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Windows下安装PostgreSQL9.3.22编译libpqxx4.0.1工程详解3利用VC调用libpqxx编写连接测试代码4简单介绍PostgreSQL创建与删除用户
2024/5/14 17:58:53 51.76MB Windows PostgreSQL 安装 libpqxx编译
1
%用遗传算法进行简单函数的优化clearbn=22;%个体串长度inn=50;%初始种群大小gnmax=200;%最大代数pc=0.75;%交叉概率pm=0.05;%变异概率%产生初始种群s=round(rand(inn,bn));%计算适应度,返回适应度f和累积概率p[f,p]=objf(s);gn=1;whilegn<gnmax+1forj=1:2:inn%选择操作seln=sel(s,p);%交叉操作scro=cro(s,seln,pc);scnew(j,:)=scro(1,:);scnew(j+1,:)=scro(2,:);%变异操作smnew(j,:)=mut(scnew(j,:),pm);smnew(j+1,:)=mut(scnew(j+1,:),pm);ends=smnew;%产生了新的种群%计算新种群的适应度[f,p]=objf(s);%记录当前代最好和平均的适应度[fmax,nmax]=max(f);fmean=mean(f);ymax(gn)=fmax;ymean(gn)=fmean;%记录当前代的最佳个体x=n2to10(s(nmax,:));xx=-1.0+x*3/(power(2,bn)-1);xmax(gn)=xx;gn=gn+1endgn=gn-1;%绘制曲线subplot(2,1,1);plot(1:gn,[ymax;ymean]);title('历代适应度变化','fonts',10);legend('最大适应度','平均适应度');string1=['最终适应度',num2str(ymax(gn))];gtext(string1);subplot(2,1,2);plot(1:gn,xmax,'r-');legend('自变量');string2=['最终自变量',num2str(xmax(gn))];gtext(string2);
2024/5/9 7:19:44 106KB 遗传算法
1
新员工培训资料
2024/5/8 8:31:32 1.01MB 新员工培训资料
1
本资源包含幻灯片示例和22种切换方式,封装为dll,直接调用,有源码,并在附件中告诉你源码的出处。
在csdn现有的资源中,有一个收1分的资源,用了别人的dll做出一个奇怪的简单的示例,而把原作者更为完整的功能强得多的示例扔掉,没有源码没有出处,鄙视之。
之所以收1分,是因为自己太缺分了,但下载一定让你不后悔。
2024/5/5 16:28:04 296KB C# 图片切换 幻灯片 切换特效
1
非常清晰,共14章第一章绪论⋯⋯⋯⋯⋯⋯⋯⋯⋯⋯⋯⋯⋯⋯⋯⋯⋯⋯⋯⋯⋯⋯⋯⋯⋯⋯⋯⋯⋯⋯⋯1§1.1测绘学的任务及作用⋯⋯⋯⋯⋯⋯⋯⋯⋯⋯⋯⋯⋯⋯⋯⋯⋯⋯⋯⋯⋯⋯⋯⋯1§1.2数字测图的发展概况⋯⋯⋯⋯⋯⋯⋯⋯⋯⋯⋯⋯⋯⋯⋯⋯⋯⋯⋯⋯⋯⋯⋯⋯3§1.3学习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的目的和要求⋯⋯⋯⋯⋯⋯⋯⋯⋯⋯⋯⋯⋯⋯⋯⋯4第二章测量的基本知识⋯⋯⋯⋯⋯⋯⋯⋯⋯⋯⋯⋯⋯⋯⋯⋯⋯⋯⋯⋯⋯⋯⋯⋯⋯6§2.1地球形状和大小⋯⋯⋯⋯⋯⋯⋯⋯⋯⋯⋯⋯⋯⋯⋯⋯⋯⋯⋯⋯⋯⋯⋯⋯⋯⋯6§2.2测量常用坐标系和参考椭球定位⋯⋯⋯⋯⋯⋯⋯⋯⋯⋯⋯⋯⋯⋯⋯⋯⋯⋯⋯8§2.3地图投影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12§2.4高程⋯⋯⋯⋯⋯⋯⋯⋯⋯⋯⋯⋯⋯⋯⋯⋯⋯⋯⋯⋯⋯⋯⋯⋯⋯⋯⋯⋯⋯⋯⋯19§2.5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20§2.6方位角⋯⋯⋯⋯⋯⋯⋯⋯⋯⋯⋯⋯⋯⋯⋯⋯⋯⋯⋯⋯⋯⋯⋯⋯⋯⋯⋯⋯⋯⋯22§2.7地形图的基本知识⋯⋯⋯⋯⋯⋯⋯⋯⋯⋯⋯⋯⋯⋯⋯⋯⋯⋯⋯⋯⋯⋯⋯⋯⋯24§2.8