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整个U盘的读写,防删除,防重命名,实现整个盘透明加密。
只对注册好的U盘才会读写加解密,与普通的U盘可以同时在一个机里使用。
1
1)数据库表名命名规范2)所有数据库表的名字用有意义的英文或英文缩写来表示,如:系统参数表的名字为SYSPARM.3)字段命名规范4)所有字段的名字用有意义的英文或英文缩写来表示,如:字段”用户代码”的名字为USERCODE.
2024/7/25 12:34:52 2.3MB 数据库设计
1
观测指标标识符逻辑命名与编码系统(LogicalObservationIdentifiersNamesandCodes,LOINC)是一部数据库和通用标准,用于标识检验医学及临床观测指标。
LOINC数据库旨在促进临床观测指标结果的交换与共享。
其中,LOINC术语涉及用于临床医疗护理、结局管理和临床研究等目的的各种临床观测指标,如血红蛋白、血清钾、各种生命体征等。
当前,大多数实验室及其他诊断服务部门都在采用或倾向于采用HL7等类似的卫生信息传输标准,以电子消息的形式,将其结果数据从报告系统发送至临床医疗护理系统。
然而,在标识这些检验项目或观测指标的时候,这些实验室或诊断服务部门采用的却是其自己内部独有的代码。
这样,临床医疗护理系统除非也采用结果产生和发送方的实验室或观测指标代码,否则,就不能对其接收到的这些结果信息加以完全的“理解”和正确的归档;
而当存在多个数据来源的情况下,除非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将多个结果产生方的编码系统与接受方的内部编码系统加以一一对照,否则上述方法就难以奏效。
作为实验室检验项目和临床观测指标通用标识符的LOINC代码解决的就是这一问题。
  LOINC数据库实验室部分所收录的术语涵盖了化学、血液学、血清学、微生物学(包括寄生虫学和病毒学)以及毒理学等常见类别或领域;
还有与药物相关的检测指标,以及在全血细胞计数或脑脊髓液细胞计数中的细胞计数指标等类别的术语。
LOINC数据库临床部分的术语则包括生命体征、血液动力学、液体的摄入与排出、心电图、产科超声、心脏回波、泌尿道成像、胃镜检查、呼吸机管理、精选调查问卷及其他领域的多类临床观测指标。
  Regenstrief研究院(RegenstriefInstitute,Inc.)最初于1994年建立了LOINC,且至今一直负责着它的维护工作。
Regenstrief研究院是一家国际上公认的非营利性医学研究机构。
LOINC是针对临床医疗保健与管理工作在电子数据库方面的需求而创建的。
公众可免费获得和使用LOINC。
Regenstrief研究院(RegenstriefInstitute)一直负责并承担着LOINC数据库及其支持文档的维护工作。
如今(截至2014年10月12日),LOINC标准已经具有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及简体中文等共计20个语种/方言,而其网站已经拥有34694位用户,分别来自163个国家/地区。
2024/7/25 5:23:57 558KB loinc 用户指南
1
DotNetBar11500源文件下载地址安装包和破解文件版本最好一致http://221.180.151.117/cdn.baidupcs.com/file/34375cab92d077dccbc8feadaefef39d?xcode=f3a478d811e9c6574ff1d699074c7d8f48a4b4784017a913&fid=263646-250528-237185198&time=1394293514&sign=FDTAXER-DCb740ccc5511e5e8fedcff06b081203-R272zVmuSWIwTyNEy%2BiMWlN4uDI%3D&to=cb&fm=N,B,M,mn&expires=1394295363&rt=sh&r=850117565&logid=1658218621&sh=1&vuk=1863002887&fn=DotNetBarSetupTrial_11500.msi&wshc_tag=0&wsiphost=ipdbm安装步骤:1.安装好DotNetBarSetupVS2008Trial.msi后,将破解文件中的DevComponents.DotNetBar2.dll和patch.exe拷贝至安装目录下,选择替换。
然后运行patch.exe。
2.打开vs2010,新建项目(注意这里选择.NET版本为3.5,默认是4.0),然后在工具箱右击选择添加选项卡命名为“DotNetBar”。
然后右击选择项(要等好一会),在.NETFrameWork中浏览,找到安装目录下的DevComponents.DotNetBar2.dll,添加。
3.在.NET筛选器中输入“DevComponents”即可查找到相关的所有空件,然后确定即可。
4.拖几个空间到窗体上运行,如果没有出现注册权限的问题,就说明一切OK,可以使用了。
2024/7/25 2:36:37 6.84MB DotNetBar Patcher 11500 破解
1
文件批量处理用(Eclipse)Java实现,模块为了方便管理文件而设计,通过本模块可以快速地实现文件的批量复制、批量删除、批量重命名、文件分类等。
