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IT界中,“敏捷”是一个很酷的词汇,“敏捷”的相关理论可谓铺天盖地。
“敏捷”一词实质没有统一定义,各家有自家的说法,本教程将让你了解“敏捷”的来龙去脉,抓住“敏捷”本质,并能在工作中实践“敏捷”。
小甲想到某开发公司应聘开发工程师,向该公司的某开发人员打听他们的开发方式。
小甲:请问贵公司开发模式是怎样的?开发人员:咱们敏捷开发!不用写文档,写好代码就可以了。
小甲心想:哇,爽啊!赶紧去应聘!小甲已经在该公司工作了数周,他觉得很郁闷:无需求文档,要做东西都是口头分配的。
无计划可言,想到啥就做啥。
加班不在话下,返工是家常便饭。
这就是敏捷开发吗?不少公司搞CMMI认证,推行过程改进,往往被开发人
2025/1/31 19:07:10 276KB 敏捷开发纵横谈
1
内容简介······本书《基础篇》以面向对象理论为指导,从.NET平台的各项技术中精选出一些亮点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并展示出它们在实际开发中的具体应用实例,不仅让读者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本书适合于拥有一到两年开发经验的读者,有助于读者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的开发能力,拓展和加深对.NET平台技术的认识,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NET软件工程师。
掌握本书《基础篇》所介绍的内容,是进一步阅读本书《应用篇》的前提。
作者简介······金旭亮,走自学之路,沉浸于软件技术世界16年,无师自通,最初“涉猎甚广”,后专注于微软.NET平台。
目前已当了8年的“教书先生”,致力于软件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和程序员提供软件技术学习指导,为企业提供.NET技术培训服务。
现执教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高度关注中国计算机教育问题,在北京理工大学主讲软件开发系列课程,其所进行的教学改革探索实践曾引发广泛的关注。
业界知名微软技术作家,微软技术社区精英,已出版之著作如下:1《网站建设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编程的奥秘——.NET软件技术学习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3《.NET2.0面向对象编程揭秘》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ASP.NET程序设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目录······第1篇面向对象技术的.NET视角 1第1章.NET面向对象编程基础 31.1.NET是什么? 31.2初探.NET程序运行原理 101.3类和对象 161.4了解编程语言的发展趋势 23第2章数据类型趣谈 292.1数值类型的使用 292.2用好引用类型的变量 322.3“值类型变量”的故事 372.4说不尽的字符串 402.5可取空值的“值类型” 442.6数据类型的模板化——泛型 48第3章字段、方法与属性漫谈 533.1字段与属性的初始化方式汇总 543.2让一个方法返回多个结果 583.3命名参数与可选参数 603.4运算符重载 633.5分部类与分部方法 653.6奇特的扩展方法 693.7类和对象的CLR内存布局 723.8剖析WPF依赖属性 76第4章继承与多态 844.1方法的重载、隐藏与重写辨析 844.2通过实例理解多态 904.3多态编程的CLR探索之旅 954.4协变与逆变 104第5章对象的生生死死 1075.1构造函数那点事 1075.2Singleton设计模式的讨论 1125.3对象的延迟创建 1175.4对象的声明式创建 1205.5与对象销毁相关的话题 124第6章异常捕获与处理 1316.1.NET异常处理基础 1326.2应对程序运行时出现的异常 1366.3CLR异常处理机制探秘 1426.4实际开发中有关异常处理的建议 148第7章程序集 1517.1程序集的基础知识 1517.2程序集与组件化开发 1567.3WPF应用程序的结构与运行原理 1607.4探索ASP.NET页面程序集 1617.5Silverlight项目结构剖析 1637.6互操作程序集与本地类型 167第2篇委托构建的世界 175第8章神奇的委托 1778.1委托的概念与使用 1778.2深入探索委托技术内幕 1818.3使用泛型委托 1878.4匿名方法与Lambda表达式 1918.5掌握回调的编程技巧 195第9章事件及事件驱动 2009.1.NET事件处理机制的剖析与应用 2009.2定义自己的事件 2069.3WPF中的路由事件 212第10章异步编程模式 21710.1程序的同步执行和异步执行 21710.2基于委托的异步编程模式 21910.3等待异步调用的完成 22210.4异步调用中的异常与任务同步 22410.5实现IAsyncResult异步调用模式的组件 22710.6基于事件的异步调用模式 22910.7异步编程小结 234第3篇对象的精彩演出 235第11章对象集合与LINQ 23711.1设计可比较大小的对象 23711.2并不简单的对象集合——“数组” 24311.3针对对象集合的标准查询 25311.4伟大的技术创新——LINQ 25611.5掌握LINQ查询表达式的编写技巧 25911.6对象集合的分组与连接 263第12章对象组合与数据结构的应用 26812.1对象的组合方式 26912.2用对象组合实
2025/1/29 4:53:27 39.3MB .NET
1
张恭庆的《泛函分析讲义》(下册)第六章无界算子的习题解答。
1
C++实现的八数码问题求解,界面是用MFC实现,算法有八种:1:简单广度优先2:简单深度优先3:有界深度4:双向广度4:A*15:A*26:迭代加深搜索(深度优先)7:迭代加深搜索(IDA*)压缩包包含有:1:已经成品的程序2:程序的源代码3:具体文档
