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AVR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概述1.1AVR单片机简介1.2AVRStudio+WinAVR开发环境安装及应用1.3AVR-GCC程序设计基础1.4程序与数据内存访问1.5I/O端口编程1.6外设相关寄存器及应用1.7中断服务程序1.8GCC在AVR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中的优势第二章:PROTEUS操作基础2.1PROTEUS操作界面简介2.2仿真电路原理图设计2.3元件选择2.4仿真运行2.5PROTEUS与AVRStudio的联合调试2.6PROTEUS在AVR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中的优势第三章:基础程序设计3.1闪烁的LED3.2左右来回的流水灯3.3花样流水灯3.4LED模拟交通灯3.5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3.68只数码管滚动显示单个数字3.78只数码管显示多个不同字符3.8K1~K4控制LED移位3.9数码管显示4×4键盘矩阵按键3.10数码管显示拨码开关编码3.11继电器控制照明设备3.12开关控制报警器3.13按键发音3.14INT0中断计数3.15INT0及INT1中断计数3.16TIMER0控制单只LED闪烁3.17TIMER0控制的流水灯3.18TIMER0控制数码管扫描显示3.19TIMER1控制交通指示灯3.20TIMER1与TIMER2控制十字路口秒计时显示屏3.21用工作于计数方式的T/C0实现100以内的按键计数3.22用定时器设计的门铃3.23报警器与旋转灯3.24100000秒以内的计时程序3.25用TIMER1输入捕获功能设计的频率计3.26用工作于异步模式的T/C2控制的可调式数码管电子钟3.27TIMER1定时器比较匹配中断控制音阶播放3.28用TIMER1输出比较功能调节频率输出3.29TIMER1控制的PWM脉宽调制器3.30数码管显示两路A/D转换结果3.31模拟比较器测试3.32EEPROM读写与数码管显示3.33Flash程序空间中的数据访问3.34单片机与PC机双向串口通讯仿真3.35看门狗应用第四章:硬件应用4.174HC138与74HC154译码器应用4.274HC595串入并出芯片应用4.3用74LS148与74LS21扩展中断4.462256扩展内存4.5用8255实现接口扩展4.6可编程接口芯片8155应用4.7可编程外围定时计数器8253应用4.8数码管BCD解码驱动器7447与4511应用4.98×8LED点阵屏显示数字4.108位数码管段位复用串行驱动芯片MAX6951应用4.11串行共阴显示驱动器MAX7219与7221应用4.1216段数码管演示4.1316键解码芯片74C922应用4.141602字符液晶测试程序4.151602液晶显示DS1302实时时钟4.161602液晶工作于四位模式实时显示当前时间4.172×20串行字符液晶演示4.18LGM12864液晶显示程序4.19PG160128A液晶图文演示4.21TG126410液晶串行模式演示4.21用带SPI接口的MCP23S17扩展16位通用IO端口4.22用TWI接口控制MAX6953驱动4片5×7点阵显示器4.23用TWI接口控制MAX6955驱动16段数码管显示4.24用DAC0832生成多种波形4.25用带SPI接口的数模转换芯片MAX515调节LED亮度4.26正反转可控的直流电机4.27正反转可控的步进电机4.28DS18B20温度传感器测试4.29SPI接口温度传感器TC72应用测试4.30SHT75温湿度传感器应用4.31用SPI接口读写AT25F10244.32用TWI接口读写24C044.33MPX4250压力传感器测试4.34MMC存储卡测试4.35红外遥控发射与解码仿真第五章:综合设计5.1多首电子音乐的选播5.2电子琴仿真5.3普通电话机拨号键盘应用5.4手机键盘仿真5.5数码管模拟显示乘法口诀5.6用DS1302与数码管设计的可调电子钟5.7用DS1302与LGM12864设计的可调式中文电子日历5.8用PG12864LCD设计的指针式电子钟5.9高仿真数码管电子钟5.101602LC
2025/1/1 11:28:29 5.27MB 单片机 c语言 AVR
1
###HellaTAS-71版本标定流程解析####一、概述HellaTAS-71版本标定流程文档详细介绍了如何对HellaTAS-71系列的小总成进行标定,确保其性能达到最优状态。
