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
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OFDM基本原理,重点研究了理想同步情况下,保护时隙(CP)和不同的信道估计方法在高斯信道和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下对OFDM系统性能的影响。
在给出OFDM系统模型的基础上,用MATLAB语言实现了整个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并给出参考设计程序。
最后给出在不同的信道条件下,保护时隙、信道估计方法对OFDM系统误码率影响的比较曲线,得出了较理想的结论。
作者:吕爱琴,田玉敏,朱明华
2023/6/11 17:19:36 270KB Matlab
1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它能有效地克服多径干扰和码间串扰,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
作者首先简要介绍了OFDM的基本原理,重点研究了二维维纳滤波信道估计算法,考虑到算法复杂度和性能之间的折衷,进一步研究了2×12D维纳滤波信道估计算法。
仿真结果显示:2×12D维纳滤波算法能够在保持良好性能情况下有效降低算法的复杂度。
2023/5/30 6:14:29 569KB OFDM 导频 信道估计
1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以其频谱利用率高、抗多径和脉冲噪声、在高效带宽利用率情况下的高速传输能力、根据信道条件对子载波进行灵活调制及功率分配的能力,并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课程论文次要涉及了OFDM系统中的FFT/IFFT、时钟同步、循环前缀、频偏估计、峰平比等关键技术。
压缩包中有完整代码且有word文档
2023/3/12 6:58:10 43KB OFDM 通信系统 matlab
1
ofdm通信系统matlab代码完整版。
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技术是多载波传输方案的实现方式之一,它的调制和解调是分别基于IFFT和FFT来实现的,是实现复杂度最低、使用最广的一种多载波传输方案。
完整版matlab代码
2019/6/3 7:17:15 47KB ofdm matlab 通信
1
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技术可以出色的对抗抗多径衰落、消除码间干扰且具有极高的频谱利用率。
此外它还采用了快速傅立叶变换,大大降低了收发机的实现复杂度,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HDSL、ADSL、DAB、HDTV、WLAN等领域中。
但是,目前OFDM技术还有很多关键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对频偏敏感、高峰均功率比问题等,这些都限制了OFDM技术的近一步广泛应用。
本论文主要围绕自适应压扩法降低峰均功率比问题展开论述,并利用matlab软件完成了仿真。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论文首先回顾OFDM发展历程,说明了该技术的优缺点,讲解了OFDM技术原理,介绍了OFDM信号的产生过程,并对OFDM信号的收发机制进行了仿真。
接着,给出峰均功率比的定义和分布,分析了产生高峰均值的原因,简要地介绍了其它预畸变方法,如限幅法,峰值加窗,传统的压扩技术。
最后,分析自适应压扩法降低PAPR的功能,并用matlab完成相关仿真。
2017/5/20 19:49:40 1.18MB 自适应压扩法 PAPR 峰均比 OFDM
1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matlab实现仿真源代码
2017/5/24 15:35:28 5.23MB 正交频分复用
1
论文介绍MIMO-OFDM系统中几种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方法。
首先研究了单天线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算法。
一方面重点关注三种估计准则的原理,仿真表明LMMSE准则具有最佳的功能;
另一方面介绍了几种插值的方法用来恢复非导频处的信道信息。
然后研究了发射分集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重点分析了三种导频的设计方案。
仿真表明,使用最佳训练序列可以达到最优的功能,同时占用的资源少,但是复杂度很高。
关键词:无线移动通信;
正交频分复用;
多输入多输出;
信道估计;
最小均方误差;
最佳训练序
1
【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宽带无线数字通信【ISBN】7-5053-7667-5【出版发行项】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9【格式】超星转成的pdf【页数】411页【作者简介】AndreasF.Molisch,奥地利的维也纳理工大学通信与射频工程学院移动通信系的副教授,合编著有《宽带无线数字通信》等。
【本书简介】本书将宽带无线数字通信系统分成最具有代表性的非均衡系统、单载波非扩频均衡系统、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和码分多址系统四大类,全面涵盖了当前及未来宽带无线数字通信的最新内容。
深入的引见。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将宽带无线数字通信系统分成最具有代表性的非均衡系统、单载波非扩频均衡系统、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和码分多址系统四大类,全面涵盖了当前及未来宽带无线数字通信的最新内容。
本书除了引见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外,还引见了最新的学术前沿及技术进展。