2025/1/19 3:23:17 5.71MB 八数码
1
本文主要回顾了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以及基于石墨烯量子点自旋和电荷量子比特操作的研究进展,由于石墨烯材料相对较轻的原子重量使其具有较小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另外含有核自旋的碳同位素13C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大约只占1%,这使得超精细相互作用(即核自旋和电子自旋相互作用)较弱,所以石墨烯比其他材料具有较长的自旋退相干时间,在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本文计算了5种静电约束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1)扶手型单层石墨烯纳米条带,2)单层石墨烯圆盘,3)双层石墨烯圆盘,4)ABC堆积型三层石墨烯圆盘,5)ABA堆积型三层石墨烯圆盘.石墨烯量子点中自旋比特应用的关键是破坏谷简并,在1)中,主要是利用边界条件破坏谷简并,而2)3)4)和5)中是利用外磁场破坏谷简并.文章进一步介绍了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和超精细相互作用对石墨烯量子点中自旋操作的影响.
1
反演控制方法与实现《反演控制方法与实现》系统地介绍了反演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不确定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反演控制方法与实现》共分为6章,在介绍反演法的一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抑制参数漂移的自适应反演方法,考虑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弱抖振滑模反演方法,针对系统模型部分未知的情况,使用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估计系统中的未知部分,给出了基于智能系统的反演设计方法,同时本书介绍了系统状态未知情况下的反演设计方法。
针对各种情况本书均给出了详细的理论设计方法和Matlab仿真。
 《反演控制方法与实现》是作者在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
本书适用于从事非线性控制方法研究的工作人员和研究生参考。
前言第1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2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1·2·1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的稳定性1·2·2有界性1·2·3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1·3微分几何理论基础1·3·1李导数和李括号1·3·2微分同胚1·3·3控制系统的相对阶1·3·4输入状态线性化1·3·5状态反馈线性化的设计1·4反演法的基本原理1·5反演法的研究概况1·5·1自适应反演控制1·5·2鲁棒自适应反演控制1·5·3滑模反演控制1·5·4智能反演控制1·5·5其他反演控制方法1·6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章自适应反演控制方法2·1引言2·2常规自适应反演法2·2·1自适应反演法设计思路2·2·2仿真算例2·3抑制参数漂移的自适应反演控制2·3·1问题描述及预备知识2·3·2抑制参数漂移的自适应反演控制器设计2·3·3系统稳定性分析2·3·4仿真算例2·4扩展的自适应反演控制2·4·1问题描述2·4·2参数自适应律的设计2·4·3基于动态面的扩展反演控制器设计2·4·4稳定性分析2·4·5仿真算例2·5仿真算例的Matlab实现2·5·1节仿真算例的Matlab实现2·5·2节仿真算例的Matlab实现2·5·3节仿真算例的Matlab实现2·6本章小结第3章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弱抖振滑模反演控制3·1引言3·2滑模控制基本原理3·3匹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弱抖振滑模反演控制3·3·1问题描述3·3·2滑模反演控制器设计3·3·3滑模反演控制稳定性分析3·3·4自适应滑模反演控制器设计3·3·5自适应滑模反演控制稳定性分析3·3·6非线性干扰观测器3·3·7匹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弱抖振滑模反演控制3·3·8仿真算例3·4非匹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多滑模反演控制3·4·1问题描述3·4·2多滑模反演控制3·4·3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多滑模反演控制3·4·4系统稳定性分析3·4·5仿真算例3·5仿真算例的Matlab实现3·5·1节弱抖振滑模反演控制的Matlab实现3·5·2节自适应弱抖振滑模反演控制Matlab实现3·5·3节多滑模反演控制Matlab实现3·6本章小结第4章基于模糊系统的非线性系统反演控制4·1引言4·2基于模糊系统的非线性系统控制4·2·1问题的提出4·2·2模糊系统描述4·2·3控制器设计4·2·4仿真算例4·3节Matlab实现4·4本章小结第5章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反演控制5·1引言5·2非线性系统的鲁棒小波神经网络控制5·2·1问题的提出5·2·2小波神经网络结构5·2·3控制器的设计5·2·4稳定性分析5·2·5仿真5·3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渐近跟踪控制5·3·1控制目标5·3·2控制器设计5·3·3仿真算例5·4算例的Matlab实现5·4·1节算例的Matlab实现5·4·2节算例1的Matlab实现5·4·3节算例2的Matlab实现5·5本章小结第6章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反演控制器设计6·1滑模观测器控制器设计6·1·1滑模观测器设计6·1·2滑模反演控制器设计6·2仿真算例6·3节仿真实例的Matlab实现6·4本章小结参考文献