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31第三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42§3.1观测误差的分类⋯⋯⋯⋯⋯⋯⋯⋯⋯⋯⋯⋯⋯⋯⋯⋯⋯⋯⋯⋯⋯⋯⋯⋯⋯⋯42§3.2衡量精度的标准⋯⋯⋯⋯⋯⋯⋯⋯⋯⋯⋯⋯⋯⋯⋯⋯⋯⋯⋯⋯⋯⋯⋯⋯⋯⋯45§3.3算术平均值及观测值的中误差⋯⋯⋯⋯⋯⋯⋯⋯⋯⋯⋯⋯⋯⋯⋯⋯⋯⋯⋯⋯48§3.4误差传播定律⋯⋯⋯⋯⋯⋯⋯⋯⋯⋯⋯⋯⋯⋯⋯⋯⋯⋯⋯⋯⋯⋯⋯⋯⋯⋯⋯51§3.5加权平均值及其精度评定⋯⋯⋯⋯⋯⋯⋯⋯⋯⋯⋯⋯⋯⋯⋯⋯⋯⋯⋯⋯⋯⋯55§3.6间接平差原理⋯⋯⋯⋯⋯⋯⋯⋯⋯⋯⋯⋯⋯⋯⋯⋯⋯⋯⋯⋯⋯⋯⋯⋯⋯⋯⋯58第四章水准测量和水准仪⋯⋯⋯⋯⋯⋯⋯⋯⋯⋯⋯⋯⋯⋯⋯⋯⋯⋯⋯⋯⋯⋯⋯62§4.1水准测量原理与方法⋯⋯⋯⋯⋯⋯⋯⋯⋯⋯⋯⋯⋯⋯⋯⋯⋯⋯⋯⋯⋯⋯⋯⋯62§4.2水准仪和水准尺⋯⋯⋯⋯⋯⋯⋯⋯⋯⋯⋯⋯⋯⋯⋯⋯⋯⋯⋯⋯⋯⋯⋯⋯⋯⋯65§4.3水准测量外业施测⋯⋯⋯⋯⋯⋯⋯⋯⋯⋯⋯⋯⋯⋯⋯⋯⋯⋯⋯⋯⋯⋯⋯⋯⋯81§4.4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88目录1§4.5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90第五章角度、距离测量与全站仪⋯⋯⋯⋯⋯⋯⋯⋯⋯⋯⋯⋯⋯⋯⋯⋯⋯⋯⋯⋯103§5.1角度测量原理⋯⋯⋯⋯⋯⋯⋯⋯⋯⋯⋯⋯⋯⋯⋯⋯⋯⋯⋯⋯⋯⋯⋯⋯⋯⋯103§5.2经纬仪⋯⋯⋯⋯⋯⋯⋯⋯⋯⋯⋯⋯⋯⋯⋯⋯⋯⋯⋯⋯⋯⋯⋯⋯⋯⋯⋯⋯⋯104§5.3角度观测方法⋯⋯⋯⋯⋯⋯⋯⋯⋯⋯⋯⋯⋯⋯⋯⋯⋯⋯⋯⋯⋯⋯⋯⋯⋯⋯115§5.4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和精度⋯⋯⋯⋯⋯⋯⋯⋯⋯⋯⋯⋯⋯⋯⋯⋯⋯⋯⋯⋯⋯123§5.5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132§5.6距离测量⋯⋯⋯⋯⋯⋯⋯⋯⋯⋯⋯⋯⋯⋯⋯⋯⋯⋯⋯⋯⋯⋯⋯⋯⋯⋯⋯⋯137§5.7光电测距误差分析⋯⋯⋯⋯⋯⋯⋯⋯⋯⋯⋯⋯⋯⋯⋯⋯⋯⋯⋯⋯⋯⋯⋯⋯154§5.8光电测距仪的检验⋯⋯⋯⋯⋯⋯⋯⋯⋯⋯⋯⋯⋯⋯⋯⋯⋯⋯⋯⋯⋯⋯⋯⋯158§5.9全站仪和自动全站仪⋯⋯⋯⋯⋯⋯⋯⋯⋯⋯⋯⋯⋯⋯⋯⋯⋯⋯⋯⋯⋯⋯⋯162§5.10三角高程测量⋯⋯⋯⋯⋯⋯⋯⋯⋯⋯⋯⋯⋯⋯⋯⋯⋯⋯⋯⋯⋯⋯⋯⋯⋯⋯166第六章控制测量⋯⋯⋯⋯⋯⋯⋯⋯⋯⋯⋯⋯⋯⋯⋯⋯⋯⋯⋯⋯⋯⋯⋯⋯⋯⋯⋯172§6.1控制测量概述⋯⋯⋯⋯⋯⋯⋯⋯⋯⋯⋯⋯⋯⋯⋯⋯⋯⋯⋯⋯⋯⋯⋯⋯⋯⋯172§6.2导线测量⋯⋯⋯⋯⋯⋯⋯⋯⋯⋯⋯⋯⋯⋯⋯⋯⋯⋯⋯⋯⋯⋯⋯⋯⋯⋯⋯⋯181§6.3交会测量⋯⋯⋯⋯⋯⋯⋯⋯⋯⋯⋯⋯⋯⋯⋯⋯⋯⋯⋯⋯⋯⋯⋯⋯⋯⋯⋯⋯195§6.4三角网测量⋯⋯⋯⋯⋯⋯⋯⋯⋯⋯⋯⋯⋯⋯⋯⋯⋯⋯⋯⋯⋯⋯⋯⋯⋯⋯⋯204§6.5高程控制测量⋯⋯⋯⋯⋯⋯⋯⋯⋯⋯⋯⋯⋯⋯⋯⋯⋯⋯⋯⋯⋯⋯⋯⋯⋯⋯210§6.6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219第七章碎部测量⋯⋯⋯⋯⋯⋯⋯⋯⋯⋯⋯⋯⋯⋯⋯⋯⋯⋯⋯⋯⋯⋯⋯⋯⋯⋯⋯226§7.1碎部
2024/5/3 12:48:14 5.65MB 测绘
1
基础教学视频2
2024/5/3 10:40:14 421.56MB ROS
1
排序作业选择题(每题2分,共22分)。
1.若表R在排序前已按键值递增顺序排列,则(  )算法的比较次数最少。
A.直接插入排序           B.快速排序     C.归并排序               D.选择排序2.对各种内部排序方法来说,(  )。
A.快速排序时间性能最佳                           B.归并排序是稳定的排序方法C.快速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                        D.堆排序所用的辅助空间比较大3. 排序算法的稳定性是指(  )。
