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1章绪论 1.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通信系统的组成  1.1.2通信系统的基本特性  1.1.3通信系统的信道  1.1.4通信系统中的信号  1.1.5通信系统中的发送与接收设备 1.2信号传输的基本问题  1.2.1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1.2.2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1.2.3干扰 1.3通信电路的基本形式 1.4关于本书的内容  1.4.1关于信号变换的理论和技术  1.4.2关于电路第2章滤波器 2.1引言 2.2滤波器的特性和分类  2.2.1滤波器的特性  2.2.2滤波器的分类 2.3LC滤波器  2.3.1LC串、并联谐振回路  2.3.2般LC滤波器 2.4声表面波滤波器 2.5有源RC滤波器  2.5.1构成有源RC滤波器的单元电路  2.5.2运算仿真法实现有源RC滤波器  2.5.3级联法实现有源RC滤波器(x)  2.5.4自动校正有源RC滤波器(x) 2.6抽样数据滤波器(x)  2.6.1抽样数据单元电路  2.6.2抽样数据滤波器  2.6.3连续域到离散域的映射 2.7小结  习题第3章高频放大器 3.1引言 3.2晶体管的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和参数  3.2.1双极型晶体管混合x型等效电路和参数  3.2.2场效应管的等效电路和参数  3.2.3晶体管的y参数等效电路 3.3高频小信号宽带放大器  3.3.1概述  3.3.2共发射极放大器  3.3.3共基极放大器  3.3.4共发共基级联电路  3.3.5场效应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3.3.6展宽频带的措施(x)  3.3.7自动增益控制(ACC)电路 3.4放大器的噪声  3.4.1电阻的热噪声  3.4.2电子器件的噪声  3.4.3噪声系数  3.4.4接收机的灵敏度与最小可检测信号  3.4.5噪声温度  3.4.6低噪声放大器(x) 3.5宽带功率放大器(x)  3.5.1A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电路特性  3.5.2B类与AB类功率放大器  3.5.3传输线变压器  3.5.4宽频带放大器晶体管工作状态的选择  3.5.5功率的合成与分配 3.6小结  习题第4章线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4.1引言 4.2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与线性元件  4.2.1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  4.2.2线性元件 4.3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4.3.1线性电路与线性电路分析方法的异同点  4.3.2线性电阻电路的近似解析分析  4.3.3线性动态电路分析简介(x) 4.4线性电路的应用举例  4.4.1C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4.4.2D类和E类功率放大器(x)  4.4.3倍频器  4.4.4模拟相乘器  4.4.5时变参量电路与变频器 4.5小结附录余弦脉冲系数表习题第5章正弦波振荡器第6章 调制与解调第7章锁相环路第8章频率合成技术名词索引参考文献注:带(x)者为作者建议可列为选读内容的部分
2023/10/25 11:35:46 7.33MB 通信 电路 微波 射频
1
功率分配的注水算法的集合,包括OFDM和MIMO系统模型下的功率分配,
2023/10/24 22:53:06 12KB OFDM
1
信号为两个正弦信号加高斯白噪声,各正弦信号的信噪比均为10dB,长度为N,信号频率分别为f1,f2;
初始相位均为0,取f1/fs=0.2,f2/fs取不同数值:0.3、0.25,,fs为采样频率。
利用经典功率谱估计和现代功率估计方法进行功率谱估计
2023/10/24 12:04:37 3KB MATLAB
1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可作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电力电子装置、变频器、电子电源等开发、设计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重点介绍电力电子系统的动态模型的建立方法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电力电子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技术涉及功率变换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性技术。
本书内容包括:电力电子系统建模方法如状态空间平均、平均开关网络模型和统五邕路模型等,电流蜂值控制的稳定性问题及改进稳定性的方法,DC/DC变换器反馈控制设计,三相PWM整流器动态模型和三相PWM逆变器的动态模型,三相PWM变流器的解耦控制,三相PWM变流器的空间矢量调制SVM方法,DC/DC变换器并联系统的动态模型及均流控制,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动态模型及均流控制。
