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介绍如何从麦克斯韦方程利用一系列简化假设直接得到集总电路抽象,在电气工程和物理间建立了清晰的联系。
本书中始终使用抽象的概念,以统一在模拟和数字设计中所进行的工程简化。
本书更为强调数字领域。
第1章电路抽象第2章电阻网络第3章网络定理第4章非线性电路分析第5章数字抽象第6章MOSFET开关第7章MOSFET放大器第8章小信号模型第9章储能元件第10章线性电气网络的一阶暂态过程第11章数字电路的能量和功率第12章二阶电路的暂态过程第13章正弦稳态:阻抗和频率响应第14章正弦稳态:谐振第15章运算放大器抽象第16章二极管附录A麦克斯韦方程和集总事物原则附录B三角函数及其恒等式附录C复数附录D解联立线性方程组
2023/8/19 14:34:56 2.65MB 模拟 数字 MIT 习题
1
内容简介本书阐述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各种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理论,如系统的动态性能、静态性能、稳定性的分析和各种设计方法的运用等。
  本书从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入手,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以时域分析方法为主线,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并进,在严谨的数学推导的基础上,利用直观的物理概念,引出系统参数与系统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书在《自动控制原理》前四版基础上,对各章内容都进行了修订。
修订的基本思想是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知识起点,努力拓宽专业口径,以增强培养人才的适应性。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自动化、仪表、电气传动、计算机、机械、化工、航天航空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再学习时参考。
作者简介王建辉,女,工学博士,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生于辽宁。
宝钢教育奖获得者,沈阳市优秀教师。
国家级精品课“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负责人之一。
1982年东北工学院(今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自动化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任自动控制教研室副主任、自动控制系副主任、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控制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网络环境下先进控制技术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等。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教育教学成果奖10余项,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课题10余项、各类教改课程项目近10项。
发表有关论文100余篇。
编著《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详解》、《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与辅助设计》。
目录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1.2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微分方程式的编写  2.2 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2.3 传递函数  2.4 系统动态结构图 2.5 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2.6 信号流图 2.7 用MATLAB求解线性微分方程和化简系统方框图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第3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3.1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指标  3.2 一阶系统的跃响应 3.3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3.4 高阶系统的动态响应 3.5 自动控制系统的代数稳定判据 3.6 稳态误差 3.7 用MATLAB进行系统时域分析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第4章 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4.2 要轨迹的绘制法则 4.3 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 4.4 用MATLAB绘制根轨迹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第5章 