整个过程分为初始化、静态标定与动态优化三个阶段。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阶段的具体步骤和技术细节。
####二、初始化阶段在初始化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传感器的基本配置和准备。
具体步骤包括:1.**连接传感器**:将待标定的最小总成(传感器)连接至测试台。
2.**供电**:对连接好的传感器进行上电处理。
3.**软件准备**:通过调用`APS.dll`文件来实现以下功能:-**创建芯片目标**:为传感器的芯片创建一个目标对象,以便后续操作。
-**初始化芯片目标**:进一步配置芯片目标,如设置芯片参数等。
-**创建传感器目标**:基于芯片目标创建传感器目标。
-**设置编程参数**:根据需要设置传感器的编程参数。
此外,文档还特别指出,对于ASIC的不同命名(如ASIC1、ASIC2等)以及PGI2代通讯端口参数的设置需参照帮助文件。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确保所有硬件设备都已正确连接,并且软件环境已经准备好,为后续标定流程打下基础。
####三、静态标定阶段静态标定阶段是在不受扭状态下进行的,目的是对传感器的基本输出特性进行校准。
该阶段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读取OTP位**:使用`APS.dll`中的函数读取传感器内部已烧写的OTP位串,并将其保存以便追溯。
2.**写入位串**:将读取到的位串写回传感器。
3.**信号检测与调整**:-检测T1、T2信号的频率和占空比。
-通过公式计算T1ROC和T2ROC值,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公式示例:\(T1ROC=(T1-50)÷75×12×3072÷20\),其中\(T1\)为当前T1信号的占空比。
-根据计算结果调整T1、T2信号,以确保其处于合理的范围内。
4.**角度信号的静态标定**:-读取P、S信号的占空比,并通过特定算法计算角度偏移值。
-调整角度信号,使其满足静态标定的要求。
此阶段通过多次调整和检测,确保传感器在不受扭状态下能够提供准确的输出信号。
####四、动态优化阶段动态优化阶段则是在传感器受到外部旋转力的情况下进行,旨在进一步优化传感器的性能。
具体步骤如下:1.**驱动伺服电机**:在不受扭的状态下,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传感器360度,并记录下各个信号的变化情况。
2.**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平均处理,得到T1_AV和T2_AV的平均值。
-基于平均值再次计算ROC值,进一步调整信号。
3.**信号优化**:通过综合前两次ROC值和动态采集的ROC值进行信号优化,确保传感器在动态条件下的性能也达到最优。
####五、总结通过对HellaTAS-71版本标定流程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标定过程不仅涉及硬件的连接与调试,还需要软件层面的支持与配合。
从初始化到静态标定再到动态优化,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细致的操作指南,确保传感器能够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发挥最佳性能。
这对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2024/12/31 17:07:02 639KB Hella
1
等效旋转矢量单子样算法MATLAB
2024/12/30 20:47:09 1KB 导航 姿态 MATLAB 算法
1
奥地利微电子磁性旋转编码器位置传感器工控创感器
2024/12/30 8:37:53 820KB 编码器 旋转编码器 磁性编码器
1
VB-CAD比例,移动,镜像,旋转变换源码
2024/12/27 15:25:16 9KB VB-CAD比例,移动,镜像,旋
1
qt5armlinuxfb旋转显示非eglfs显示的补丁
2024/12/23 11:54:21 4KB qt5 arm
1
计算机图形学作业,关于立体图形构建,旋转实现以及平行投影和透视投影的实现。
仅作为作业参考。
1