A.经过排序之后,能使值相同的数据保持原顺序中的相对位置不变。
B.经过排序之后,能使值相同的数据保持原顺序中的绝对位置不变。
C.排序算法的性能与被排序元素的数量关系不大D.排序算法的性能与被排序元素的数量关系密切4.如下序列中,(  )序列是大顶堆。
A. {4,5,3,2,1}              B. {5,3,4,1,2}       C. {1,2,3,4,5}              D. {1,2,3,5,4}5.若将{3,2,5,4,1}排为升序,则实施快速排序一趟后的结果是(  )(其中,枢轴记录取首记录)。
A. {1,2,3,4,5}                 B. {1,2,4,5,3}       C. {1,3,5,4,2}                 D. {2,5,4,1,3}.若将{1,2,3,4,5,6,7,9,8}排为升序,则(  )排序方法的“比较记录”次数最少。
A. 快速排序                  B. 简单选择排序    C. 直接插入排序              D. 冒泡排序7.若将{5,4,3,2,1}排为升序,则(  )排序方法的“移动记录”次数最多。
A. 快速排序                               B. 冒泡排序C. 直接插入排序                      D. 简单选择排序8.用简单选择排序将顺序表{2,3,1,3′,2′}排为升序,实施排序1趟后结果是{1,3,2,3′,2′},则排序3趟后的结果是(  )。
A. {1,2,3,3′,2′}                      B. {1,2,2′,3,3′}C. {1,2′,2,3,3′}                     D. {1,2,2′,3′,3}9.下列排序算法中,(   )排序在某趟结束后不一定选出一个元素放到其最终的位置上。
A.选择            B.冒泡          C.归并          D.堆10.下列排序算法中,稳定的排序算法是( )。
A.堆排序               B.直接插入排序  C.快速排序             D.希尔排序11.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   )。
A.O(n*n)                B.O(n*logn)      C.O(n)                  D.O(logn)填空题(每空4分,共4分)。
对n个元素进行归并排序,空间复杂度为        。
综合题(共24分)。
1.(共12分)有一组待排序的关键字如下:(54,38,96,23,15,72,60,45,83)分别写出希尔排序(d=5)、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第一趟升序排序后的结果(其中堆排序的第一趟指序列完成初始建堆、将堆顶元素置为最末位置后其余元素调整为堆的结果)(每个3分)。
希尔排序:  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 2.(共12分)已知数据序列为(12,5,9,20,6,31,24),对该项数据序列进行排序,分别写出直接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二路归并排序及基数排序第一趟升序排序结果(其中堆排序的第一趟指序列完成初始建堆、将堆顶元素置为最末位置后其余元素调整为堆的结果)(每个2分)。
直接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二路归并排序:基数排序:
2024/5/3 7:27:51 15KB 排序作业 数据结构
1
WS/T500《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分为以下五十三个部分:——第1部分:病历概要;
——第2部分:门(急)诊病历;
——第3部分:急诊留观病历;
——第4部分:西药处方;
——第5部分:中药处方;
——第6部分:检查报告;
——第7部分:检验报告;
