBP算法。
该算法利用小波变换的局部特性、方向性和多方向性等特点,并结合LBP算法自身具有的旋转不变形、灰度不变形等特点,从而通过小波变换对高分辨率图片的分解,再通过局部二值模式的优势,从而实现对图像纹理特征的提取。
最后通过MATLAB软件编程与ORL数据库的对比测试,改进算法的识别率明显优于传统LBP算法。
2023/7/30 13:38:49 730KB 视信息; LBP算法; 小波变换; ORL;
1
共 710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