频率法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5.2 非周期函数的频谱分析  5.3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5.6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及其应用 5.7 系统动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5.8 闭环系统频率特性 5.9 系统动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5.10 用MALTAB绘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  6.1 控制系统校正的一般概念 6.2 串联校正 6.3 反馈校正 6.4 复合校正 6.5 应用MATLAB进行系统校正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第7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 7.1 非线性系统动态过程的特点 7.2 非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7.3 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7.4 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 7.5 改善非线性系统性能的措施及非线性特性的利用  7.6 相平面法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第8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理论基础 8.1 线性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8.2 离散时间函数的数学表达式及采样定理  8.3 z变换  8.4 线性常数差分方程 8.5 脉冲传递函数 8.6 采样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8.7 采样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8.8 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  8.9 最少拍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8.10 用MATLAB进行采样系统分析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名词术语索引附录 本书使用的部分MATLAB指令 参考文献
2023/8/17 4:22:46 4.95MB 王建辉-自动控制原理
1
MATLAB神经网络与案例精讲源码第2章MATLAB快速入门第4章单层感知器第5章线性神经网络第6章BP神经网络第7章径向基函数网络第8章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第9章反馈神经网络第10章随机神经网络第11章用GUI设计神经网络第13章神经网络应用实例
2023/8/13 23:35:02 713KB 神经网络
1
作者:徐子珊  本算法教材文笔顺畅,处理算法描述的两难问题有自己的特点,且具有丰富的C、C++和Java实现程序,这对读者学以致用很有帮助。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文采甚好,如集腋成裘、化整为零、赢得舞伴等,生动形象,易于学习和理解。
本书插图也精美,如Hanoi塔图等,都给本书增色很多,让读者在兴趣中学习。
此书在应用性例题上,兼有中、英文描述题目,如环法自行车赛、牛牛玩牌、射雕英雄等例题。
这些例题来自ACM/ICPC,它们富有挑战性,可引起读者的学习兴趣。
  本书第1章~第6章按算法设计技巧分成渐增型算法、分治算法、动态规划算法、贪婪算法、回溯算法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和图的搜索算法。
每章针对一些经典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算法,并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这样对于初学者来说,按照算法的设计方法划分,算法思想的阐述比较集中,有利于快速入门理解算法的精髓所在。
一旦具备了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按应用领域划分专题深入学习,读者可以结合已学的方法综合起来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本书第7章的线性规划和第8章的计算几何是综合算法部分,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读者将进一步地学习更前沿的随机算法、近似算法和并行算法等现代算法设计方法和实战技巧。
  本书特色是按照算法之间逻辑关系编排学习顺序,并对每一个经典算法,都给出了完整的C/C++/Java三种主流编程语言的实现程序,是一本既能让读者清晰、轻松地理解算法思想,又能让读者编程实现算法的实用书籍。
建议读者对照本书在计算机上自己创建项目、文件,进行录入、调试程序等操作,从中体会算法思想的精髓,体验编程成功带来的乐趣。
1
电子通信概论课件.pdf选频回路与阻抗变换.pdf电子通信系统基础.pdf电子通信系统基础.ppt调制与解调.pdf发射、接收机结构.ppt低噪声放大器.pdf混频器.pdf混频器.ppt锁相环与频率合成.pdf射频功率放大器.pdf第2章习题.doc第3章习题.doc第4章习题.doc第5章习题.doc第6章习题.doc第7章习题.doc第8章习题.doc第9章习题.doc