这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和技术参考书,适用于电子与通信类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研究所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目录】第一部分宽带系统引论第1章基础知识1.1什么是宽带系统1.2发展历史参考文献第2章当前及未来的宽带系统2.1DECT和PHS2.2GSM/DCS-19002.3IS-1362.4IS-952.5W-CDMA2.6HIPERLAN-II参考文献第3章无线移动信道3.1平衰落信道3.2时间色散信道:直观描述3.3时间色散信道:系统理论描述3.3.1确定性解释3.3.2随机性解释3.4广义平稳非相关散射WSSUS假设3.4.1广义平稳WSS3.4.2非相关散射3.4.3广义平稳非相关散射WSSUS3.4.4WSSUS系统函数的一些特例3.5表达时间色散信道的参数3.5.1延迟扩展和相关带宽3.5.2延迟窗口和干扰比3.5.3总结3.6时间色散信道模型3.6.1抽头延时线模型3.6.2COST207模型3.6.3Hashemi-Suzuki-Turin模型3.7含有角度色散的模型参考文献第4章概述第5章展望5.1各种方法的比较5.2未来的发展5.2.1自适应天线5.2.2多输入-多输出系统5.2.3多用户检测参考文献第二部分非均衡系统第6章为什么要研究非均衡系统参考文献第7章系统模型7.1发射机7.1.1相移键控7.1.2频移键控7.2信道7.3接收机7.3.1相干和非相干解调7.3.2PSK和CPFSK的差分检测7.3.3GPFSK的鉴频器检测7.4同信道干扰的处理参考文献第8章固定抽样的计算方法8.1一般考虑8.1.1符号序列的平均8.1.2经典接收机的分析8.1.3接收信号的相关特性8.2蒙特卡洛MC模拟方法8.2.1计算概述8.2.2文献评论8.3高斯变量二次型QFGV方法8.3.1有关公式8.3.2文献评论8.4高斯矢量问角度ABGV方法8.5相关矩阵特征值方法8.6群延迟方法8.6.1文献评论8.7差错域方法8.8等效信道模型方法8.9其他方法:文献评论参考文献第9章固定抽样的结果9.1调制.信道和接收机的影响9.2CPFSK9.2.1文献评论9.3FSK9.4相干检测PSK9.5差分检测PSK9.5.1文献评论参考文献第10章降低差错平台的调制方式和接收机结构10.1部分比特检测10.2非线性鉴频器10.3降低差错平台的调制方式参考文献第11章自适应抽样11.1盲自适应抽样11.2具有训练序列的自适应抽样11.3具有训练序列的同步参考文献第12章天线分集12.1天线分集的分类12.2高斯变量二次型QFGV方法12.2.1文献评论12.3差错域方法12.4阴影信道中的分集12.5采用固定抽样的分集结果12.6采用自适应抽样的分集结果参考文献第13章综述与结论参考文献附录A采用固定抽样的比特差错宰计算公式A.1高斯变量二次型QFGV方法的解A.2高斯矢量间角度ABGV方法的解A.3差错域方法的解参考文献附录B第二部分的字母表第三
1
【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宽带无线数字通信【ISBN】7-5053-7667-5【出版发行项】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9【格式】超星转成的pdf【页数】411页【作者简介】AndreasF.Molisch,奥地利的维也纳理工大学通信与射频工程学院移动通信系的副教授,合编著有《宽带无线数字通信》等。
【本书简介】本书将宽带无线数字通信系统分成最具有代表性的非均衡系统、单载波非扩频均衡系统、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和码分多址系统四大类,全面涵盖了当前及未来宽带无线数字通信的最新内容。
深入的引见。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将宽带无线数字通信系统分成最具有代表性的非均衡系统、单载波非扩频均衡系统、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和码分多址系统四大类,全面涵盖了当前及未来宽带无线数字通信的最新内容。
本书除了引见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外,还引见了最新的学术前沿及技术进展。
这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和技术参考书,适用于电子与通信类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研究所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目录】第一部分宽带系统引论第1章基础知识1.1什么是宽带系统1.2发展历史参考文献第2章当前及未来的宽带系统2.1DECT和PHS2.2GSM/DCS-19002.3IS-1362.4IS-952.5W-CDMA2.6HIPERLAN-II参考文献第3章无线移动信道3.1平衰落信道3.2时间色散信道:直观描述3.3时间色散信道:系统理论描述3.3.1确定性解释3.3.2随机性解释3.4广义平稳非相关散射WSSUS假设3.4.1广义平稳WSS3.4.2非相关散射3.4.3广义平稳非相关散射WSSUS3.4.4WSSUS系统函数的一些特例3.5表达时间色散信道的参数3.5.1延迟扩展和相关带宽3.5.2延迟窗口和干扰比3.5.3总结3.6时间色散信道模型3.6.1抽头延时线模型3.6.2COST207模型3.6.3Hashemi-Suzuki-Turin模型3.7含有角度色散的模型参考文献第4章概述第5章展望5.1各种方法的比较5.2未来的发展5.2.1自适应天线5.2.2多输入-多输出系统5.2.3多用户检测参考文献第二部分非均衡系统第6章为什么要研究非均衡系统参考文献第7章系统模型7.1发射机7.1.1相移键控7.1.2频移键控7.2信道7.3接收机7.3.1相干和非相干解调7.3.2PSK和CPFSK的差分检测7.3.3GPFSK的鉴频器检测7.4同信道干扰的处理参考文献第8章固定抽样的计算方法8.1一般考虑8.1.1符号序列的平均8.1.2经典接收机的分析8.1.3接收信号的相关特性8.2蒙特卡洛MC模拟方法8.2.1计算概述8.2.2文献评论8.3高斯变量二次型QFGV方法8.3.1有关公式8.3.2文献评论8.4高斯矢量问角度ABGV方法8.5相关矩阵特征值方法8.6群延迟方法8.6.1文献评论8.7差错域方法8.8等效信道模型方法8.9其他方法:文献评论参考文献第9章固定抽样的结果9.1调制.信道和接收机的影响9.2CPFSK9.2.1文献评论9.3FSK9.4相干检测PSK9.5差分检测PSK9.5.1文献评论参考文献第10章降低差错平台的调制方式和接收机结构10.1部分比特检测10.2非线性鉴频器10.3降低差错平台的调制方式参考文献第11章自适应抽样11.1盲自适应抽样11.2具有训练序列的自适应抽样11.3具有训练序列的同步参考文献第12章天线分集12.1天线分集的分类12.2高斯变量二次型QFGV方法12.2.1文献评论12.3差错域方法12.4阴影信道中的分集12.5采用固定抽样的分集结果12.6采用自适应抽样的分集结果参考文献第13章综述与结论参考文献附录A采用固定抽样的比特差错宰计算公式A.1高斯变量二次型QFGV方法的解A.2高斯矢量间角度ABGV方法的解A.3差错域方法的解参考文献附录B第二部分的字母表第三
1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