内含设计文档,包括使用说明。
还有打包好的可运行的jar文件。
2024/7/23 22:42:50 642KB 文件管理 java Eclipse
1
xml加密(XMLEncryption)是w3c加密xml的标准。
这个加密过程包括加密xml文档的元素及其子元素,通过加密,xml的初始内容将被替换,但其xml格式仍然被完好的保留。
介绍我们有3个加密xml的方法1、仅仅使用对称加密的方法加密xml这种加密方法只使用一个密钥,也就是说无论是加密xml还是解密xml都使用一个相同的密钥。
因为这个密钥不会在被加密的xml中保存,所以我们需要在加密和解密的过程中加载这个密钥并保护它不被窃取。
2、使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相结合的方法来加密xml这种方法需要一个用于加密数据的对称密钥和一个用于保护这个对称密钥的非对称密钥。
被加密的对称密钥和被加密的数据一起保存在xml文档中。
当用私有非对称密钥解密密钥的时候要用公开非对称密钥对密钥进行加密。
本文就将使用这种方法。
想学到其他更多的方法请参看MSDN等到更多的信息。
(译者注:非对称加密算法需要两个密钥:公开密钥(publickey)和私有密钥(privatekey)。
公开密钥与私有密钥是一对,如果用公开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
如果用私有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那么只有用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
因为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两个不同的密钥,所以这种算法叫作非对称加密算法。
)3、使用X.509加密xml,这种方法是用X.509作为非对称密钥,它由诸如VeriSign之类的第三方提供。
方法不管xml加密是如何完成的,保存加密数据总是用两种方法之一。
1、加密后所有的元素都被命名为2、加密后只有数据被替换,而元素名称仍然是可读的,不会发生变化。
2024/7/23 1:08:31 22KB XML Encryption Decryption
1
至少要把一个变量弄成这样:到处被设置,但是几乎没有哪里用到它。
不幸的是,现代编译器通常会阻止你做相反的事:到处读,没处写。
不过你在C或C++里还是可以这样做的。
代码每天备份;
(预防意外导致的任何损失)上传代码时写清楚log信息;
(为维护这个模块的人着想,有可能是你自己)提供接口时不要把问题抛给使用接口的人,升级或者变更接口时不要删掉原来的接口;
(为使用你接口的同事着想)变量命名要见名知意;
(起码不能误导别人)在工程中新建一个doc文件夹将项目相关的文档放在该目录下,方便后面维护的人员理解项目和代码;
(为维护这个模块的人着想,有可能是你自己)签署bug或者转办bug时写明分析结果和转办原因;
(让
1
grabcut图像分割代码,可以连续分割(手动切换图片进行半自动连续分割),非自动连续分割,需要配置opencv,将要处理的图片放入data目录下,要求数字命名的jpg格式(如1.jpg),结果在result目录下
2024/7/19 22:33:48 6.63MB grabcut 图像分割 opencvv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Java方向,《一种多用户的在线网盘》,总评95分。
摘要:基于Java开发的一款Web网盘,用以实现多用户在线浏览、上传、下载文件,同时支持文件和目录的创建、删除、重命名等基本操作。
关键词:多用户;
在线网盘;
文件的上传下载
2024/7/19 11:21:45 7.64MB Java Web 网盘
1
1、图书管理系统以UNIX系统文件部分系统调用为基础设计一个简易的图书管理系统。
要求实现:图书的录入、查询、借阅、清理、统计等功能、还要实现对每天的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并打印出统计报表,操作界面要尽量完善。
图书资料信息必须保存在文件中。
2、信号通信与进程控制(l)进程的创建:编写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或多个子进程。
当此程序运行时,在系统中有一个父进程和其余为子进程在活动。
(2)进程的控制:在程序中使用系统调用lockf()来给每一个进程加锁,实现进程之间的互斥。
(3)进程通信:①软中断通信;
②在程序中使用实例signal(SIGINT,SIG_IGN)和signal(SIGQUIT,SIG_IGN)进行通信操作,观察执行结果,并分析原因。
(4)软中断的捕获与重定义。
首先定义一个服务函数function(),然后利用signal(sig,function)系统调用来实现中断的捕获与改道。
(5)使用操作系统保留给用户的信号SIGUSR1和SIGUSR2进行通信。
(6)扩展程序,使之成为信号或事件驱动的应用程序。
3、管道通信利用UNIX系统提供的管道机制实现进程间的通信。
(1)管道通信。