2023/8/4 5:40:57 11.77MB 东南大学 通信电子线路 课件
1
SPH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中英文都有,中文版本以及英文版的都有,拿去参考吧。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一种无网格粒子法第1章绪论1.1数值模拟1.1.1数值模拟的作用1.1.2一般数值模拟的求解过程1.2基于网格的方法1.2.1拉格朗日网格1.2.2欧拉网格1.2.3拉格朗日网格和欧拉网格的结合1.2.4基于网格的数值方法的局限性1.3无网格法1.4无网格粒子法(MPMS)1.5MPMs的求解策略1.5.1粒子描述法1.5.2粒子近似1.5.3MPMS的求解过程1.6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1.6.1SPH方法1.6.2SPH方法简史1.6.3本书中的SPH方法第2章SPH的概念和基本方程2.1SPH的基本思想2.2SPH的基本方程2.2.1函数的积分表示法2.2.2函数的导数积分表示法2.2.3粒子近似法2.2.4推导SPH公式的一些技巧2.3其他基本概念2.3.1支持域和影响域2.3.2物理影响域2.3.3particle—in-cell(PIC)方法2.4结论第3章光滑函数的构造3.1引言3.2构造光滑函数的条件3.2.1场函数的近似3.2.2场函数导数的近似3.2.3核近似的连续性3.2.4粒子近似的连续性3.3构造光滑函数3.3.1构造多项式光滑函数3.3.2一些相关的问题3.3.3光滑函数构造举例3.4数值测试3.5结论第4章SPH方法在广义流体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4.1引言4.2拉格朗日型的Navier—Stokes方程4.2.1有限控制体与无穷小流体单元4.2.2连续性方程4.2.3动量方程4.2.4能量方程4.2.5Navier-Stokes方程4.3用SPH公式解Navier-Stokes方程组4.3.1密度的粒子近似法4.3.2动量方程的粒子近似法4.3.3能量方程的粒子近似法4.4流体动力学的SPH数值相关计算4.4.1人工粘度4.4.2人工热量4.4.3物理粘度4.4.4可变光滑长度4.4.5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对称化4.4.6零能模式4.4.7人工压缩率4.4.8边界处理4.4.9时间积分4.5粒子的相互作用4.5.1最近相邻粒子搜索法(NNPS)4.5.2粒子对的相互作用4.6数值算例4.6.1在不可压缩流的应用4.6.2在自由表面流的应用4.6.3SPH对可压缩流的应用4.7结论第5章非连续的SPH(DSPH)5.1引言5.2修正光滑粒子法5.2.1一维情况5.2.2多维情况5.3模拟非连续现象的DSPH公式5.3.1DSPH公式5.3.2非连续的确定5.4数值性能研究5.5冲击波的模拟5.6结论第6章SPH在爆炸模拟中的应用6.1引言6.2HE爆炸和控制方程6.2.1爆炸过程6.2.2HE的稳态爆轰6.2.3控制方程6.3SPH公式6.4光滑长度6.4.1粒子的初始分布6.4.2光滑长度的更新6.4.3优化和松弛过程6.5数值算例6.6应用SPH方法模拟锥孔炸药6.7结论第7章SPH在水下爆炸冲击模拟中的应用7.1引言7.2水下爆炸和控制方程7.2.1水下爆炸冲击的物理特性7.2.2控制方程7.3SPH公式7.4交界面处理7.5数值算例7.6真实爆炸模型与人工爆炸模型的比较研究7.7水介质缓冲模拟7.7.1背景7.7.2模拟设置7.7.3模拟结果7.7.4小结7.8结论第8章SPH方法在具有材料强度的动力学中的应用8.1引言8.2具有材料强度的动力学8.2.1控制方程8.2.2本构模型8.2.3状态方程8.2.4温度8.2.5声速8.3具有材料强度的动力学SPH公式8.4张力不稳定问题8.5自适应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ASPH)8.5.1为什么需要ASPH方法8.5.2ASPH的主要思想8.6对具有材料强度的动力学的应用8.7结论第9章与分子动力学耦合的多尺度模拟9.1引言9.2分子动力学9.2.1分子动力学的基本原理9.2.2经典分子动力学9.2.3经典MD模拟9.2.4Poiseuille流的MD模拟9.3MD与FEM和FDM的耦合9.4MD与SPH的耦合9.4.1模型I:双重功能(具有重叠区域的模型)9.4.2模型Ⅱ:力桥(没有重叠区域的模型)9.4.3
2023/8/1 13:02:38 41.09MB SHP,粒子
1
第一部分 了解COM第1章 COM概述何谓CoMCOM术语COM利与弊COM的好处COM的局限性COM组件与接口何谓接口接口特征接口类型接口规则接口设计COM组件的实现规则实现IUnknown规则内存管理规则引用计数规则COM激活COM类型COM客户机COM服务器ActiveX控件COM与面向对象技术包装抽象多态继承COMTrader应用程序小结第2章 由VC++建立并使用COM服务器IDL文件建立第一个COM服务器定义自定义接口实现IUnknown和自定义接口完成COM服务器生成测试客户机用ATL建立COM服务器关于ATL用ATL建立进程内COM服务器用ATL建立进程外COM服务器线程与COM服务器Win32多线程应用线程COM组件自动化与IDispatch用VC++实现IDispatchATL与自动化Automation数据类型再谈类型库C++自动化客户机VB自动化客户机小结第3章 用VB建立并使用COM服务器选择COM项目设计接口描述接口浏览接口生成对象使用ClassBuilder增加属性增加方法增加事件与枚举使用ActiveXDataObject(ADO)在服务器组件中使用Recordset对象在客户机组件中使用ADOR生成断开的Recodset生成自己的RecodsctS使用用户定义类型错误处理服务器客户机错误处理使用VBErr.Raise机制在VB中使用线程模型设置线程模型了解再入性与公寓小结第二部分 