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陀螺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介绍了无陀螺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以下文中均称为惯导系统)的原理、组成、特点及加速度计安装方案;
详细推导了各种安装方案下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导航方程;
给出了六加速度计和九加速度计等各种方案下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角速度解算方程;
推导了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力学编排方程;
分析了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误差源及误差传播特性:给出了误差补偿方法及滤波方法;
对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仿真程序作了介绍,给出了仿真实例。
目录第1章引言1.1惯性技术的发展概况1.2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1.3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发展概况第2章载体角速度的解算方法2.1坐标系的定义及坐标变换2.2载体非质心处的比力方程2.3九加速度计安装方案一的载体角速度解算2.4九加速度计安装方案二的载体角速度解算2.5六加速度计安装方案的载体角速度解算第3章力学编排方程3.1姿态方向余弦矩阵、姿态角、姿态角速度的解算3.2载体在导航系中的地速和位置的解算3.3纬度、经度和目标方向角的解算3.4高度通道的解算第4章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误差分析4.1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误差源4.2加速度计的数学模型及其误差补偿4.3载体角速度计算值的残余误差分析4.4载体对地线加速度的计算误差分析4.5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误差传播特性第5章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数学仿真5.1仿真说明5.2仿真模型的结构5.3仿真算例参考文献
2024/10/25 10:17:16 1.59MB 捷联惯导
1
分形几何教材[分形几何——数学基础及其应用].(英国)Kenneth.Falconer-OCR
2024/10/25 2:14:25 21.48MB 分形 几何 数学
1
从抛物线谈起:混沌动力学引论第二版出版时间:2013年版内容简介  《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前沿系列:从抛物线谈起(混沌动力学引论)(第2版)》可以作为理工科大学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扩展知识的读物和教学研究参考。
混沌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数学模型中。
这是确定论系统在没有外来随机因素时表现出的随机行为。
混沌有着丰富的内在结构而不是简单的无序。
当存在耗散时,高维动力系统的长时间行为集中到相空间中低维、甚至一维的对象上。
因而,研究一维线段上的抛物线映射成为进入耗散系统混沌动力学的捷径。
抛物线映射这个简单“可解”模型所蕴涵的丰富内容,可以导致统计物理和非线性科学中许多深刻的概念,例如周期和混沌吸引子、标度律和临界指数、李雅普诺夫指数和熵、分形分维和重正化群等等。
分析抛物线映射的基本行为,只需要理工科大学低年级的微分学知识,但是要求读者养成自己推导公式和上计算机实践的习惯。
目录第1章最简单的非线性模型1.1什么是非线性1.2非线性演化方程1.3虫口变化的抛物线模型1.4其他简单映射举例第2章抛物线映射2.1线段映射的一般讨论2.2稳定和超稳定周期轨道2.3分岔图里的标度性和自相似性2.4分岔图中暗线的解释2.5周期窗口何处有--字提升法2.6实用符号动力学概要第3章倍周期分叉序列3.1隐函数定理和倍周期分叉3.2倍周期分岔定理的证明3.3施瓦茨导数和辛格尔定理的证明3.4重正化群方程和标度因子3.5线性化重正化群方程和收敛速率3.6外噪声和它的标度因子第4章切分岔4.1周期3的诞生4.2阵发混沌的几何图像4.3阵发混沌的标度理论4.4阵发混沌的重整化理论4.51倍周期序列的标度性质第5章一维映射的周期数目5.1沙尔可夫斯基序列和李-约克定理5.2数论函数和波伊阿定理5.3单峰映射的周期窗口数目5.4多峰映射的周期窗口数目5.5周期轨道与纽结第6章混沌映射6.1满映射6.2轨道点的密度分布6.3同宿轨道6.4混沌吸引子的激变6.5粗粒混沌第7章吸引子的刻画7.1功率谱分析7.2李雅普诺夫指数7.3维数的各种定义7.4一维映射中的分形7.5满映射维数谱中的“相变”7.6测度熵和拓扑熵7.7符号序列的语法复杂性第8章过渡过程8.1倍周期分岔点附近的临界慢化指数8.2过渡过程的功率谱8.3奇怪排斥子和逃逸速率8.4过渡混沌参考文献
2024/10/24 11:08:49 61.54MB 郝柏林 混沌动力学 第二版   2013年