matlab(程序)分析了二维码编码技术,基于图像处理的解码技术,及其编码实现过程。
针对解码识别过程,详细分析了基于图像处理的预处理方法,包括二维码灰度化处理、图像平滑和二值化过程,同时针对二维码实际情况,设计了基于Canny和Hough变换的二维码旋转校正算法,几何形变校正算法,并通过QR二维码进行实验
2024/12/15 11:48:53 439KB 二维码平滑 二值化 校正等
1
雷达成像原理(Word完整版)第一章雷达基础知识51.1雷达的定义51.2雷达简史51.3电磁波51.4脉冲81.5分贝值表示方法91.6天线101.7雷达散射截面122.1傅立叶变换142.2雷达硬件组成152.2.1振荡器152.2.2波形产生152.2.3混频器162.2.4调制162.2.5发射机162.2.6波导162.2.7双工器172.2.8天线172.2.9限幅器172.2.10低噪放大器182.2.11系统噪声182.2.12解调192.2.13正交混频202.2.14A/D转换器212.3天线222.3.1天线的概述232.3.2方向性函数242.3.3天线增益272.3.4天线口面上辐射场的渐变处理282.3.5余割平方天线292.4相控阵天线302.4.1一维线阵列天线312.4.2二维相控阵33第三章外部环境对雷达系统的干扰343.1雷达散射截面(RCS)343.1.1简单目标的RCS343.1.1.1理想导体球353.1.1.2平板363.1.1.3角反射器363.1.1.4Luneburg透镜373.1.2复杂目标的RCS383.1.3计算RCS的方法383.1.4极化因素383.1.4.1极化散射矩阵383.1.4.2简单目标的极化散射矩阵393.1.4.3更一般的极化基403.2传播与杂波413.2.1雷达波在大气中的折射413.2.2地表弯曲效应423.2.3雷达波在空气中的衰减433.2.4雷达波在雨水中的衰减433.2.5雷达波在地表的反射433.2.6多路效应443.2.7表面杂波反射453.2.8降水引起的雷达反向散射463.3外部噪音46第四章:基本雷达信号处理504.1从噪声和杂波中间测回波信号504.1.1检测器特点504.1.2检测的基本理论504.1.3噪声中检测无波动目标524.1.3.1:已知相位的单脉冲的相参检测524.1.3.2单脉冲包络检测524.1.3.3n个脉冲的相参积分:524.1.3.4n个非相参脉冲的积分变换损失:534.1.4施威林情形534.1.4.2波动损失534.1.5:噪声中目标检测小结:544.1.6:次积分:无振动目标544.1.7目标554.2雷达波形554.2.1总的雷达信号554.2.2匹配滤波器564.2.3:匹配滤波器对于延迟,多谱勒平移、信号的响应,584.2.4雷达模糊函数584.2.5例1:一个单脉冲;
距离和速度分辨率604.2.6例2:线性频率调制脉冲;
脉冲压缩614.2.7例3:相关脉冲序列:在距离和速度上的分辨率和模糊度624.2.7.1单脉冲串634.2.7.2线性调频脉冲串644.2.7.3其它脉冲序列654.2.8相差处理间隔664.2.9CPI的例子,求解雷达方程664.3雷达测量精确度674.3.1单脉冲674.3.2卡尔曼绕界限674.3.2.1在频率上得卡尔曼-绕界限684.3.2.2延迟上的卡尔曼绕界限694.3.2.3角度上的卡尔曼--绕界限694.3.2.4卡尔曼-绕界限的例子。
704.3.2.5总结:71第六章成像雷达简介726.1距离—速度压缩726.2旋转目标:逆合成孔径雷达726.3逆合成孔径雷达用于大范围目标756.4点扩展函数766.5标准二维逆合成孔径雷达:小角度776.6二维逆合成孔径雷达:大角度806.7三维逆合成孔径雷达816.8波数空间与极化设计方法816.9ISAR注释826.10ISAR的其他情况836.11近场ISAR846.12变化情况未知的目标及旋转85第七章合成孔径雷达897.1SAR897.1.1SAR模型907.1.2距离和速度等值线917.1.3动态补偿917.1.4斜面或平面927.1.5SAR对脉冲重复频率的要求927.1.6距离转移937.2SAR波形及处理947.2.1快时处理947.2.1.1SAR中的线性调频(LFM)947.2.1.2非线性调频处理957.2.1.3非畸变过程967.2.1.4LFM脊态987.2.2慢时(slowtime)处理987.3SAR成像质量997.
2024/12/13 4:13:01 1.44MB 雷达 雷达成像 原理
1
旋转正方体
2024/12/7 19:33:47 2KB css3 tranform
1
共 715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