COM与Internet第4章 在VC++中建立并使用ActiveX控件ACtiveX控件概还属性与方法控件与容器通信事件与连接点建立第一个控件生成控件测试控件增加方法增加属性增加事件增加属性页允许属性保持使用控件建立复合控件增加复合控件增加功能增加事件处理复合控件事件处理错误使用控件小结第5章 在VB中建立并使用ActiveX控件VB控件简介约束与无约束控件控件生成技术属性类型方法属性配置过程属性环境属性配置运行时只读属性只在运行时有效的属性扩展属性容器属性合成控件属性可关联属性持续与属性包属性包使用ActiveX控件界面向导了解控件寿命生成ActiveX控件生成无约束控件生成设计时数据约束控件生成运行数据约束控件小结第6章 用VC++建立InternetCOM组件IEActiveX控件轻量级控件安全控件持续属性文档对象模型编程活动服务器组件活动服务器页面ASP页面的COM组件小结第7章 用VB建立InternetCOM组件无窗口控件ActiveX控件容器的线程模型ActiveX控件的安全性Web页面访问VBDHTML项目DHTML项目基础DHTML应用程序样本VBIIS应用程序WebClass一个IIS应用程序样本设计控件设计控件与HTML文件样本设计控件小结第三部分 了解DCOM第8章 DCOM概述何谓DCOM为什么使用DCOMDCOM操作DCOM组件位置进程内或进程外组件代理RPC(RemoteProcedureCall,远程过程调用)调动数据传递DCOM配置实用程序DCOM应用程序的安全机制验证授权加密整性检查小结第9章 用VC++建立DCOM服务器标准与自定义调动标准调动自定又调动网络通伯远程激活AppID注册表项可配置AppID注册表项参数IUknown优化DCOM与NT服务NT服务解剖基于NT服务的COM服务器小结第10章 用VB建立DCOM服务器应用程序对象模型何谓对象模型如何生成对象模型DCOM设计准则与技术再论调动按数值与按引用DCOM进程外服务器建立DCOM组件增加测试客户机IIS应用程序增加WebClasses使用模板增加自定义Webltems远程错误处理小结第四部分 了解COM++第11章 COM++概述COM与WindowsDNA用户界面层技术中间层技术数据库层技术组件服务配置事务处理排队组件(QC
2023/7/30 3:02:58 10.64MB COM COM+ 入门 代码
1
第1章HelloWorld:访问ObjectARX.NET封装类第2章.NETAutoCAD向导及Editor类第3章数据库基础:创建我们自己的Employee对象第4章数据库基础2:添加自定义数据第5章用户互操作:提示和选择第6章更多的用户界面:添加自定义数据第7章事件第8章案例
2023/7/30 1:28:05 4.88MB AutoCAD .net 二次开发 教程
1
《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从理论方法研究与实现技术角度,总结归纳了基于内容图像检索(CBIR)技术的研究与进展,并融入了作者多年来的相关研究与应用成果,系统地介绍了CBIR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典型方法、实用范例以及新动向。
《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共有12章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分析了CBIR的体系结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讨论图像特征提取,给出图像低层特征(颜色、形状、纹理、空间关系)和图像高层特征(语义)提取算法,论述了综合图像多特征的检索方法以及三维模型检索的前沿研究;
第三部分是优化,论述了特征优化与过程优化;
第四部分给出了相关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通用方法;
第五部分介绍原型系统与应用实例,介绍了作者设计实现的原型检索系统与应用实例。
  《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注重理论分析与算法实践相结合。
体系完善,书中所列算法均已调试通过,配有适量习题,每章均附有参考文献与小结,便于参考查阅。
《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内容详实。
比较实用,可供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媒体制作和生产、远程教育和医疗、公安、遥感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亦可作为高校电子工程、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教材。
第1章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概述  第2章基于颜色特征的图像检索  第3章基于形状特征的图像检索  第4章基于纹理特征的图像检索  第5章基于空间关系的图像检索  第6章基于语义的图像检索  第7章综合多特征的图像检索  第8章三维模型检索  第9章图像检索中的特征优化  第10章图像检索中的相关反馈过程优化  第11章图像检索系统性能评价  第12章基于内容图像检索的原型系统及应用实例
2023/7/27 12:20:42 31.01MB 内容检索 图像检索 检索技术 找图
1
FlashCS5动画设计与制作实例教程中的案列。
有素材,效果。
章节如下:第1章VI设计第2章动画设计第3章电子相册第4章广告设计第5章MTV制作第6章电子阅读物第7章动画片第8章游戏制作第9章网站应用第10章课件制作
2023/7/26 20:53:36 293.51MB Flash 案列 素材 Flash
1
共 305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