——第8部分:治疗记录;
——第9部分:一般手术记录;
——第10部分:麻醉术前访视记录;
——第11部分:麻醉记录;
——第12部分:麻醉术后访视记录;
——第13部分:输血记录;
——第14部分:待产记录;
——第15部分:阴道分娩记录;
——第16部分:剖宫产记录;
——第17部分:病重(病危)护理记录;
——第18部分:手术护理记录;
——第19部分:生命体征测量记录;
——第20部分:生命体征测量记录;
——第21部分:出入量记录;
——第22部分:高值耗材使用记录;
——第23部分:入院评估;
——第24部分:护理计划;
——第25部分:出院评估与指导;
——第26部分:手术知情同意书;
——第27部分:麻醉知情同意书;
——第28部分:输血治疗同意书;
——第29部分:特殊检查及特殊治疗同意书;
——第30部分:病危(重)通知书;
——第31部分:其他知情告知同意书;
——第32部分:住院病案首页;
——第33部分:中医住院病案首页;
——第34部分:入院记录;
——第35部分: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
——第36部分: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
——第37部分:住院病程记录首次病程记录;
——第38部分:住院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
——第39部分:住院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第40部分:住院病程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第41部分:住院病程记录交接班记录;
——第42部分:住院病程记录转科记录;
——第43部分:住院病程记录阶段小结;
——第44部分:住院病程记录抢救记录;
——第45部分:住院病程记录会诊记录;
——第46部分:住院病程记录术前小结;
——第47部分:住院病程记录术前讨论;
——第48部分:住院病程记录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第49部分:住院病程记录出院记录;
——第50部分:住院病程记录死亡记录;
——第51部分:住院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第52部分:住院医嘱;
——第53部分:出院小结;
2024/5/2 12:13:49 50.9MB WS/T 500
1
17第14章透视图(Perspectives).pdf18第15章对话框和向导(DialogsWizards).pdf19第16章首选项(Preferences).pdf20第17章帮助内容(Helpcontents).pdf21第18章备忘单(CheatSheet).pdf22Eclipse插件开发学习笔记第三篇高级进阶第四篇综合实例目录.pdf23第19章插件开发高级内容.pdf24第20章富客户端平台(RCP)技术.pdf24第21章Draw2d.pdf25第22章GEF介绍与实现.pdf26第23章插件开发实例.pdf27第24章GEF实例.pdf28《Eclipse插件开发学习笔记》读者交流区.pdf
2024/4/28 20:29:34 38.37MB eclipse 插件 开发 资料
1
ArduinoHBR740语音识别上电,等待HBR740初始化完成(约0.5秒)b.发送初始化命令,等待回传数据,握手成功。
如果30秒内无命令则自动休眠,进入低功耗模式。
c.根据需要配置麦克风灵敏度(不配置则为默认的0x2F,0x0B)d.根据需要配置噪声门限(不配置则为默认的0x16,0x19)e.配置识别命令组(不配置则为默认的第一组)f.启动一次识别,等待识别结果(可配置超时时间)g.根据识别结果进行处理h.重复e或f步骤,实现语音互动i.退出识别j.进入低功耗模式
2024/4/25 21:37:51 14.25MB 语音
1
共 510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