本书可作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电力电子装置、变频器、电子电源等开发、设计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2023/10/23 17:26:36 12.29MB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
1
有详细的介绍,如何使用slm降低峰值平均功率比
2023/10/23 14:30:45 2KB 峰值功率比 slm ofdm
1
STC15W204S单片机+TPA3110D2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ALTIUM设计硬件原理图+PCB+封装库+BOM表文件,采用2层板设计,板子大小为80x59mm,单面布局双面布线,包括完整的原理图和PCB文件,可以用AltiumDesigner(AD)软件打开或修改,可作为你产品设计的参考。
1
报道了一个内腔式连续波、单谐振1.9μm和2.4μm双波长激光输出的光参量振荡器(OPO)。
实验采用单管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抽运掺钕钒酸钇(NdYVO4)晶体,腔内抽运掺氧化镁的周期性极化铌酸锂(PPMgLN)晶体,得到1.9μm和2.4μm双波长连续激光输出。
在室温下,当LD功率为5.5W时,同时获得了750mW、1.9μm波长的信号光和370mW、2.4μm波长的闲频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分别为13.6%和6.7%,总的转换效率达到了20%以上。
测试5h,功率不稳定性小于1.8%。
另外还对不同长度的PPMgLN晶体进行了阈值和转换效率的特性分析。
通过输出波长稳定性测试发现,对晶体的温度进行更好地控制,可以改善波长漂移的现象。
2023/10/17 21:45:10 1.75MB 非线性光 光参量振 双波长激 连续波
1
高压直流输电HVDC的simulink仿真模型。
高压直流输电(HVDC),是利用稳定的直流电具有无感抗,容抗也不起作用,无同步问题等优点而采用的大功率远距离直流输电。
输电过程为直流。
常用于海底电缆输电,非同步运行的交流系统之间的连络等方面。
这个simulink模型可以更好的帮助大家理解高压直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
2023/10/14 1:30:47 90KB 高压直流输电 HVDC simuli 仿真模型
1
MIMO信道容量随信噪比变化:发送端未知CSI且为等功率分配时,容量随接收端端天线数的变化
2023/10/13 9:11:34 1010B MATLAB
1
第1章绪论1.1历史回顾1.2电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1.2.1数字通信系统1.2.2数字通信的早期工作1.3通信信道及其特征1.4通信信道的数学模型1.5本书的结构1.6深入学习第2章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2.1傅里叶级数2.1.1实信号的傅里叶级数:三角傅里叶级数2.2傅里叶变换2.2.1实信号、偶信号和奇信号的傅里叶变换2.2.2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2.2.3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2.3功率和能量2.3.1能量型信号2.3.2功率型信号2.4带宽受限信号的抽样2.5带通信号2.6深入学习习题第3章模拟信号的发送和接收3.1调制简介3.2振幅调制(AM)3.2.1双边带抑制载波AM3.2.2常规振幅调制3.2.3单边带AM3.2.4残留边带AM3.2.5AM调制器和解调器的实现3.2.6信号多路复用3.3角度调制3.3.1FM信号和PM信号的表示形式3.3.2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3.3.3角度调制器和解调器的实现3.4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3.4.1AM无线电广播3.4.2FM无线电广播3.4.3电视广播3.5移动无线电系统3.6深入学习习题第4章随机过程4.1概率及随机变量4.2随机过程:基本概念4.2.1随机过程的描述4.2.2统计平均4.2.3平稳过程4.2.4随机过程与线性系统4.3频域中的随机过程4.3.1随机过程的功率谱4.3.2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传输4.4高斯过程及白过程4.4.1高斯过程4.4,2白过程4.5带限过程及抽样4.6带通过程4.7深入学习习题第5章模拟通信系统中的噪声影响5.1噪声对线性调制系统的影响5.1.1噪声对基带系统的影响5.1.2噪声对DSB-SCAM的影响5.1.3噪声对SSBAM的影响5.1.4噪声对常规调幅的影响5.2使用锁相环(PLL)进行载频相位估计5.2.1锁相环5.2.2加性噪声对相位估计的影响5.3噪声对角度调制的影响5.3.1角度调制的门限效应5.3.2预加重和去加重滤波5.4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5.5模拟通信系统中传输