1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会发挥很大的作用,为了降低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本文针对高温作业专用服装各层厚度最优问题,做了深入研究。
利用热传导方程,通过迭代的方法建立温度分布模型。
基于此模型,考虑环境温度、热传导速率限制等约束条件,建立目标优化模型。
可以得到最优厚度,从而降低高温作业服饰设计成本。
针对问题一中温度分布问题,本文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傅里叶定律推导出热传递方程,建立热传递模型。
分析了实际情况下四层组织材料之间的热交换边界条件及初值,建立了不同材料的温度分布模型,该模型可以求解不同时间下不同位置的温度。
利用温度分布模型,计算温度分布,生成Excel文件。
针对问题二中Ⅱ层最优厚度问题,基于问题一中的Ⅱ层的温度分布模型,推导出目标函数,考虑环境温度、Ⅱ层与Ⅲ层接触面温度范围等约束条件,建立非线性目标优化模型。
利用MATLAB编程求得Ⅱ层的最优厚度为15.6mm。
针对问题三中Ⅱ层、Ⅳ层最优厚度问题,本问题是一种具有双层递阶结构的系统优化问题,该类问题解本题的思路为先求解上层最优解,后求得下层最优解,该问题中Ⅱ层为上层、Ⅳ层为下层。
根据不同层次建立目标函数,通过迭代温度分布方程,得到皮肤层温度分布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出皮肤温度范围,作为约束条件,建立双层模型,追求设计高温作业专用服装最低成本。
本文采用全局最优解算法,利用MATLAB编程,求得II层和IV层的最优厚度分别为10.5mm和6.4mm。
2024/10/24 7:44:54 509KB 数学建模
1
一、课程设计题目:哈夫曼树应用二、课程设计要求:1) 从终端读入字符集大小n,以及n个字符和n个权值,建立哈夫曼树并将它存于文件hfmTree中.将已在内存中的哈夫曼树以直观的方式(比如树)显示在终端上;
2) 利用已经建好的哈夫曼树(如不在内存,则从文件htmTree中读入),对文件Text.txt中的正文进行编码,然后将结果存入文件Code.txt中。
3) 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树将文件Code.txt中的代码进行译码,结果存入文件Text.txt中,并输出结果。
三、进度安排1.分析问题,给出数学模型,选择数据结构。
2.设计算法,给出算法描述,给出源程序清单。
3.编辑、编译、调试源程序,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四、基本要求1.界面友好,函数功能要划分好2.总体设计应画一流程图3.程序要加必要的注释4.要提供程序测试方案5.程序一定要经得起测试,宁可功能少一些,也要能运行起来,不能运行的程序是没有价值的。
目录1•设计目的 32.需求分析 42.1哈夫曼编码/译码器简介 42.2.问题描述 42.3需求分析 43.概要设计 53.1问题分析哈夫曼树的定义 54.详细设计 64.1系统框架图 64.2总体流程图 74.3编码函数 84.4译码函数 104.5运行结果 115.调试分析 136.小结 14参考文献 15附录:源程序代码 16
1
这是2005年数学建模国赛a题,长江水质预测,采用matlab实现,若有需要可进行下载交流。
2024/10/22 2:58:03 1.25MB 预测 神经网络
1
电动汽车中电池管理系统(BMS)是决定电池寿命和车辆安全的关键技术;
针对如何提高BMS对电池状态估算的准确性,采用MATLAB/simulink对电池的化学特性进行抽象,得到可以用数学表达式进行计算的物理模型,通过hppc试验,将测试数据导入simulink模型,利用simulink强大的计算能力,得到模型中各个关键参数值。
将试验数据导入创建的模型和实际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创建的模型几乎和实际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完全一致的结论,因此可以用此模型模拟电池实际的放电过程。
2024/10/21 17:06:54 1.51MB 电池模型; GNL模型; Thevenin模型; BMS
1
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工数学专委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科技活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将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的进程。
2024/10/21 2:33:27 70.38MB 数学建模 论文 数学 电工杯
1
2018数学建模全部题目包含附件A题一等奖
2024/10/19 16:11:11 1.86MB 2018 数学建模 赛题 A题
1
201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文件内均为获奖论文,以A题和B题为主。
2024/10/19 5:04:08 8.06MB 数学建模 国赛 2014
1
共 1000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