2025/1/11 13:03:55 49.9MB 反演控制 backstepping
1
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左心室心脏分割模型,在医学界广泛使用该模型描述疾病对心肌区域和壁功能的影响。
该模型图类似于靶心图、牛眼图、嵌套环形图、bullseyechart.在matplotlib中常用axes.pie,或axes.bar+polar坐标系绘制。
axes.bar+polar更加灵活。
本资源包含AHA心肌模型的元数据,axes.bar+polar绘制模型图的完整代码,和高清成图。
2025/1/8 3:54:53 130KB matplotlib
1
变增益控制一直是工程界最为常用的控制方法之一,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特别是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领域"传统的变增益控制设计方法缺乏保证系统在整个工作区域内的稳定性理论证明,同时设计步骤繁琐,已逐渐不能适应目前系统要求"LPV系统是一类重要的时变系统,由于能够描述一类实际动态系统本身存在的非线性和时变特性,所以应用LPV系统进行变增益设计可以避免传统变增益出现的问题"
2025/1/3 16:12:52 8.78MB 多胞LPV
1
人工智能课程总结转眼之间,研一的上半学期就要结束了,陪伴了自己一学期的人工智能课也在今天结束了最后的考试。
回顾这半个学期来学习人工智能的感受,确实还是有点可说的东西。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听AI这个名字是上大二时一个北航软件学院朋友提起的,他特别想去微软做AI方面的研究,然后他热情的向我介绍了这个领域是多么多么好,当时的自己完全没有印象,只觉得可能和机器人有关,AI的目的就是做出和人类一模一样的机器人。
现在看来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等到了大三的时候,软件学院正好开设了这门课,我便抱着好奇的心态选了这门课,无奈当时授课老师胡晶晶讲解极其乏味,也没有教材,每节课上课就照着PPT念,完全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在这门课上我学到的唯一的知识点就是可以用遗传算法来求解走迷宫问题,因为那次是老师用一个程序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的。
当时觉得挺有意思,可惜自己并没有做进一步的学习,结果第一次上人工智能课就这么草草收场。
如今上了研究生,再次碰到了这门课,我又一次选了,因为我觉得计算机学院的老师讲课和软件学院的老师应该不一样,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
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了解到了人工智能原来包含这么多内容,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机器人所能概括的,计算机图形学,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这些看起来似乎不相关的东西在都被包含在其中。
尽管上课时间有限而且这门课也比较基础,但老师的讲课却毫不含糊。
说实话,在老师快讲完第三章之前我还一直坐在靠后的位置看不清PPT,后来觉得还是要认真听讲,于是每次都是占前两排的座位,当然这种做法事后证明也是对的,看来有时候一念之差能改变很多。
针对这门课的内容没有什么要说的,个人觉得刘峡壁老师的个人魅力较强,能让学生喜欢听这门课,这一点和林永刚老师极其相似,而大学里面缺少的正是这样的老师。
当然,光听课是没用的,课后还需要进行做题,弄不懂的还需要和同学进行讨论,这在做作业时得到了体现。
我觉得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不是让我们知道这些知识,而是要让我们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刘峡壁老师所说“我给你们提供了各种武器,关键看你们遇到问题会不会拿出来用”,而这也是做研究所必须的。
同时,我也在其中体会到了发散思维不局限于某一领域的奇妙之处,例如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就是来自生物界,这种跨学科之间的联系已经成为当下的潮流,知识本来就不应该有局限性,联系无处不在。
就写到这里吧,如今我知道了AI无处不在,而且我在以后的学习阶段中会不断接触到AI。
记得之前看过很多AI题材的电影,比如《我,机器人》,《黑客帝国》等等,真希望自己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些电影中所展现出来的AI成为现实,人类也一定会因为AI而不断进步。
2024/11/30 8:53:29 114.46MB 人工智能 AI 课件 作业题
1
江阴市2015版到镇级分界的GEOJSON数据,可以用在ECHART等地图工具里面。
2024/11/29 13:43:41 823KB 江阴 镇级 GEOJSON
1
共 277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