损耗和噪声的影响5.5.1热噪声源的特征5.5.2噪声温度效应及噪声系数5.5.3传输损耗5.5.4信号传输中继器5.6深入学习习题第6章信源与信源编码6.1信源的数学模型6.1.1信息的度量6.1.2联合熵与条件熵6.2信源编码理论6.3信源编码算法6.3.1霍夫曼信源编码算法6.3.2Lempel-Ziv信源编码算法6.4率失真理论6.4.1互信息量6.4.2微分熵6.4.3率失真函数6.5量化6.5.1标量量化6.5.2矢量量化6.6波形编码6.6.1脉冲编码调制(PCM)6.6.2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6.6.3增量调制(M)6.7分析-合成技术6.8数字音频传输和数字音频记录6.8.1电话传输系统中的数字音频信号6.8.2数字音频录制6.9JPEG图像编码标准6.10深入学习习题第7章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的数字传输7.1信号波形的几何表示7.2脉冲振幅调制7.3二维信号波形7.3.1基带信号7.3.2二维带通信号--载波相位调制7.3.3二维带通信号--正交振幅调制7.4多维信号波形7.4.1正交信号波形7.4.2双正交信号波形7.4.3单纯信号波形7.4.4二进制编码的信号波形7.5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数字已调信号的最佳接收机7.5.1相关型解调器7.5.2匹配滤波器型解调器7.5.3最佳检测器7.5.4载波振幅已调信号的解调和检测7.5.5载波相位已调信号的解调和检测7.5.6正交振幅已调信号的解调和检测7。
5.7频率已调信号的解调和检测7.6加性高斯白噪声中信号检测的错误概率7.6.1二进制调制的错误概率7.6.2M进制PAM的错误概率7.6.3相位相干PSK调制的错误概率7.6.4DPSK的系统错误概率7.6.5QAM的错误概率7.6.6M进制正交信号的错误概率7.6.7M进制双正交信号的错误概率7.6.8M进制单纯信号的错误概率7.6.9FSK的非相干检测的错误概率7.6.10调制方式的比较7.7有线和无线通信信道的性能分析7.7.1再生中继器7.7.2无线信道中的链路预算分析7.8码元同步7.8.1超前-滞后门同步法7.8.2最小均方误差法7.8.3最大似然准则法7.8.4频谱线法7.8.5载波已调信号的码元同步7.9深入学习习题第8章通过带限AWGN信道的数字传输8.1通过带限信道的数字传输8.1.1带限基带信道上的数字PAM传输8.1.2带限带通信道上的数字传输8.2数字已调信号的功率谱8.2.1基带信号的功率谱8.2.2载波已调信号的功率谱8.3带限信道的信号设计8.3.1无码间干扰的带限信号的设计--奈奎斯特准则8.3.2具有可控ISI的带限信号8.4检测数字PAM的错误概率8.4.1具有零ISI的PAM检测的错误概率8.4.2可控ISI的逐码元数据检测8.4.3部分响应信号检测的错误概率8.5与记忆有关的数字调制信号8.5.1有记忆的调制编码与调制信号8.5.2最大似然序列检测器8.5.3部分响应信号的最大似然序列检测8.5.4有记忆数字信号的功率谱8.6存在信道失真的系统设计8.6.1已知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滤波器的设计8.6.2信道均衡8.7多载波调制和OFDM8.7.1FFT算法实现的OFDM系统8.8深入学习习题第9章信道容量与信道编码9.1信道模型9.2信道容量9.2.1高斯信道容量9.3通信的容限9.3.1模拟信号的PCM传输9.4可靠通信的编码9.4.1正交信号错误概率的紧界9.4.2编码的原则9.5线性分析码9.5.1线性分组码的译码及其性能9.5.2突发错误纠错编码9.6循环码9.6.1循环码的结构9.7卷积码9.7.1卷积码的基本性质9.7.2卷积码的最佳译码--维特比算法9.7.3卷积码的其他译码算法9.7.4卷积码的错误概率界限9.8复合编码9.8.1乘积码9.8.2链接码9.8.3Turbo码9.8.4BCJR算法9.8.5Turbo码的性能9.9带限信道的编码9.9.1编码与调制的结合9.9.2网格编码调制9.10信道编码的实际应用9.10.1深层空间通信的编码9.10.2电话线路调制解调器的编码9.10.3光盘编码9.11深入学习习题第10章无线通信10.1衰落多径信道上的数字传输10.1.1时变多径信道的信道模型10.1.2衰落多径信道的信号设计10.1.3频率非选择性瑞利衰落信道上的二进制调制性能10.1.4通过信号分集提高系统性能10.1.5频率选择性信道的调制和解调--RAKE解调器10.1.6多天线系统和空时编码10.2连续载波相位调制10.2.1连续相位FSK(CPFSK)10.2.2连续相位调制(CPM)10.2.3CPFSK和CPM的频谱特性10.2.4CPM信号的解调和检测10.2.5CPM在AWGN信道和瑞利衰落信道中的性能10.3扩频通信系统10.3.1扩频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10.3.2直接序列扩频系统10.3.3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应用10.3.4脉冲干扰和衰落的影响10.3.5PN序列的生成10.3.6跳频扩频10.3.7扩频系统的同步10.4数字蜂窝通信系统10.4.1GSM系统10.4.2基于IS-95的CDMA系统10.5深入学习习题附录A多信道二进制信号接收时的错误概率参考文献
2023/10/11 13:18:42 13.36MB 通信 系统
1
共 759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