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认知无线电中的能量检测,自顺应检测算法,matlab代码
2020/1/5 5:03:31 63KB 能量检测 认知无线电 matlab
1
根据分布式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一种宽带协作频谱感知的方式。
该方式相比于以往的协作压缩频谱感知方式,认知用户传向融合中心的数据精简为压缩信号,各个压缩信号在融合中心进行融合重构,这样就减少传向融合中心的数据量,缓解融合中心的数据压力,并且可以提高信号重构的成功率。
同时,根据压缩抽样匹配追踪算法,提出一种联合压缩抽样匹配追踪算法。
该算法思想是通过加权融合测量样本、迭代重构原信号,以恢复共同的频谱支撑集,完成协作频谱感知。
仿真结果表明:与经典的DCS-SOMP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功能更优,所需的滤波器数更少。
1
本文来自36kr,本文介绍了R-CNN基本结构和原理,YOLO的基本原理,推理过程,计算loss以及具体实用过程等。
知识图谱最初是由谷歌提出用来优化搜索引擎的技术,在不断发展中外延也一度扩大。
盘点目前知识图谱的发展,其已经助力了很多抢手的人工智能场景的应用,例如语音助手、聊天机器人、智能问答等。
当前的人工智能其实可以简单划分为感知智能(主要集中在对于图片、视频以及语音的能力的探究)和认知智能(涉及知识推理、因果分析等),知识图谱就是认知智能领域中主要的技术之一。
从使用的范围来讲,知识图谱分为通用知识图谱和领域知识图谱。
通用知识图谱主要应用于面向互联网的搜索、推荐、问答等业务场景。
通用知识图谱强
1
商清扫描版通过对金蝶二次开发实际项目的调研,编者从若干实际项目中提炼了“华立电子公司ERP二次开发”的内容,客户企业“华立电子”购买了ERP某些标准模块后,针对企业的具体业务对标准模块进行修改。
该项目把二次开发划分为由浅入深的3个阶段:基础开发阶段(即单据开发阶段)、报表开发阶段、插件开发阶段,阶段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项目开发内容为在标准流程中增加两张个性化业务单据,两张业务单据把项目又划分为两个小型的二次开发项目,分别贯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将教学和实践内容划分为3个阶段共13个学习情境,在每个学习情境中设置若干相关任务,模仿二次开发的真实环境引导学生学习。
2016/6/13 18:49:52 116B 金蝶ERP ERP二次开发 K3二次开发 K3
1
毫无疑问,Git已经成为当下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的翘楚。
借助于Git强大的分支、合并、日志、历史追溯、rebase、submodule、subtree等一系列特性,开发者之间的协作变得越来越容易。
Git是由LinusTorvalds开发的;
同时,LinusTorvalds也是Linux之父。
他开发的这两款软件对于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影响深远。
目前,最为流行和强大的社交化代码平台GitHub上托管着大量项目,其中既有个人开发的、也有诸多优秀的开源项目,如jQuery、React、Netty、Redis、Kafka、Zookeeper等等。
如果不充分利用这些优秀的代码宝藏,岂不是最大的遗憾。
而且,除了GitHub外,业界还有优秀的in-house代码托管平台Gitlab,这也是国内诸多互联网公司所用的Git代码托管平台,它提供了极为庞大的优秀功能集;
让我们可以将公司项目全部托管到其上,而不必担心网络速度问题或是隐私问题。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或是准备开始从传统的svn向Git迁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如果我们不去深入学习Git,将会真正错失这一切的美好。
我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还不会Git,那就不用再写代码了”!相比于svn或是cvs等传统的集中式版本控制系统来说,Git的学习曲线是相当陡峭的。
这导致很多学习者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无法深入,而且由于没有真正、彻底地理解Git的原理与模型,使得即便掌握了不少Git命令,在真正遇到问题时也是束手无策,最终导致放弃学习,而且对Git形成了心理阴影。
纵然如此,优秀的Git依然是每一个对程序开发有追求的人都应该认真且完整地学习的。
当你真正掌握了Git后,你才会真正领略到Git的美妙,以及为何有如此之多的开源项目都纷纷转向Git而抛弃svn。
不得不说的是,Git涉及到的理论与命令是相当多的,这使得很多人望而却步,不知从何开始。
鉴于此,该门课程从一开始对Git进行全面的介绍,接下来全部通过命令完成一个个Git操作,并且通过命令来阐述Git相关的理论,同时对Git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特性进行了细致而完整的介绍,最后还通过演示如何搭建内网的Gitlab平台向大家介绍Gitlab在生产系统中使用与运维的诸多细节知识。
可以这么说,学习完这门课程后,你对Git的掌握将会达到一个非常深入的水准,你对Git的理解也将会有颠覆性的认知。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Git一定要动手敲命令而不能借助于IDE协助我们完成操作,否则你永远也无法体会到Git的强大以及为开发者所带来的便利。
对于Git常见的命令与参数,一定要通过多练习来强化记忆,将其变成自己血液的一部分。
2021/4/13 14:11:25 66B Git 源码管理
1
2020年中国商业航天基本认知用户调研报告.pdf
2019/5/1 5:12:10 2.73MB 航天
1
网络安全认识与必备技能培训信息安全认识就是能够认知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预估信息安全事故对组织的危害,恪守正确的行为方式,并且执行在信息安全事故发生时所应采取的措施。
分为:工位桌面、计算机、手机、社会工程、物联网相关的网络安全认识和必备仅能
1
思想,认知,脑科学
2016/9/13 19:30:35 37.43MB 思维
1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学习和搭建自己的云平台代替传统的IT交付模式,企业的IT环境也随之越来越复杂,常规的运维方法与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在云环境中系统的配置与变更。
基于云计算的发展,大数据、认知技术及容器技术也在企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大量的服务器管理操作、配置变更被频繁的执行与部署,以应对多变的业务需求。
按照常规的方式,运维人员需逐个服务器进行配置调整,手动管理大量的系统信息,难免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及事故发生。
为了避免这样的风险,本文的示例中,笔者将详细引见如何使用开源软件SaltStack自动化运维工具对云环境中的服务器进行命令的远程执行及配置管理,确保操作的安
1
最近实在装了太多宜家的家具,经过几次自作聪明装错返工之后,我逐步发现了宜家说明书里的几个细节,有了点启发。
面对一个个平板包装,我首先想到一个宜家家具的设计师至少要做到下面三点。
设计一个具有设计感和功能性平衡的家具。
(绝大多数设计师只需要做到这一点就行了)把这个东西(不管多大)拍扁到最多三个最长两米宽不到一米的平板包装里。
设计一个没有任何文字的说明书,让全世界不同背景的人都可以用最简单的工具组装起来。
如果说前两条是可以设计师自己以各种匪夷所思的奇思妙想实现的话,第三条则必须要考虑到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用户,大多数人还是第一次自己组装家具。
需要打破语言教育认知等种种藩篱,这么复杂的教育工作就靠几页没
1
共 124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