利用pipe()和lockf()系统调用,编写程序,实现同族进程间的通信。
使用系统调用pipe()建立一条管道线;
创建子进程P1、P2、…。
子进程Pi分别向管道各写信息,而父进程则从管道中读出来自于各子进程的信息,实现进程家族间无名管道通讯。
扩展之,使之成为客户/服务器模式,并完成一定的任务(自己定义)。
(2)命名管道通信:利用mkfifo(name,mode)或mknod(name,mode,0)创建一个命名管道,然后利用它和文件部分系统调用实现不同进程间的通信。
改造之,使之成为客户/服务器模式,并完成一定的任务(自己定义)。
4、进程间通信(IPC):消息机制(1)消息的创建、发送和接收使用系统调用msgget(),msgsnd(),msgget(),及msgctl()编制一长度为1K的消息发送和接收的程序。
1)为了便于操作和观察结果,用一个程序作为“引子”,先后fork()两个子进程,SERVER和CLIENT,进行通信。
SERVER和CLIENT也可分别为2个各自独立的程序。
2)SERVER端建立一个Key为175的消息队列,等待其他进程发来的消息。
当遇到类型为1的消息,则作为结束信号,取消该队列,并退出SERVER。
SERVER每接收到一个消息后显示一句“(server)received”。
3)CLIENT端使用key为175的消息队列,先后发送类型从10到1的消息,然后退出。
最后的一个消息,即是SERVER端需要的结束信号。
CLIENT每发送一条消息后显示一句“(client)sent”。
4)父进程在SERVER和CLIENT均退出后结束。
(2)功能扩展:在sever端创建一个服务函数,从而实现C/S通讯要求SERVER每接收到一次数据后不仅仅显示“(server)received”,而是做一些其它事情,比如读取或查询某个文件,或者执行一个shell命令等。
此功能可由设计者自己定义。
在此基础上可以扩展客户端,比如设计一个菜单界面,接收不同的选项,并发送到服务器端,请求对方提供服务。
5、进程间通信(IPC):共享内存机制(1)共享存储区的创建,附接和断接使用系统调用shmget(),shmat(),msgdt(),shmctl(),编制一长度为1K的消息发送和接收的程序。
1)为了便于操作和观察结果,用一个程序作为“引子”,先后fork()两个子进程,SERVER和CLIENT,进行通信。
SERVER和CLIENT也可分别为2个各自独立的程序。
2)SERVER端建立一个Key为375的共享区,并将第一个字节置为-1,作为数据空的标志,等待其他进程发来的消息。
当该字节的值发生变化时,表示收到了信息,并进行处理。
然后再次把它的值设为-1。
如果遇到的值为0,则视为结束信号,取消该队列,并退出SERVER。
SERVER每接收到一次数据后显示“(server)received”。
3)CLIENT端建立一个Key为375的共享区,当共享取得第一个字节为-1时,SERVER端空闲,可发送请求。
CLIENT随即填入9到0。
期间等待Server端的再次空闲。
进行完这些操作后,CLIENT退出。
CLIENT每发送一次数据后显示“(client)sent”。
4)父进程在SERVER和CLIENT均退出后结束。
(2)功能扩展:在sever端创建一个服务函数,从而形成C/S通讯模式要求SERVER每接收到一次数据后不仅仅显示“(server)received”,而是做一些其它事情,比如
2024/7/19 3:04:26 918KB 操作系统
1
共 516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日常工作中,钉钉打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天早晚,我总是得牢记打开钉钉应用,点击"工作台",再找到"考勤打卡"进行签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会忘记打卡,导致考勤异常,影响当月的工作评价。而且,由于我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有时候系统更新后,钉钉的某些功能会出现异常,使得打卡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我的家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他们也经常抱怨钉钉打卡的繁琐。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手机操作的长辈来说,每次打卡都是一次挑战。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操作失误,导致打卡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全自动化脚本来实现钉钉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成功编写出了一个适用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钉钉打卡脚本。
2024-04-09 15:03 15KB 钉钉 钉钉打卡